两岸学者自去年4月中旬在福州共同研讨了台湾海峡隧道工程技术性问题后,定于今年11月会聚台北将再度研讨这一问题。 记者日前从大陆有关部门获悉,第二届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确定以台湾中华土木技师公会全联会、台湾中华道路协会和福建省交通协会的名义于11月份在台北举行。在去年福州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和今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海底隧道学术研讨会期间被热议的台湾海峡隧道工程仍将是重要议题。据主办方透露,此次会议期间将更多地探讨线路方案和相应隧道工程实施的技术难题。 十年来,学术界对台湾海峡隧道建设曾提出南、北、中3条线路的设想,目前比较集中探讨南北两线。本次会议的大陆方召集人,福建省交通协会副会长陈培健介绍说,目前,北线最受业界重视。设想中的北线跨海段约125公里,由福建福清半岛至平潭跨海桥梁及平潭岛至台湾新竹海底隧道组成,为大陆横跨海峡至台湾的海上最短距离。据部分受邀的学者表示,南线海底隧道长度达176公里,在国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南线方案越来越难。据专家估算,在2005年时估算,北线大约6000亿元(人民币),南线大约9000亿元; 如果按年平均通货膨胀率4%,2020年,北线为1.1万亿,南线为1.6万亿; 2030年,北线为1.6万亿,南线为2.4万亿;而到2040年,北线为2.4万亿,南线则高达3.6万亿。该专家表示,在大连会议期间,台湾学者展示的估算比大陆方高30—50%,是基于台湾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风险非常大,为此台湾的大部分学者表示应该选用折中方案,即海底隧道采用北线,另设立一个由双方官方支助的发展基金,约工程费用的30%,来推动台南,闽南,金门,澎湖等地的经济发展,其风险更小,意义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