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宗针刺手法|蜻蜓点水术治疗痛证的经验

 问道lzg 2017-03-23

“蜻蜒点水术”是程氏祖传的秘宗针刺手法之一,是程老的祖父程金和先生通过研究了古代各式补泻手法,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独特针刺补泻手法。

其操作类似于雀啄术,但手法较之轻柔,且频率稍快;又类似于震颤术,但幅度较之稍大,手法较之稍重,频率稍慢。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刺手持毫针,用夹持进针法快速破皮进针,将毫针缓慢刺入穴位的应刺深度后,即可进行操作。

若提插幅度在2~4 mm,频率在每秒6次以内者(刺激量相对较小)为补法,适用于虚寒性及慢性痛证;若提插幅度在4~6 mm,频率大于每秒9次者(刺激量相对较大)为泻法,适用于实热性及急性痛证。

下面就本法在几种常见痛证中的运用具体介绍如下。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 取穴

主穴:合谷、足三里、下关等;配穴:如第一支痛者加鱼腰、阳白;第二支痛者加四白、禾髎;第三支痛者加承浆、颊车。

2 操作及疗程

选用0.3mm×40mm或50mm不锈钢毫针,合谷、足三里、下关等主穴分别刺入20mm、40mm和30mm,各穴均行“蜻蜓点水术”之泻法1~2分钟;配穴行平补平泻法,至患者有触电感即可。

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蜻蜓点水术”之泻法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逢周六、周日不休息,下同)。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46岁,2000年9月20日初诊。主诉:左眉弓、前额及面颊部阵发性闪电样剧痛两年余。每遇进食、洗脸、刷牙等动作而发作,常可持续约数十秒至两分钟不等。

查:眶下孔、眉弓中点、上唇及鼻翼等处明显触痛,面部疼、触觉轻度减退。头颅CT(-)。

诊断:三叉神经痛(第一、第二支)。主穴取合谷、足三里、下关;配穴取鱼腰、四白、禾髎。操作同上,治疗一次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共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胃 脘 痛

本病是以胃脘部经常疼痛为主要证候的一类疾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1 取穴

肝气犯胃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脾胃虚寒取中脘、公孙、内关、足三里;食积阻滞取中脘、内关、上巨虚、梁门;气滞血瘀取中脘、内关、血海、足三里。

2 操作及疗程

以上诸穴均采用毫针直刺,其中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等穴刺30~40mm;公孙、梁门、血海等穴刺25~30 mm;内关、太冲等穴刺13~25mm。

对肝气犯胃、食积阻滞和气滞血瘀3型的各穴采用“蜻蜓点水术”之泻法,行针1~2分钟,留针20分钟。出针时复行“蜻蜒点水术”泻法1~2分钟。每天一次。

10天为一疗程,休息1~2天进行下一疗程。脾胃虚寒型各穴,针用“蜻蜒点水术”之补法2~3分钟,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加大艾炷温灸3壮,留针30分钟,复行“蜻蜓点水术”补法2~3分钟出针。

3 典型病例

钱某,女,37岁,2001年1月5日初诊。上腹部胀痛4年余,时轻时重,伴胸闷嗳气,两胁作痛,饮食后坠胀。平素易怒,夜寐不安,大便秘结,小便如常,苔白腻,脉弦。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经服用逍遥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疗效不佳。

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

治拟: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

各穴行“蜻蜒点水术”之泻法一分钟,胃脘胀痛即刻缓解,留针20分钟,复行针1次后出针。每天一次,一疗程后,诸症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隔日一次,复治疗两个疗程,复查胃镜正常。

痛  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疾患,其主要表现为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

1 取穴

寒湿凝滞取中极、次髎、地机;肝郁气滞取气海、太冲、三阴交;肝肾亏损取关元、足三里、血海。

2 操作及疗程

寒湿凝滞型:中极、次髂、地机3穴均毫针直刺30~40 mm,行“蜻蜓点水术”之泻法1~2分钟,其中中极穴加大艾炷温灸6壮,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5天为一疗程。至下一月经周期痛经时,进行下一疗程。

肝郁气滞型:各穴均毫针直刺,其中气海40~50 mm、太冲13~25 mm、三阴交30~40 mm,均行“蜻蜓点水术”泻法1~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天一次。疗程同寒湿凝滞型。

肝肾亏损型:关元、足三里直刺30~40 mm,血海直刺25~30mm,行“蜻蜓点水术”之补法2~3分钟,关元及足三里两穴加中艾炷温灸3壮,留针30~45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至下一月经周期来潮前一周(估计)时为下一疗程。

3 典型病例

陈某,17岁,2001年4月17日初诊。主诉:痛经3年。13岁月经初潮时,仅感小腹轻微胀痛1~2天,3年前因经期淋雨后,突发痛经,以后每当月经来潮,则下腹部剧痛难忍,月经量少,周期为4~5天/23~26天,经量第1~2天少,3~4天多,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并伴腰骶部酸胀疼痛,面色苍白。热敷后症状可稍减轻,一般持续2~3天。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十分痛苦。

诊断:痛经(寒湿凝滞)。依上法予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小 结

“蜻蜒点水术”的精髓是将针刺的刺激量引入了补泻,即操作手法幅度相对较大、频率较快则刺激量相对较大为泻;反之为补。

本法除治疗各种急慢性痛证疗效神速外,对其他内、外、妇儿等各科适用于针灸治疗的病种疗效同样也十分满意。

本法一般掌握较易,但要达到“精”却非易事,除了熟能生巧及其身手和功力外,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程老还常根据具体病症,在其祖传的“蜻蜒点水术”基础上,同时融进古代的“捻转”“迎随”及“呼吸”等补泻手法,从而使其临床疗效更上一层楼。

|编辑/信石;校对/明明;设计/玛丽莲萝卜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 《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