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的几种感受

 达网文 2017-03-23

希望你读《论语》的时候,你有几种感受:

第一种感受,就是古文并不很难。我看各位都已经超过十三岁了,现在还来参加这个营队,本来是不应该的。但是,换一个角度说,在这个时代里你还来参加“论语一百”,你是有福气的。为什么我们既说不应该,又说有福气?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如果没有好好地读过经典,没有从经典里来领受圣贤的教化,你岂不是对不起自己吗?不过,经典都是“古文”,那么难,怎么读呢?一般的学校都告诉我们,你读书,要读一句解一句,读一句懂一句,才有用。其实,那是错误的读书方法,至少是错误的语文教育的方法。正确的语文教育,应该合乎人性,顺乎自然,像我们孩子学讲话一样,一个胎儿就开始学讲话了,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他已经听到我们讲话的声音了,出生以后他不仅是听到你的声音,张开眼睛就看到你的嘴巴,他已经在学你的语言了。但是,他要到三岁才把你的语言学好,他是从懂开始学语言的呢,还是从不懂开始学语言的呢?当然是从不懂开始学的嘛,哪有一个孩子从懂开始学语言的呢?所以,我们学读文章,当然也是从不懂开始读的嘛,而且学语言,是听了常用语那么多遍,听了两三年他才能够开口说话。我们学文章,当然也要读个两三年,才能够从中领会它的文法,才可以开始阅读,乃至将来开始作文,所以从“懂”开始学,是错误的语文教学模式。正确的语文学习模式是“有口无心、囫囵吞”。不过,囫囵吞的读书方式,是十三岁之前孩子自然的读书方式。像各位已经不适合这样读书了,但是,如果你以前不曾这样读过书,你这一辈子是逃不掉的,你还要补你的功课。我们现在是来补课,我们是来赎罪。所以请大家首先把心静下来,你要把自己当作三岁小孩,就从现在开始安安心心地,这样读吧。你这样读读,不知不觉间,你的语文能力会自然增长,于是水涨船高,你忽然会觉得:“古文并不难”啊,为什么以前觉得古文难呢?原来,不是古文难,而是你以前没有这样读过书,你只要照这个方法读下去,把论语读一百遍以上,我保证你一定会有一个最外围的、最显明的感受——古文并不难。


第二点感受就是:经典,原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读。为什么一百年来大家不读经了?有一个很严重的难关,就是经典很难,我读不动啊!刚才说古文的难,是一般的从语文程度来说,现在说经典的难,那是从智慧、从人生哲理来说。这样高度的人生哲理,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得这么光明正大、冠冕堂皇,难道是真的吗?那些道理,难道是我可以领受的吗?对我难道有用吗?假如,你这一辈子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都把这些话当作是大话——这些当然是大话——伟大的话,但是,你把这个大话当作是空话,告诉各位——你可能自己障碍了你自己了。


所谓经典,就是讲大话的书。那么,要怎么体贴这些话原来不是空话,而是真的?你总是要自己亲自去读读这种书才有机会。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书汗牛充栋,哪些书可以算是经典呢?告诉各位,经典并不多的,就只有那几部。中国文化五千年,号称经典的不超过十部,而其中又有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论语》。所以,你能够读《论语》,你就有信心了,就可以读一切经典了。你能够读一切的经典,就可以读一切中国书了,你能够读一切中国的书,你就可以读全人类一切的书了!所以,古文不难,经典并不难,读书并不难,思想并不难,长进并不难!


第三个感受,你今天读的是《论语》,你只要这样读它,读个一百遍,我相信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刻,你会恍然发现原来孔子不在山东,原来孔子不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在当下,就在你现在的心中!你可以读出这个味道的。你只要放下自己的烦燥与恐慌,静下来,一遍一遍地这样读,把你的精神提起来,发一点愤,让自己过一段精进的人生,你必定能有这种感受——孔子还没有死去,孔子还活著,活在哪里?活在现在,活在当下,活在你的心里!


请你计算一下,你在读经的过程中有几次有这样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位,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感受,那一种感受不是神秘的,不是宗教,它是真实的。你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什么叫作“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你那时候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立志,应让怎么为人、怎么处世。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读经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