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改余氏族谱1

 昵称38947471 2017-03-23

余氏族谱修续词

蒙元旺衰帝上起,恰似余氏家族史;

国破逃亡谋生存,匿族改姓悲壮事;

长生天佑木健子,感恩华夏由余氏;

士以诗书为性命,人须孝悌立根基;

心明眼亮勤学事,廉俭怜惜惠家旺;

和气迎人长相处,平情应物是家风;

爱国爱民显宗榜,尊老爱幼裕宗先;

世祖德高缔大元,忠君报国睿宗典;

太祖胸怀阔如海,家和邻大丈夫;

百年寻祖沧桑路,归宗不负祖苦心;

裕宗封地龙兴路,祖籍江西族谱留;

湘宁王是木健祖,食邑湘乡入楚湖;

意志信念坚如铁,战马奔驰君骋;

五湖四海皆兄弟,国泰民安中华情。

余德全

 

一、铁改余氏谋生存

大元王朝,自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1206年缔造蒙古国辉煌起,世祖忽必烈皇帝开创大元王朝将其推向巅峰,经八代人苦心经营,最终由盛到衰,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惠宗妥欢帖睦尔(元顺帝)举家北遁,大都(今北京)陷落,元王朝轰然倒塌,败退回到蒙古草原,历时163年,结束了蒙古族人对中国的统治。

但太祖后裔们,大多没有惠宗福气好,而是战的战死,自尽的自尽,逃亡的逃亡,隐姓埋名在各民族中艰难的生存下来。

元朝败亡,在于皇室宗亲帝位之争,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不顾民生疾苦造成的。

现根据历史事实,结合《余氏族谱》隐藏信息,进行揭秘、认祖归宗和修续族谱。

元史云“至正四年(1344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等处皆罹水患,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至正“九年冬,脱脱既复为丞相,慨然有志于事功,论及河决,即言于帝,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乃命集群臣议廷中,而言人人殊,唯都漕运使贾鲁,昌言必当治。”至正“十一年四月初四日,下诏中外, 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三路民工15万人,州(今安徽合肥)等戌十有八翼军二万人供役……是月二十二日鸠工……十一月水上工毕,诸埽诸堤成。”共开凿二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造福于民。

治理黄河水患,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监督、治理黄河官吏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乘机克扣占用土地、田宅赔偿款及劳工钱粮,致使沿岸民众怨声载道,挖河劳工挨饿、受冻、工钱少而群情激愤。

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及教友刘福通,抓住这一可乘之机发动起义,大搞迷信宣传“弥勒下凡、明王出世”, “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之妖寇乘时而起”,史称红巾农民起义。

红巾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组织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时间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于河北永年县集会,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准备起义,遭到官军围捕,韩山童被捉杀,刘福通带韩林儿逃回颍州。五月,刘福通把妖寇武装起来,在颍州率众起义,迅速攻克颍州城,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烽火。韩林儿、刘福通相继折腾了十余年,最终兵败受困, 1365年朱元璋遣左丞廖永忠,用船将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沉于海中暗杀

其他地方,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郭子兴安徽定远人,江淮地区起义军首领,是明太祖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蕲州的徐寿辉 (1320-1360)更是闹得轰轰烈烈。

135110月,徐寿辉在湖北蕲春,同样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仍以红巾为号,攻占蕲水与浠水,拜邹普胜为太师,称帝,国号:天完。第二年攻占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地,聚众有百万。由于徐寿辉军事战线拉得过长,1253年被元军打败,退缩黄梅山中。1355年恢复元气,继续烧杀抢掠。1360年,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于安徽马鞍山。

红巾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元王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基础,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王朝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方红巾起义军,在朱元璋的统领下独树一帜,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起义军,无暇顾及南方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朱元璋从游方和尚,到郭子兴帐下做兵卒,带着家乡伙伴,由带领十几个人的小班长起步,对郭子兴有救命之恩,迅速被郭培养成为帐下大将,郭将义女马氏下嫁朱元璋成为快婿。1355郭子兴临死前,将大权交于朱元璋,成为义军首领。朱元璋名义上拥戴小明王韩林儿,先后受韩林儿封吴国公和吴王。朱元璋暗杀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后,与元朝廷、张士诚和陈友谅的起义军,共同争夺天下。

朱元璋,本来只在安徽、江西(曾在龙兴路,今南昌建洪府)、建康(今南京)、江苏等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巩固和壮大自己。136310月,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败了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作为根据地并称汉帝的陈友谅(陈友谅,先投靠徐寿辉偏将旗下而得志,后将徐寿辉杀掉称帝),这些地方皆归朱元璋所有。1367年,朱元璋又收拾、俘杀了占据浙江,被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隼雄”、灭元罪魁祸首、降元又反元的张士诚,迅速成为南方兵强马壮霸主。

元朝廷扑灭危及大都,波及高丽红巾起义军,惠宗皇后及儿子又与惠宗争皇帝位。朱元璋乘朝廷分裂、元军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之机, 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随即派大将徐达北伐,假道山东,直取大都。

惠宗帝闻迅,举家逃至上都。徐达攻取大都(今北京),穷追惠宗至漠北。朱元璋待国内稍安生息,平定了两广行省,解决了巴蜀明夏政权。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曲靖一举击败云南最后一个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统一了华夏,稳固了明王朝。

元末、明初,元朝皇室宗亲九子一姑,被红巾军追赶逃至泸州(亦说江西庐州,因为江西龙兴路即今南昌市,是裕宗真金封地,被明太祖朱元璋红巾妖寇,从南昌王府追赶逃至江西庐州;四川也有泸州,这里被云、贵、川、渝宗亲认同的较多)凤锦桥边,再次改名换姓分散开来谋生存。

九子一姑兄弟姐妹,原本蒙元帝王家族,奇渥温氏,在逃避朱元璋红巾军追杀过程中,以太祖铁木真名取首字“铁”为姓氏(何时以铁取名不详)先改姓金,怕被奸佞小人识破,最终改为姓余,在泸州凤锦桥边,定下分手诗,折断柳枝发誓后,分散开来各自谋生,铁改金余氏(铁改余氏)族人就这样产生了。

二、化名立谱

水有源,树有根,中国人大多是有家谱的,在泸州凤锦桥分散开生存下来的先祖们也不例外。但前辈在明朝立谱,无论是口耳相传,还是修续谱记载先祖名氏,就得慎之又慎,否则会连累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为此,祖上在族谱中记载先祖名氏,是采用化名和祖上封地作祖籍,用似是而非、鱼目混珠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族谱。

铁改余氏后裔,以“铁木健”化名为九子一姑父亲,以秀公(秀一至秀四)、根公(根五至根十)化名为九子一婿之名,记载于谱。

明王朝,1368年建立,至1644425崇祯帝朱由检,自尽于景山歪脖子树上灭亡,对各民族残酷统治,经历了漫长的277年。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改朝换代,国无宁日,饿殍遍野。清代平三番,太平天国、小刀会农民起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鸦片毒害国人成东亚病夫、穷困撩倒。民国年间北伐、巢共、中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壮丁都抓,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些都是造成各族人民,断代修续族谱的真正原因。这也是九子一姑后裔,难以弄清祖宗世系,至今还无人破解“铁木健”在元朝真实身份,及“铁木健”父亲到底是谁的原故。

为此,九子一姑后裔,就一直在寻宗问祖。

早在清朝和民国年间,铁改余氏族人,就曾想弄清始祖“铁木健”在历史上的真面目,但一直没有如愿。

由于成吉思汗家族的神秘及其辉煌史,曾吸引了许多不是九子一姑后裔族人来归附。于是,不同祖宗的各种铁改余氏族谱版本,相继而出。使九子一姑后裔,更是说不明、道不白,到底谁是自己的祖宗。

明朝灭亡后,九子一姑后裔,在修续谱时,又大多受到过去口耳相传,不确切的语音和词句所困扰。有谱之人,因家谱年代久远,遭到侵蚀、污染、残缺、损毁,在修续传承族谱时,无法确定音和字词句的准确性,有的对残缺谱进行了添加,有的毫无顾虑极力宣染,有的认为老谱不合情理进行了重新编辑。

结果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把后人引向了歧途,导致错认祖宗和难以找到祖宗的不少。

云、贵、川、渝等地,铁改余氏后裔,在20世纪80年代就着手收集家谱研究、合谱,有的认世祖忽必烈皇帝(1294年驾崩)为铁木健,有的认裕宗真金(1285年去世)为铁木健,有的认世祖忽必烈皇帝之所谓庶子铁篾赤(查无此人)为铁木健,有的认显宗甘麻剌(1262年生,1302年仙逝)为铁木健,有的认成宗铁穆耳皇帝(1307年驾崩)为铁木健,有的认成宗铁穆耳皇帝之所谓庶弟为铁木健,有的认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20年驾崩)为铁木健,有的以民国年间祖上修续谱记载有 “南平王”,认秃鲁(1278年授首)为铁木健,错误的认祖归宗了。

这样归宗,既不统一,又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祖宗。

他们错在,没有弄清世祖忽必烈皇帝、裕宗真金、显宗甘麻剌和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生、殁之年,及南平王秃鲁叛元、反元被捉杀年代上。

众所周知,铁木健的长子秀一公,生于1310年,幼子根九公,出世于1322年。

显然,世祖忽必烈皇帝、裕宗真金、铁篾赤、显宗甘麻剌、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南平王秃鲁,都不是铁改余氏始祖铁木健。

《青神余氏族谱》是铁改余氏后裔余子俊,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末期编著修订的。此时,离大元王朝败亡,也是一百余年了,其谱并没道出铁木健在元朝的真实身份,这是因为惠宗皇帝退出中原,所形成的北元政府,仍然在和明王朝作坚决斗争,明王朝视蒙古族人,杀之而后快。

《余大量谱》是根九公余德兴八世孙余大量,在明朝嘉靖癸丑年(即1553年)清明时节,见根九公余德兴祖墓碑损坏,余子珉祖坟冢崩露,对前辈所有坟墓拜扫、立碑后编著的。余大量,字可容,号菊轩,时任当朝总兵,在编撰该谱时,大元朝败亡已经是185年了,考虑到明朝奸细,无处不在的客观事实,仍然没有透露一点,铁木健在元朝的真实信息。

但《余大量谱》,既采用障眼法和影射法麻痹敌人,又开门见山用诱导和暗示的方法,将恰似祖宗历史事件、事迹告诉后人。

例如,采用“先王有太庙之举”和神话“玉帝差癞僧”下凡等方式,让后人去寻祖归宗。

三、 余氏族谱藏宗祖

铁改余氏族人的起源、演变、迁徙和繁衍,是一部悲壮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

700多年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在全世界人民心里,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曾经征服了半个世界,建立了蒙元王朝,统一了大中华,打破了东西方隔绝,使中华文明向世界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绝伦,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成了许多国家和人民崇拜的偶像。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现牛羊;

欧亚风光无限好,铁骑踏处是元疆;

秦皇汉武统国、唐宗宋祖开疆拓土,稍逊风骚

伟人、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元末明初,九子一姑被红巾军追赶,我祖根九公名铁承英,携三子而过西蜀,在泸州凤锦桥边与众兄弟姐妹惜别时,更名余芳,字德兴,匿名定居在四川省荣县鼎新镇尚书坝祠堂弯。

根九公余德兴在九子一姑中,年龄是最小的一个,生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科举进士,吏部尚书,取佘氏为妻,生五子:子福、子凤、子珉、子贤、子朝(见根九公余德兴墓志铭),仙逝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年),享年六十五岁。根九公和兄长及一婿十人,皆是进士,因而有九子十进士之说。

    

余德兴祖墓志碑            余德兴祖新墓志铭

(一)恩报本道真祖

从《余氏族谱》“恩报本序”中 (见谱123), “先王有太庙之举,谱列始祖之位,又推始祖所从出之地,配以享祀…”,告诉后世子孙,元代谁诏建太庙,谁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祖宗。

     

(谱1                  (谱2

蒙古人自有祭祀祖宗的风俗,世祖忽必烈皇帝,中统元年(1260年)秋七月丁丑,设祖宗神主于中书省而祭焉。

采用太庙祭祀祖宗神主,始置于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癸卯,世祖忽必烈皇帝,诏建太庙于燕京,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奉安神主于太庙。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八月乙丑,世祖忽必烈皇帝诏重建太庙于大都。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二月甲申,迎神主入太庙享祀。

世祖忽必烈皇帝,先后两次建太庙,印证了谱上“岁值春秋修庙”,即第一次为春季(三月癸卯)、第二次是秋季(八月乙丑)。

至元三年至十七年(1266-1280年),太庙室次设置供奉神主为(至西向东):第一室烈祖神元皇帝(也速该),第二室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第三室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第四室皇伯考术赤,第五室皇伯考察合台,第六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拖雷,第七室定宗简平皇帝贵由,第八室宪宗桓肃皇帝蒙哥。

世祖忽必烈皇帝,无论在中书省设神主而祭,还是将“也速该”追谥为“神元皇帝”,庙号“烈祖”与太祖成吉思皇帝等奉入太庙享祀,都视他们为大蒙古国、大元王朝共同拥有者和缔造者,但这样带来的麻烦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说也速该的五个嫡子(即太祖的弟弟们)和太祖四个嫡子后人,都有资格继承和争夺,大蒙古国大汗和大元王朝皇帝位。

 太庙以“序昭穆”形式祭祀神主,是由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开创的。

因而“先王有太庙之举”,既指世祖忽必烈,又指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英宗朝太庙基础上扩建神室,确定太庙以左昭右穆,排序祖宗神室和供奉神主。这种形式,直至元朝败亡未改。

       

(谱3               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第一代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1029日出生于山西晋王府--1328年农历前7辛酉暴病驾崩),“也孙铁木儿”,蒙语意为“九铁”,泰定帝是元朝第六位皇帝,大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

泰定帝是世祖忽必烈曾孙,是裕宗真金嫡孙,是显宗甘麻剌次子。显宗甘麻剌,大德六年(1302年)去世,泰定帝袭封晋王。

泰定帝兄弟三人家族及其父显宗甘麻剌,在世祖朝、成宗朝、武宗朝、仁宗朝、英宗朝,乃至泰定帝朝,都是大元王朝忠实的守护神和捍卫者,是大元王朝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从而受到重封重赏。

      

睿宗拖雷第二代               世祖忽必烈第三代

泰定帝登基前的皇帝是英宗。英宗硕德八剌(大德七年1303222-1323年9月4驾崩)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嫡子,是泰定帝堂侄子,是顺宗答剌麻八剌的嫡孙,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大蒙古国第九位大汗。延佑三年(1316)被仁宗立为皇太子,延佑七年(1320)三月即皇帝位,时年18岁,次年改元至治。英宗刚毅而思有所为,锐意改革,太皇太后答己对此不满,欲谋废立英宗事泄露,英宗将其党羽诛杀,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势力。至治二年(1322年)秋,答己及铁木迭儿相继去世,英宗任拜住为右丞相着手改革,清除了铁木迭儿余党,政治为之一新。

至治三年(1323年)夏,铁木迭儿义子,御史大夫铁失,阴谋发动政变,八月初四,趁英宗由上都避暑结束,返回大都途中,在离上都以南十五公里的南坡,刺杀了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皇室宗亲与大臣(史称南坡事变)。

十二月,晋王也孙铁木儿,受宗亲、大臣拥戴即皇帝位,改元泰定,十二月戊辰,追尊皇考晋王甘麻剌为皇帝,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尊皇妣晋王妃普颜怯里迷失为显宗皇后,谥号宣懿淑圣皇后。封八八罕氏皇后,立长子阿剌吉八为皇太子,封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为晋王。随即扩建太庙,增加神室,升附显宗、英宗神主于太庙。

      

裕宗真金第四代            显宗甘麻剌第五代

泰定帝朝,太庙以太祖神主室居中,其余神主神室,分列太祖左右。1324-1328年太庙神主室次为:第一室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居中)、第二室睿宗(拖雷皇帝,居左)、第三室世祖(忽必烈皇帝,居右)、第四室裕宗(真金皇帝,居左)、第五室显宗(甘麻剌皇帝,居右)、第六室顺宗(答剌麻八剌皇帝,居右)、第七室成宗(铁穆耳皇帝,居右)、第八室武宗(海山皇帝,居左)、第九室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帝,居左)、第十室英宗(硕德八剌皇帝,居右)。

致和元年(辛酉)七月初十日,泰定帝在上都驾崩,在位5年,享年53岁。丞相倒剌沙,迟迟不立皇太子阿剌吉八登皇帝位。八月,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在大都发动政变(有的宗亲谱上 “贴睦尔作乱”,这里既指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又指文宗图帖睦尔),阴谋篡夺皇帝位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遣使江陵迎接图帖睦尔进大都,道经河南,行省平章伯颜,发兵护送北上。

九月初,丞相倒剌沙、云南梁王王禅等诸王、大臣在上都,拥立泰定帝长子阿剌吉八皇太子即皇帝位,改元:天顺。

九月十三日,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平章伯颜等在大都建立非法朝廷,扶持文宗图帖睦尔为帝,改元:天历。

天顺帝阿剌吉八与文宗图帖睦尔为争夺皇帝位,二帝两都开战近二个月,最终以文宗图帖睦尔,在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所属钦察军团和部分武宗海山旧部支持下,战胜代表合法朝廷的天顺帝阿剌吉八,取上都并杀丞相倒剌沙、云南梁王王禅等宗亲与大臣。文宗图帖睦尔又调兵遣将,平定了四川、云南等地支持天顺帝阿剌吉八团体。

天顺帝阿剌吉八,战败后不知所终,没有谥号,以第一年号天顺,称之为天顺帝。文宗图帖睦尔,依靠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平章伯颜等搞政变上台,却反污泰定帝为“自立皇帝”,没有升附泰定帝神主进太庙,因而没有谥号和庙号,以第一年号泰定,称之为泰定帝。

不仅如此,天历元年(1329年),文宗图帖睦尔,还将显宗甘麻剌在太庙的神主室毁除。

文宗图帖睦尔在天历之变中,几乎将显宗甘麻剌后人赶尽杀绝,活着的都迫使其逃亡。也许九子一姑此次逃亡,就开始以太祖铁木真的“铁”字,以汉式形式取名。

天历二年,文宗图帖睦尔,又假惺惺的让皇帝位于明宗和世,接着又将他哥哥明宗和世毒弑,文宗图帖睦尔复登皇帝位。

仁宗朝时,明宗和世瑓,以仁宗未按其父武宗与仁宗定立的“皇帝位兄终弟接,在传于侄”之约,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举兵反仁宗,明宗战败北逃。仁宗子,英宗硕德八剌即皇帝位后,又将文宗图帖睦尔,流放海南岛。这就是明宗反仁宗和明宗、文宗仇恨仁宗、英宗之故。

燕贴睦尔与文宗图帖睦尔,是铲除显宗甘麻剌家族,毒弑明宗和世的阴谋策划者和罪魁祸首,这是他们稳固非法朝廷的毒辣手段。从此,大元王朝皇权,旁落燕贴睦尔等奸臣之手。

泰定帝即皇帝位,迅速下令将“南坡事变”,刺杀英宗硕德八剌铁失一党尽皆处死,大赦天下,诏被英宗流放海南岛的文宗图帖睦尔等诸王返回其封地,封图帖睦尔为怀王,居建康(今南京),后迁江陵。文宗图帖睦尔不但不领泰定帝之情,谋逆登上皇帝位后,反而对甘麻剌家族进行了残酷诛杀和迫害,是个恩将仇报的小人。

文宗不仅残酷清理了泰定帝家族和毒弑明宗,还污蔑惠宗妥欢帖睦尔,不是明宗亲生儿子,杀害其生母,将惠宗妥欢帖睦尔流放高丽等地。

天顺帝阿剌吉八战败后,其弟晋王八的麻亦儿间卜、小薛太子、允丹藏卜太子,均被文宗所杀害。文宗还将天顺帝生母,下嫁给了搞政变、扶持文宗上台的燕贴睦尔,封燕贴睦尔为太平王、右丞相。

文宗坏事做绝,被鬼神附体,折磨得生不如死,其子夭折的夭折,病的病得不成样子,临死时只好嘱咐皇后,将皇帝位传于明宗子。

右丞相燕贴睦尔,想继续控制朝政,立明宗七岁幼子懿璘质班为帝,宁宗无皇帝命,即皇帝位1 个月便早逝,后由其哥哥,妥欢帖睦尔即皇帝位至大元王朝败亡。

1340年,惠宗妥欢帖睦尔,将毒弑他父亲明宗的会子手,文宗图帖睦尔在太庙的神主室拆除。

泰定帝在位期间,社会是稳定和安宁祥和的,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帝为轩辕庙(黄帝陵)刻立《圣旨碑》,这道圣旨碑文,现仍保存在黄帝陵碑林里,这是中华民族在近七百年前,颁发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泰定帝的文治、武功,使非法即皇帝位的文宗图帖睦尔疾恶如仇,将仇恨仁宗、英宗的气,全部泼向了显宗甘麻剌家族。

        

圣旨碑                  泰定帝第六代

文宗图帖睦尔、佞臣燕贴睦尔,是造成大元王朝钢铁长城损毁和大元江山败亡的罪魁祸首。

元太庙,自世祖忽必烈皇帝始置,到泰定帝以“序昭穆明尊卑既列”神主室次,直至元王朝改亡,一共经历了104年,神主室变化、奉入、迁出与毁除,都是为巩固皇帝位和便于子孙世袭皇帝而所为。

 

(二)玉帝差癞僧下凡述裕宗真金

 “祖籍江西入楚湖广,落业麻城县孝感乡,素好施舍,拯孤、怜贫、救人之难、济人之急广行功,感动上苍,玉帝差一癞僧,来家三年,视他善念若何…”(见谱4567)。

祖上修续谱时,怕后人仅凭“先王有太庙之举…”认祖归宗到世祖忽必烈这里,将其视为是铁木健,或认泰定帝为铁木健,就又插入“玉帝差一癞僧”下凡这一神话,道出祖上与历史相关的真实事件。

     

(谱4                  (谱5

     

(谱6                  (谱7

这一插叙,反映的是裕宗真金,生前和仙逝后的事。

裕宗出生,正好遇禅僧海云法师在漠北,为裕宗取了个汉名叫真金。世祖对真金的教育十分重视,以知名儒士姚枢、窦默教《孝经》和王恂讲述三纲五常及治乱兴邦之道,藏传佛教喇嘛、国师八思巴教《彰所知论》,请来知名道士传授道家学说等,真金最终接受了儒家思想及其治国理念,以忠孝、廉洁、节俭、勤政爱民,作为他的行为准则,成为元代主张儒治的代表人物。

裕宗真金(1243128512月),世祖忽必烈皇帝嫡子,母昭睿顺圣皇后察必中统二年(1261 )十二月庚寅,世祖诏封皇子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至元十年(1273)三月立为皇太子。

真金任燕王和皇太子期间,广泛参与了世祖忽必烈皇帝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礼贤下士,倡导蒙古贵族子弟学习汉文化;为政主张减轻赋役、清廉、勤政爱民,受到世祖的喜爱,汉儒臣僚的推崇,希望真金早日登基治国理政。

1285年,江南行省御史上书:“世祖年事已高,应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参与朝政”(这里的皇后,是指南必皇后),发生了皇帝位禅让事件。

禅让事件肇事者,虽然不是真金,但却关乎他自身命运,此事非同小可,不但没有帮上真金的忙,反而害死了真金。

世祖为大元朝开国皇帝,功高盖世,为政举措四海颂,此时年纪虽然已高,但仍不减当年,要让世祖提前让位于真金,诸王、诸臣将不会答应,海内外也不会接受和理解。这件事对真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有不孝、谋逆之嫌使其受到沉重打击,被惊吓出大病来,最终英年早逝。

在皇权斗争中,裕宗真金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是元朝初期,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的真实反映。

假如真金不死,父子俩怎么相处,世祖皇帝还能追谥真金“明孝太子”,确定只有真金后人才能继承皇帝位吗?

回答,肯定是不可能的。

真金仙逝,洗清了他没有提前篡夺皇帝位的野心,让世祖放心做皇帝。同时也成全了真金皇太子后人,在世祖百年之后,能够顺利继承皇帝位,其子孙一直被视为元朝皇帝位,正统继承人。

这就是真金只能做陆地仙翁命运的由来,也只有他死后多年,其子孙才能发祥的真正原因。

接下来 ,谱上说“果不愈后代,而生铁木耳、铁木健”(见谱6)。这铁木耳、铁木健兄弟俩的名字,当然是接近当事人的化名。

其中 “铁木耳”,就是上述“先王有太庙举”引出,以“序昭穆”供奉祖宗神主的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铁木健,就是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

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名字是:迭里哥尔(有的谱记载为“帖尔睦尔”,见秀二公后裔谱,这应该是口耳相传或翻译与记载之误)。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和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父亲是显宗甘麻剌,泰定帝和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母亲是晋王妃普颜怯里迷失。

(秀二公后裔谱)            

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名中的不花,不是元帅军衔,而是身体强健、力大无比的意思(但迭里哥尔,又是名副其实的元帅),祖上以“不花”代表“健”,将迭里哥尔不花,化名为铁木健。这就是祖上将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化名为铁木健记载于族谱的真正用意。

这样既能漫天过海,又能让后人容易认祖归宗。

至元十八年(1282年),世祖忽必烈皇帝诏,以龙兴路(今江西南昌)为太子真金封地,族谱上祖籍江西,由此而来。

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是显宗甘麻剌第三子,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海山即皇帝位,封迭里哥儿不花为北宁王,赐螭纽银印;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海山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北宁王迭里哥尔不花驻守和林;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改封迭里哥尔不花为湘宁王,换金印,为金印螭纽王,食邑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湘乡州,今为湖南湘乡市,宁乡县今属长沙市)。

这就是“祖籍江西入楚湖”的由来。“落业麻城县孝感乡”,应该只是用以麻痹敌人的。

至治三年(1323年),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仙逝,其长子八剌失里袭封湘宁王

综上所述,铁改余氏族谱,以世祖忽必烈皇帝始置太庙、泰定帝“序昭穆明尊卑既列”供奉神主、玉帝差一癞僧来家三年视真金善念若何,清晰告诉我们寻找的祖宗世系为: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睿宗拖雷--世祖忽必烈大帝--裕宗真金--显宗甘麻剌--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铁木健)--九子一姑(秀公、根公)。

   

铁木健(迭里哥儿)第六代         (谱8

这就是九子一姑后裔,在明朝时代立、续谱以铁木健,代表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的良苦用心。

九子一姑,无论是在1328年“天历之变”,卷入两帝、两都皇帝位之争旋涡,被文宗图帖睦尔和佞臣燕贴睦尔迫害,还是被朱元璋红巾军追赶时才改姓金,都是有讲究的。金,即真金的金,既代表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纯洁的蒙古人,又能证明自己是裕宗真金的后人。金铁相似,就在于铁木真和真金是一脉相承的,后来怕被奸佞小人识破,才改金姓为余氏的,并确定余氏万代不改(见谱8)。

铁改余氏后裔,“金、余不通婚”,说明铁改姓金氏,有一定时间,在改姓余氏前,有的宗亲已经被红巾军追杀、驱散失去联系了,为防止子孙近亲结婚而约定的(黄金家族,是禁止近亲结婚的)。

族谱中九子一婿官衔:太守、尚书、侍郎,代表他们在元朝末年的任职情况,均为二品。这里没有用“府、路”或“达鲁花赤”大官衔,是为了遮人耳目,也许是在“天历之变”后,被文宗图帖睦尔,剥夺了他们的高官厚绿。

 

(三)元王朝败亡

文宗图帖睦尔,“天历之变”上台执政,折腾了五年,几乎将大元王朝钢铁长城损毁殆尽,文宗封燕贴睦尔为太平王、右丞相后,从此朝政大权,旁落佞臣之手,搞得宗亲分崩离析。

恶有恶报,文宗以害人害己,不得好死而告终,皇帝位转到了惠宗手中。

      

天顺帝第七代               明宗第七代

      

宁宗第八代           惠宗(元顺帝)第八代

惠宗妥欢帖睦尔,生于1320年,病逝于1370年,享年51岁。13336月-13689月为元朝皇帝,在位36年;136810月-13705月为北元皇帝,在位2年。惠宗之所以又称之为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大都,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家眷逃往上都,明朝史官认为他顺应天意,故在元史书中,以“元顺帝”称之。

惠宗是明宗的长子,1330年惠宗母亲被文宗所杀,惠宗先被驱逐到高丽平壤(今朝鲜半岛),后来又流放到广西桂林。

133211月,宁宗早逝,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妥欢贴睦尔为帝,但受到丞相燕贴睦尔反对,直到13336月,妥欢贴睦尔才得以即皇帝位。

丞相燕贴睦尔死后,其子唐其势叛乱,到1335年才得以平息。

此时,右丞相伯颜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惠宗帝放在眼里。伯颜在抓捕唐其势兄弟时,其幼弟藏皇后室中以求不死,伯颜连皇后一起抓捕处死,都不经惠宗发言就下手了。

右丞相伯颜,采取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等政令,加深了蒙汉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蒙、汉官员不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惠宗帝与右丞相伯颜矛盾日益尖锐。在脱脱坚决支持下,惠宗力排众议,成功废黜伯颜,才控制了朝政,废除了伯颜许多误国殃民的政令,大敕天下,恢复科举等。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立皇太子时,不守兄弟之约,致武宗海山子明宗和世起兵造反,1321年,英宗硕德八剌即皇帝位,将文宗流放海南岛,英宗1323年被刺杀,这些应该都是父子俩的因果报应。

13288月,泰定帝在上都去世,知枢密院事燕贴木尔,在大都(今北京)搞政变,扶持文宗上台即皇帝位,导致“天历之变”同室操戈、皇权旁落,佞臣当道。

惠宗帝上台,虽然采取了排除佞臣措施,但终因大元江山长城损毁,宗亲分崩离析,惠宗治国不力,致使红巾起义烽火四起,推翻了大元王朝。

元史云“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之妖寇乘势而起。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久矣。不此之察,乃独归咎于是役,是徒以成败论事,非通论也。设使贾鲁不兴是役,天下之乱,讵无从而起乎。今故具录玄所记,庶来者得以群焉。” 道出了元朝败亡之因。

1368728,惠宗获息朱元璋,即将攻取大都,急诏世祖嫡孙、脱欢之子帖木儿不花监国,乘夜半,从大都健德门,举家遁漠北,后抵上都。13688月明军攻陷大都,帖木儿不花战死,元王朝宣告败亡。

惠宗北逃,曾两次组织元军反攻,但都没有成功。1370523,惠宗帝病逝于应昌。但惠宗北撤,所形成的北元政府,同明王朝针锋相对近二百年,是造成明王朝衰败和清王朝兴起的主要原因,也算是明智之举。

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铁木健)九子一姑,在惠宗帝北逃、大都失陷、元王朝轰然倒塌情况下,明洪武初年被红巾军追杀、驱赶入西涯,到达泸州凤锦桥,由于人多影大容易被发现,不便匿名隐藏,难以一路,就在凤锦桥边改姓换名、折断柳枝发誓分散谋生(见谱9-13)。

九子一女分手诗:

吾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折柳桠;

否泰由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余字原无三两姓,一家发作百千家;

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沙。

 

誓词:后来子孙,若有一人不认本家者,罚他一石二斗麦麸癞。

用短诗、词记事,简而易记,用砍树、摘断树枝、睹咒发誓表示对分散谋生决定毫不动摇、坚决执行,这些方式方法都是古代蒙古民族人常用的。分手诗,祖上以主宰世界的“吾本元朝宰相家”告诉后人,不要忘记太祖成吉思汗和世祖忽必烈皇帝的丰功伟绩。

     

(谱9                     (谱10

    

(谱11                   (谱12

   

(谱13               苏鲁锭(长矛、梭标枪)

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九子一姑后裔在修续谱时,引用“红巾贼扰乱又被奸臣谤诽,明朝皇帝朱洪武听信佞臣之言,将有诛九族之意…”揭示的,既有“天历之变”文宗听信佞臣燕贴睦尔、伯颜等,残酷迫害显宗甘麻剌家族,又有明太祖朱元璋驱逐、清剿、追杀蒙古族同胞双重之意。

 

(四)长茅坟谱认祖情况

1、长茅坟铁改余氏谱认祖

   

1                    2

   

3                  太祖成吉思汗出征

长茅坟铁改余氏谱,大多是在清朝和民国年间修续的,这时都可以毫无顾虑的认祖归宗了,但他们也只认祖到显宗甘麻剌(见秀四公后裔长茅坟谱,茅1、茅2、茅3),即把显宗甘麻剌认定为铁木健,显宗甘麻剌1302年就仙逝了,而“铁木健”长子秀一公1310年出世,幼子根九公1322年降生,所以显宗甘麻剌不是铁木健,能认祖归宗到显宗甘麻剌,已经很不错了,只差一步就到位。

2、认世祖忽必烈庶子

有的铁改余氏族胞,认世祖忽必烈庶子,即南必皇后所生之子,铁篾赤为铁木健,也是不正确的。在世祖皇子中,查不到铁篾赤这个人,世祖幼子名叫忽都鲁帖木儿,未封王,早在1313年前就去世了,忽都鲁帖木儿育有一子,名叫:阿八也不干。

3、认裕宗真金庶子为铁木健

有的族胞,说裕宗真金有庶子为铁木健,即所谓成宗铁穆耳弟弟,其实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裕宗真金,一心扑在研究、学习儒家学说,协助世祖皇帝处理军政事务日理万机,极力倡导蒙古统治者行汉法,他的三个儿子:显宗、顺宗、成宗,都是由察必皇祖母监护长大的,真金和世祖一样,都是“思大有为于天下”之人。

有的宗亲,认世祖忽必烈皇帝、真金皇太子、仁宗(12851320年)为铁木健,都在于没有把握好,九子一姑(秀公、根公)的生庚之年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