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砖雕艺术

 百了无恨 2017-03-23
由一段传奇故事而得名,“千古傩仪”在这个村子世代传承,这就是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明永乐年间,朱氏先人由山西洪洞迁到沙河渐凹村,没多久,先祖朱玘、朱敖带领老少从渐凹迁到现白府村西一公里处沟南——朱家窑垦荒入户。因土薄水差、生存困难,他们又从朱家窑迁移到今址安居,当时共同迁来的有纪、胡、朱三姓,后来又有李、赵、白、武、肖、罗、陶、连、侯、康等姓也不断迁来。相传因村东南有座红门寺,寺内供有一百多尊佛像,故名百佛村。后红门寺因丑闻被耙平(有“铁耙红门寺”传说),便改名白佛村,后又称白仏村、白阜村,清康熙年间同音假借演变为现在的白府村。

  白府村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洼地中央,太行山余脉在那里形成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只有村东南一处平地出口道路处在九龙(沟)进水、一龙(沟)出水的好风水地段。传说那里南有老龙眼(子沟泉),北有水阁凉亭(北沟水池),西有金牛望月(坡高凸起),东有魁星楼阁之美。村东北和村西有两处磨窝山,是旧时村民凿制石碾子、石磨的山坑,而且只有那里是白岩石,其余山岭均是红石鹅卵石。千百年来,白府村祖祖辈辈传承着一项祭祀仪式——傩仪“拉死鬼”。在1998年“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国际观摩与艺术研讨会”上,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观摩后大为惊叹,白府村从此名扬海外。

  “拉死鬼”是白府村祖辈流传至今的古老传统仪式。每年春节前夕,村民要把去世亲人的魂灵接回家中过年,正月十六日再送走。恐有一些孤魂野鬼不走,于是在正月十七晚上举行傩仪——“拉死鬼”,祈祷村民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白府傩仪集合了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祭祀和民间音乐等多个民间艺术形式。


  图一


  图二


  图三

  白府村现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建筑年代多为清代之后。较为典型的民居建筑有:花门楼、东南楼院、南楼院、铁水口楼院、北楼院、西大桥古民居等。白府村的建筑上雕刻着形式各样的花纹,为这些别致的民居增添了几分意味。如“桃”(见图一)被称作“寿桃”,寓意健康长寿;“石榴”(见图二)因其多籽,被寓作子孙满堂;“佛手”中的佛,谐音“福”,被寓作福寿永远;而“荷花”(见图三)则寓意为“家庭和睦”“情调高雅”。如果大家在白府村仔细观赏这里的民居,便能发现这些砖雕上的那些花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