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推送 | 精益生产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中的应用分析

 恶猪王520 2017-03-24

巾帼精益精英大赛


学正宗精益 找标杆精益

作者:王春弟

刚接触精益生产思想是2014年,那个时候对这个名词还很陌生,只知道跟丰田汽车有关,是一种高效生产的管理方法。后来单位开始引进精益生产生产模式,由专业的老师带领工艺团队进行生产改造,我有幸负责其中一个零件(蜗轮)的精益生产线搭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数据采集、设备搭建、精益方案探讨、方案试行与变更、标准化搭建等工作,最终搭建出一条适合蜗轮(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高效生产模式。


再到后来,我开始不断地将精益生产的思想运用到以后开展的项目中。作为一名从事持续改善的工艺工程师,对生产进行效率提升是我们的职责。精益生产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活动,往往通过合理地调配资源(人和设备等),寻求潜在的节拍关系与物料流向,进而构建高效、及时、整洁的生产活动。


下面将简要介绍我接触的第一个精益生产项目。


一、蜗轮生产模式现状


蜗轮是蜗杆减速机的核心零件,我司的蜗杆减速机约有10种蜗轮(如RV50、RV63等等),每种蜗轮约有13个速比(如RV50-7.5、RV50-10等等),故蜗杆减速机约有130个蜗轮品种。根据生产计划,常用蜗轮约100至200件/批次,不常用蜗轮小至5件/批次,故蜗轮在我司属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零件。


蜗轮的生产工序如下:精车一、精车二、磨外圆、滚齿形。如图1.1,大致可划分为半成品加工区和滚齿区




从毛坯至成品的生产模式简介如下:如图1.1,在半成品加工区,A工位取毛坯件(单一速比的毛坯,如RV50-7.5毛坯),完成精车一的装夹,同时拆卸精车一的半成品,开动机床,进行精车一工序加工;转向精车二,完成精车二的装夹,同时取出精车二的半成品,开动机床,进行精车二工序加工;B接收精车二的半成品后进行外圆磨装夹,同时取出外圆磨的半成品,放置在半成品框。半成品由转运工运至滚齿区,C取出转运完成的半成品,完成滚齿的装夹,加工完成后放入成品框。


取RV30、RV40、RV50、RV63蜗轮型号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型号,蜗轮生产模式有两种:1)、RV30、RV40方案;2)、RV50、RV63方案。生产节拍、工位配置如下表1.1(单位:s)



二、蜗轮生产模式现状分析


前文已将蜗轮的生产模式进行简要说明,分析如下:



由表2.1可总结出蜗轮生产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操作人员设置不合理


以RV50-10数据为例,精车一、精车二虽然已是一人双机,但是这两道工序的机加时间较长(最长98s),装夹时间较短(两次装夹约35s),即分别完成两道工序的手动装夹后还有时间(约40,剔除部分检验等其他时间)是等待的。

磨外圆为一人单机,该工序的机加时间较长(110s),手动时间较短(25s),即分别完成该工序的手动装夹后还有时间(约50s,剔除部分检验等其他时间)是等待的,故此处人员配置不合理(等待浪费)。


2、工序间生产节拍不平衡,中间半成品库存掩盖问题


由表可知,滚齿工序的加工时间相比于其他工序要长(瓶颈工序),这会导致个工序之间节拍差异较大(如RV050-10生产节拍A:B:C=1:1:1.6)。需技术人员设计工装夹具缩短机加时间,让滚齿与其他工序之间节拍相近


以RV50-10数据为例,A加工16件、B加工16件、C加工10件,那么A、C每做16件就会有6件会作为库存堆积在滚齿工序的前面,所以滚齿前必定会有中间库存。


3、单个速比生产周期长


由于单次生产仅加工一种速比的蜗轮,,单个速比生产周期长,造成蜗轮生产计划存在波峰波谷,无法灵活应对客户需求,仅能通过制造成品库存(万恶之源),以响应货期的需求。


三、精益生产在蜗轮生产的应用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改善对策:


1、“多能工、少人化”布置


由于滚齿工序是生产线上的瓶颈工序,一天所生产蜗轮的件数则由滚齿工序决定。那么,如果能将A、B操作者用一人代替,即1人开车一、车二、数磨,虽然加工时间会加长,但始终小于滚齿的加工时间,也就是说,合并调整后不是生产线的瓶颈,所以,理论上是不会对生产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却能通过“多能工、少人化”降低生产成本。


2、均衡化生产


均衡化生产就是将要生产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从总体上进行平均化。是一种灵活应对市场需求,降低库存,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针对RV50、RV63方案,可以通过解决精车工序的调机问题,令其生产出不同速比的蜗轮,如图3.1,通过修改精车一、精车二的程序,同时优化装夹工装,令A工位上一件加工RV50-10,下一件加工RV50-15,这样流转至滚齿的蜗轮则有两个品种,B工位可用两台滚齿机加工两种蜗轮,故单一速比的蜗轮可缩短一半的生产周期。具体方案如下表:


1)、方案简述

2)、方案分析


以上方案已完成试行,原来三人组成的生产线改为两人,生产节拍趋于平衡,操作者的工作也比较紧凑。


另外,均衡化方案减少了中间库存(本方案趋于单件流),减少了维护这些库存的管理工作,同时容易暴露不良状况,迫使管理人员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库存去掩盖问题。

对于RV50、RV63均衡化方案,能同时加工两种速比,缩短了蜗轮的生产周期,可快速响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


1、持续改善,减少瓶颈工序的时间


瓶颈工序决定了蜗轮的生产周期和产量,故集中技术力量对这个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对加强产品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滚齿工序内容分为:打字码、装夹工件、手动去毛刺、滚齿。

可通过工装夹具的改善来减少瓶颈工序的时间。例如:通过自动去毛刺工装减少去毛刺时间。如图,通过设计自动去毛刺工装,在滚削蜗轮的同时,自动清除将被滚削出来的毛刺。


2、标准化作业


新的生产模式要求A工位进行多个复杂的工位内容,这对员工技能要求偏高,且工位复杂易出现生产异常。故可考虑将一些复杂的动作,如调机、试加工等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位内容划分出来,搭建专人调机的生产模式,A工位只需负责拆装工件,完成简单的标准化作业。这样既可节省人工成本,又能减少生产异常,使品质趋于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