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西城杂事 2017-03-24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一提起教师职称,不少教师一肚子怨言。这是因为,在一个单位,职称问题很大,张三明明水平低,可是职称高,李四水平高,可是职称低,气死人不偿命。当然也不乏教学水平与职称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之所以存在有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职称评定的方法造成的。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这么多年来,职称改革始终是把“尺子”。“尺子”丈量你我的年龄、学历、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普通话水平、职业道德、出勤情况、讲课获奖证书……这个“尺子”量的东西太多了:为了发表教学论文,不得不花高价钱购买某些期刊的版面;每样东西都有可能“唐僧肉”被卡上一刀。一个参加市里职称评审的同志说:“面对一大堆评审材料,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因为这是一线教师血汗的结晶。这里面的每一个证件,说不定它的价值几百上千,来之不易。为了一个证件,请客、送礼,甚至有远赴外地乘车、住宿、奔波、学习换来的。”今天的职称评定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弊端,难道不就是硬“尺子”标准要求的东西太多了吗?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为了职称,教师不惜弄虚作假,央人托己找关系,任师德滑坡。握有职称权利的官员“靠山吃山”,在你情我愿中获取利益。最终导致职称评定中的歪风邪气很重,潜规则多,结果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名不副实者不在少数。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当前职称评定方法。评定一个教师主要看的是德、能、勤、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德和绩。因为他不勤奋、没能力也不可能出好成绩。只要一个教师能教好学,有本事能让学生学会知识,思想进步就是好教师。符合条件好教师,就应该让他们晋升高一级职称。我单位就有这样一位同志,敬业务实。她接手的班级是全乡倒数,经过她一个学期努力,成了全乡第二名。换别的差班,她同样能把成绩教到前三名。事实上,往往这些人被证件、论文卡住了不能晋升。难道一个就会写论文,搞俩证件,最根本的教学却教不好的教师就是符合条件的?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职称评定的目的本来是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学成绩的。不言而喻,眼下这种职称评定方法,已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成长。

建议职称评定,取消论文啦、证件啦......等严格的条条框框,真真正正倾斜一线教师。改为“师德+教学实绩”的评定模式。基本程序是:

第一,学校职评小组推荐,全体教师会通过。因为对一个教师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成员。他的品行如何?能力强不强?上班积极不积极?教学效果咋样?成绩如何?......同志们最清楚。他够不够格?他该不该晋级?能不能晋级?全校老师说了算?全体老师推荐了才算,这是第一步。

第二,家长和学生评议。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他教学情况学生和家长最了解,学校推荐并不代表就是通过了。还要有其所教学班级家长与学生评议。他有没有办辅导班班?有没有乱发资料?有没有体罚学生?他给孩子教的怎样?学生会不会?成绩有没有提高?是否关爱学生?......家长学生有话说。只要所在班家长与学生都达到80%以上通过,这个老师才能算合格。

第三,家长委员会签字。通过以上两步后,还要经学校家长委员会走访、调查,确认这位同志在群众中没有不良影响,然后再和学校职评小组共同签字后上报上级主管单位,这个同志才算通过。

毕竟教师是以教学为主的,他们不是什么作家,理论家,更不是什么明星、大腕。他们只要兢兢业业,教会学生才是真的。没必非要去搞证书论文什么的。也就是说, 这样做变当前以“尺子”评定改为基层“师德+教学实绩”评定,如此一来,教师心服口服,不至于评定结果出现偏差。广大教师必然会积极性高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去,大大提高教学成绩,真真正正使职称评定起到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职称评定这样搞保证都满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