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U检:如何在体制内坚持底线

 法学小笨笨 2017-03-24


这几天,因为前检察官么宁辞职的事,在法律圈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当然这种风波大多集中在刑事辩护律师和检察官这两大阵营。

 

其实互联网上的争吵就像辩论赛场上的交锋,永远不会有一方能被对方说服,不过都是自说自话。

 

昨天,读到陈少文老师写的一篇《体制内如何坚守底线?》这是陈老师写给法科生的100封信中的第18封。

 

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陈老师收到了一个叫做“晓芒”的法科生提出的问题:

 

一个年轻人,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做人的底线,究竟该如何选择,我们这些将来准备进入公检法的法科学生,要如何在体制内坚持底线?

 

陈老师的回信写的很好,古今中外,信手拈来,道理说的浅显易懂,对每一个法科生来说,这都是一篇值得仔细阅读并收藏起来的文章。

 

回到这封信的缘起,即“晓芒”同学写的那封信。可以看出,托众多律界大咖以及那些辞职后希望成为律界大咖的前检察官在网络上绘声绘色的描述的福,很多法科生的心中开始对检法、对体制产生一种认识:

 

进入体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体制内时不时地就要面对如何坚守底线的问题。

 

虽然已经被熊定中律师无情的贴上了“想不要脸”的标签,但我还是用自己在体制内9年的经历,告诉法科生们,真实的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法检又是什么样的。

 

首先,无论是检察官、还是法官,都只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普通的工作。

 

说它具有“专业性”,是因为毕竟所有的工作都要有法律的依据,你在执行公务或者撰写文书的时候,需要归纳事实、适用法律、得出结论。

 

说它专业性“较强”,是因为体制其实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我们每个个体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螺丝钉,或者是一个螺母,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很多时候,只是整项工作很少的、很小的一个环节。

 

当你走出学校,进入检察院、法院,成为一名辅助人员最初,你会发现你所做的工作好像高中毕业生也可以胜任。

 

等若干年之后,你真正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法官,很可能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自己就像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工。

 

我在检察院里的第一份工作是侦查监督,直白的说就是审查批捕。这份活,我做了四年,但第一年我最重要的工作是作为一名内勤,填报各种报表,撰写各项总结,整理各种档案。学习审查逮捕意见书的写作,帮助承办人复印卷宗。

 

渐渐地,我开始独立的承办案件。曾经,我也以为作为一名检察官,会要经常办理各种疑难复杂的案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自己可能也要面对如何坚守底线的问题。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纯属是想多了。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你所面对的,绝大多数都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毫无争议的案件。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仔细的阅读卷宗,去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回来认真的撰写审查逮捕意见书,然后复印卷宗归档。日如一日,年复一年。

 

偶尔,也会遇到几个事实不怎么清楚、证据不那么充分、定性还有一些争议的案件,让自己感到为难、困惑。

 

但经过请教同事、处室讨论、甚至是检委会的讨论之后,才悲伤地发现,这种为难和困惑其实是因为自己专业知识和办案能力的不足。

 

我工作9年了,在安徽,在江苏,在审查批捕、在反贪、在公诉,在省院、在市院、在县院、在区院,都干过,也一直都在办案。

 

但在这9年的时间里,真的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让我觉得需要考虑自己是否要坚守底线的案件。

 

当然,我不否认,在某些地方,某些案件中,的确存在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些冤案。但也请你注意到,相对于法检两家每年办理的海量案件,这些问题所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所以,我想说的是,进入体制,你可能会遇到需要坚守底线的案件,但概率很低。如果遇到,请参见陈老师写给法科生的第18封信。

 

说完案件,来说说办理这些案件的人。

 

也许在你的印象里,法院、检察院里的人感觉都不是很专业。闭上眼睛,就是那种穿着制服,不苟言笑,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角色。

 

对于法官、检察官的形象,我们也很无奈。外面的媒体不懂法检,塑造的形象要么是过去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要么是《小镇大法官》那样的不可言状。

 

自家的媒体还在走老路,塑造的都是抛妻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中,最后积劳成疾还要露出幸福微笑的模样。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网络上一些律师眼中的那种玩弄法律于鼓掌,助纣为虐的坏人形象。

 

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法官、检察官。你只有走进他们,走进他们的工作、生活,才能真正的认识他们,理解他们。

 

对于当下的法院、检察院来说,主力军是70后、80后,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你稍加打听,可能就是你的师兄、师姐,甚至可能和你师出同门。

 

他们跟你一样,跟社会上的青年一样,面对着婚恋、买房、子女教育等等一切你正在为之烦恼的问题。

 

他们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的是永不停止输送的案件,是一个个走上歧途的犯罪嫌疑人,是一个个渴望能够讨个说法的被害人。

 

在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分析、和案件定性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一遍遍的跟自己较真,跟同事较真,跟领导较真。

 

记得有一个同行曾经这样说过: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和跟党政机关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讨论案件的时候,可以毫不客气的指出领导的错误,那种跟领导怼的感觉,好极了。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有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听领导意见的家伙。是的,的确有,但他在这样做的同时,也赌上了自己的未来,毕竟,现在案件责任追究是终身制的。

 

体制,是一个极其讲究程序和记录的地方。每一个案件,从拿到手一直到送出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的人都会留下自己的意见。包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定性,每一次案件讨论,每一次检委会、审委会会议,每一个发言者,都要在自己发表的意见上签名确认,然后归档保存,以备日后责任追查。

 

大家从小认真读书,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司考又拿下公务员考试,无外乎是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份中等的收入,然后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很少有人,会为了所谓的让领导满意,而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法官、检察官们,为了晋升,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哪怕昧着良心。我想说的是,这是人的问题,也不是这个职业所固有的。他本就是那样的人,做什么职业也都会如此。

 

而且,绝大多数的法官、检察官,也并不以晋级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毕竟,如果想当官,当初去报考党政机关才是最好的选择。

 

体制,并不如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只能提供一份稳定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一份并不丰厚的收入,甚至很多时候,你还会遭遇各种掣肘、各种不爽,可能你并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状态生活。你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也不在你自己的手中掌控。

 

但体制,也绝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么肮脏。体制中的人,也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不堪。毕竟,让这个国家正常运转的,正是这个体制,这些体制中的辛勤劳动的人们。

 

虽然,诅咒体制、污名化体制,让一些人看起来很酷。

 

但,与其诅咒它,不如在身在其中,去改造它,让它变得更好。

 

毕竟,挑衅、辱骂很简单,而真正的去做事,很难。

 

想当官,别来法检,去党政机关。想发财,别来法检,去做律师。

 

但如果你想体会那种维护公平正义的快乐,你想体会在案件讨论会上怒怼领导的快感,你想积累人生的经验,欢迎你加入法检,加入体制。

 

当然,体制虽好,但依然要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

 

保持这种能力并不是为了离开,而是让你自己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会给一个堕落不上进的人机会。

 

最后一句:我只是一个爱码字的检察官,又不是螃蟹,不需要


●本文转载自「CU检说法」,搜索「CU-JIAN」即可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