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总爱“打招呼、托关系”

 牛人的尾巴 2017-03-24
我们总爱“打招呼、托关系”
文|闫旭东

            一
        大凡正常人都知道办事有办事的流程,国有制度、单位有规章最后形成办事流程,但我们生活中却习惯于不按规则办事,习惯于打招呼、托关系。从心理层面分析,是我们对规则的藐视,压根不相信规则【规章、制度】或想凌驾于规则之上,通过打招呼、托关系,可以避开规则流程或者在规则流程的范畴内居于优先的权利,说到底是一种权利崇拜和关系之上的思维作怪,是唯恐黑箱操作、惧怕规则有假的不信任作祟。
        近日网报浙江省嘉兴市一座尚未开盘的楼盘,却因为一份229人的“关系户名单”引发关注。在网传的“香港兴业·璟颐湾关系户记录总表”中,预约购房者和打招呼的“关系人”中,还包括大量公务人员,部分预约购房者向重案组37号(ID:zhonganzu37)确认了“托人”购房的情况。【资料见2017年3月24日“浙江楼盘未开盘229名"关系户"打招呼 含大量官员”】
         虽然爆料人称,不会因为打招呼导致申购不公,最终还是由摇号产生结果,资料如下描述:“3月23日下午,就这份“香港兴业·璟颐湾关系户记录总表”,开发商嘉兴兴裕置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向重案组37号探员回应称,开盘前有人打招呼预约“很正常”,即便“有关系”也需参加摇号,并不能保证最终成功认购。”我们也相信资料描述属实,但总觉得此事件有些怪怪的,折射我们社会怎样的一种心态?
         “打招呼、托关系”俨然成为一种办事哲学,我们到医院动个手术,总想托关系找个熟人,只有这样我们才放心医生的尽责,如果不托关系,似乎医生就不尽力,我们生命就没有保障,这表明了我们对医院或医生的不信任。孩子上学,总想托个熟人或有上面人打个招呼,总想把孩子弄到好学校,这是因为资源的稀缺,人们总想通过不正常手段占有好的资源,这同样适用于上面所述的浙江购房打招呼。打招呼托关系在我们身边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时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缝纫机,父亲托人搞了一张票购买了一台品牌缝纫机【好像是飞人牌】,那也是因为资源稀缺导致。其实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打招呼、托关系是一种藐视规则、是一种想超越规则,某些时候是一种缺乏信任,如此种种,导致正常的规则失效,或导致社会的不公;反观导致打招呼、托关系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崇拜权利和关系使然,因为权利的万能性,占有权利往往占有的优势资源多于普通人,打招呼也往往生效,打过招呼后容易获得优势资源。纵观打招呼的人,往往不是顶头上司、特权阶层,那么就是同学、熟人等有关系者。前些年发生过官员为了保证位子或想坐上某些位子,相信骗子有上层关系被骗钱财的荒唐事,这就是骗子居然也窥透了我们的打招呼和托关系的“妙用”!找到了生财之道。例如2010年东南快报“吉林一贪官为升迁买官被'’书记情妇骗180万” 说的是吉林省延边州政府的副秘书长车钟日本,偶然结识了一名28岁的女诈骗犯,对方自称是州委书记的“情妇”,可以帮他运作“买官”。于是,他投入了180万元,最终,女诈骗犯的落网牵出了他的腐败大案。这就是崇拜权利和关系的结果,关系往往又与权利结合起来,形成了“权利关系”,其危害更大,居然连骗子都知道其中的妙用!
                                                                                      三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着“朝中有人好办事”的习惯,这就是长期崇拜权利的结果,破除  “打招呼、托关系”的办事哲学,我觉得首要任务是建立公平、透明的办事机制,破除权利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怪现象,长此以往,  “打招呼、托关系”将自动熄火,公平公正才是我们社会所最求的终极目标
                                                 写于2017年3月24日
                                                          关注微信公号:yxd66793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