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读一次《江城子》,就更为苏轼的柔情而感动!

 龙泉之水775 2017-03-24

每读一次《江城子》,就更为苏轼的柔情而感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许是累了倦了,他坐在苍松下就睡着了。

冷风吹过,他睁开朦胧睡眼,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怕是喝多了酒,走起路来整个人摇摇晃晃,有几次险些要摔倒。抬眼望去,看见挂在屋檐下的小灯笼,快到家了。他摇摇头,清冷的风吹过,酒也醒了不少。

朦朦胧胧的视野里忽地出现了一个窈窕的身影,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她神色间有些焦灼,眉尖蹙起来也有着别样的风情。她那长长黑黑的发,多像弗娘的发,柔软细密。

待走近些,那女子不就是他的弗娘吗?

细细地看,她的容颜身姿依旧那么美丽,一如他当初所见的模样。女子应是察觉到这目光,转过身来,细细寻找着。渐渐地,她眼中泛起了泪,二人缄默着。

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他伸手去触那黑发,却只是幻影,抬头看到的是万顷松涛,听到的是浩浩涛声。明月凉凉地在空中,凄清幽独,黯然魂销,如今他只能抚着墓碑,念着弗娘的名,忆着她的颜。

苏轼的这首词所表达出的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万分的生离死别,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每读一次,就更加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而落下泪来。

文 | 三度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音频、美图与精美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美图、音频与精美文章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和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经典,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