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缘何成为“全球教师奖” 唯一入围的中国教师?

 wyk1014 2017-03-24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她缘何成为“全球教师奖”

唯一入围的中国教师?

 作者|佚名


        导读:一个28岁的中国女孩,入围“全球教师奖”前十候选人名单,并有望获得百万美金的奖励,她的身上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出众的品质?


        2月下旬,“全球教师奖”官网公布了2017年入选该奖项的十位候选人名单,中国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的心理教师杨博雅成功入围,成为跻身前十唯一的一位中国教师。

 

        “全球教师奖”是当前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教师奖项,获奖者将得到100万美元奖金。奖项设立3年来,竞争十分激烈,十位候选人从来自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名提名教师和申请人中选出。


      “2017 全球教师奖”十位获奖候选人,右上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女教师杨博雅。


        在“2017全球教师奖”十位获奖候选人名单宣布当日,哈里王子在一段视频消息中表达了他对教师的敬意,他说——


        除了教授我们阅读、写作和算术外,那些最优秀的老师还教会年轻人课本之外的东西:一颗坚毅的心,远大的志向,乐观的个性和对世人的怜悯心。在充满各种挫折和挑战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他们赋予我们从容应对人生高低起伏的力量。本年度全球教师奖的入围教师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有来自加拿大北极地区、肯尼亚和巴基斯坦的老师。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唤起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用心呵护每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梦想。最后,我要恭喜这些获奖候选人,你们不仅仅是优秀的教师,而且是帮助、启迪和塑造孩子们命运的教师模范和典型。你们从事着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毫不夸张地说,你们是未来的雕刻师。

 

        一个28岁的中国女孩,入围前十候选人名单,并有望获得百万美金的奖励,她的身上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出众的品质?

 

        其实,杨博雅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每一个普通教师通过修炼,都可以达到她那样的境界。以下我们梳理了杨博雅走向成功的三大经验,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核心经验之一:

        热爱你的职业


        杨博雅出身教育世家,父祖辈都是老师,打小她就住在学校。在她口中,爷爷具备一切她能谓之为“榜样”的特质:受人尊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最重要的是,热爱教育。

 

        关于大学专业的选择,还有一段小插曲。起初,杨博雅的想法是“随便填”,后来亲友力荐过“公共管理”,但因一个玩笑无奈作罢:是学“你管校长”,还是“校长管你”?再后来,也更直截了当了,干脆就填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王牌专业:基础心理学。

 

        “以前,有很多人问我,说你学了心理学是不是就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当然不是。简单来说,我们学的是研究人在每个成长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指导方法,从而帮助你更好地成长。”杨博雅说,“大学的时候,相比其他系,我们系的同学都要阳光积极一点,大学四年过得很轻松。”

 

        2012年,杨博雅毕业后回到昆明。通过招聘,进入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成为一名心理教师。


        核心经验之二:

        把新鲜的东西带给学生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一度让杨博雅无所适从。

 

        在她印象中,讲台上的老师是神圣威严的。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学生调皮不听话呗。”她分析过原因,一是自己年纪小,又是个女生,虽为班主任,但面对一个班五十多个学生,难免有些“镇”不住。“估计是我脾气太好,温柔过头了。”她笑着说。

 

        第一次家长进校园活动时,杨博雅就曾被家长误以为是学生。当时的她从外表看来,与学生基本无异。安排打扫卫生,学生讨价还价、规定到校时间,学生总是迟到……这些都让她很是头大。

 

        的确,这是每个老师都会经历的阶段。

 

        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件很快乐的事,我很享受,是真正发自肺腑地喜欢这份职业。”在杨博雅看来,她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是永远保持精力充沛,在求学的道路上也从未停下过脚步。朋友眼中,杨博雅是个“工作狂”,没有周末,也永远闲不下来。她可以在一个寒假,去五个不同的国家旅行,开拓视野,然后把新鲜的东西带给学生。

 

        杨博雅喜欢发朋友圈,也乐于和朋友在评论栏互动,但她却不愿和学生在社交软件上有过多交流。“因为我吃过亏呀。”她又开始笑起来,“以前我一发心情,学生就在下面留言,甚至还有人调侃。不觉得很奇怪吗?”在向前辈“取经”后,杨博雅才意识到,和学生拉近关系固然重要,但过于亲密,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忘记她“老师”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利于教学的。“你能做到公私分明,但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嘛。”

 

        学习如何把控好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度”,杨博雅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之后,她的任教之路走得很顺。心理课上,她会融入游戏、话剧、戏剧、音乐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寓教于乐,这也使得心理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

 

        而在与学生融入的同时,杨博雅也积极在与社会融入,她的方式是做公益。不管是山区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还是看守所、监狱等地方的弱势孩子,她都投入了大量时间,用专业技能去服务更多的孩子。

 

        “确实工作这几年,我做了好多事情,同样的时间,别人都会抱怨,但我确实是把时间用到了极致。所以经常有人觉得,我虽然只工作了五年,但创造的价值,远不止此。”


       

        核心经验之三:
        让父母成为最好的教育者


        有的问题,凭老师一人之力便可解决。但有的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才能解决。杨博雅就是在反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比如,每个学生的接收程度深受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影响,所以统一的教学模版和教育模式并不受用。换句话说,老师要怎么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全能’的,把对自己的期望值降低一点,这样才不会有压力。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但其中也有共性。这需要老师反复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不断调整,最终找到适用于每个人的教学方式。”杨博雅说,“当然,老师自己也需要保持学习,不断拓宽视野,这样就能应对各种教学难题了。”

 

        学生的成长之路,需要父母的参与。这句话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了解他们每个阶段的心理需求。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杨博雅说,优异成绩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许多问题,只是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到,“家长往往更注重考试方面的东西,容易忽略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愿意花很长时间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专业的老师,而不是自己。这让杨博雅很是费解。“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任何专业老师都不及的,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很重要。”

 

        因而,杨博雅特意将“家长”纳入到她的课程制作中,希望通过共同参与,加强彼此互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也让孩子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

 

        “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室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非常惊喜。只有这位妈妈的女儿,非常非常不开心,也非常不愿意坐在自己的妈妈身边,一直嘟着嘴。”这一幕发生在一次初二学生的家长课程上,杨博雅清楚地记得,“孩子叛逆,不愿跟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也不知所措。”

 

        通过课程,杨博雅看到,母女俩虽然私下不太亲近,但在课堂上,仍是愿意协作完成互动分享的,“大约半年以后,她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杨博雅坦言,将尽全力把这套家长参与的心理教学模式推广普及,走出昆明,走出云南。这样,也可以给孩子们带去更广阔的视野,心理教育需要跨区域、跨领域共同努力。

 

        “任何一个孩子的改变,都不可能是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家人、老师和学校乃至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杨博雅说。


        “全球教师奖”的评选,是华东师大的老师推荐她参加的。当她注意到这一奖项时,发现7条评选标准很符合她的情况——“课堂成就、创新教学、教学成就、社区影响、培养世界公民、提高教师职业地位”。

 

        一路走来,杨博雅“过关斩将”,从入围前50到入围前10,一次次的惊喜之外,她收获的是一次次的认可,这让她无比自豪。

 

        “我真的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重新更好地认识老师这个职业,也让孩子们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很棒很酷的事。”杨博雅说。


        

        杨博雅的入选理由


        她既是一名心理学家,又是一名老师,这种双重身份让她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同时对学生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中国的经济进步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扰,户籍制度让进城打工的父母们常常不得不将自己孩子留在家中;而城里的孩子很多时候,因为父母繁忙的工作,彼此接触的时间也往往屈指可数。这无疑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意识到这一情况,博雅老师决定尽力改变这一局面,她将自己看作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支柱,为他们的心理问题提供建议和辅导。同时,也致力于通过开展包含有父母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让父母能够成为孩子最好的教育者和心灵陪伴者。


      (内容来源搜狐教育、云南网、凤凰网等 微信编辑白衣孙东)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技术支持系统。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认同,对教育充满热爱,饱含生命的激情,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最终也才能够有其好的教育品质。——《新教育》  教师成长之路在哪里?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教师成长之路在哪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有哪些?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如何养成好习惯?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起步?

        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