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客】氢燃料电池车就是个坑

 琪琪和老爸图书 2017-03-24
[导读]最近燃料电池车风声水起:丰田最新燃料电池车Mirai上市;本田推出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概念车FCV,并表示将于2016年进行正式量产;丰田公开其燃料电池车...

    最近燃料电池车风声水起:丰田最新燃料电池车Mirai上市;本田推出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概念车FCV,并表示将于2016年进行正式量产;丰田公开其燃料电池车专利;大众购买燃料电池专利等等。燃料电池车的春天来了吗?非也!

    网络上没有看到最接近实用化的丰田燃料电池车Mirai具体的技术信息,所以我就拿我参加一次氢能技术交流会上得来的技术指标来点评。

    该技术交流会名称为中欧(广东)氢能技术与产业技术交流会,笔者因为做过一个风电电解制氢的课题(本意探讨北方风电限电问题),故有幸被领导委派参加此会议。欧洲方面来了4家公司和一个科研机构。广东本土的比亚迪、广汽、珠海银隆也都有派人参加。

    几家公司里面比较知名的是德国的PM公司,94年成立,06年上市,是德国唯一的高端氢燃料电池质子膜制造商,当然,氢燃料电池也是可以提供的。基本上,PM公司能代表德国的最高水平吧,不知道这家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的丰田比起来怎么样。这里有几个指标,有懂行的人可以比一下:

    单个堆的功率在8-30千瓦

    轿车上使用的燃料电池循环寿命为5000次

    公交车使用的燃料电池为15000次

    转换效率大约50%

    会上咨询了下价格,光只是一个堆的价格是4000欧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就是3万多(国产的大概是1.5万),是锂电池的十倍都不止了!

    另外,氢燃料电池如果装在车上是一个系统,除了燃料电池堆外,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锂电池,有一张图片我没有拍下来,但使用的锂电池真不少。由于氢燃料动力系统太过占地,太重,所以德国人推荐外接拖车的应用方式:

    燃料电池只是一个电能转化装置,如果装在车上,还需要携带氢燃料的,目前储氢技术多种多样,但最经济最成熟的还是钢瓶压缩,什么氢泄露、氢脆都顾不得了。这个问题我刚好之前做课题的时候做过作业,目前国内比较推荐的是200个大气压。计算一下:要携带锂电池电动车60度电所需的氢气:200*0.0899(密度)*2(效率50%)*60/33.3(热值)=64.8升。加上储气瓶的话,体积至少是70升了。 根据之家透露的现代途胜FuelCell数据,144升的储气瓶瓶可以跑480公里,显然是气压更高一些,这个成本肯定也会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的压缩是一个比较耗费能量的过程,越快越耗能,所以指望氢燃料电池车能够快速加气也是个笑话。(相关论述请点击

    氢燃料电池的实用性如何?估计了解这些的应该有个数了,即使燃料电池技术能够做得完善、廉价,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储存都会是一个比电动车充电烦恼得多得问题!

     简单点评一下:

     1、电池组不支持大倍率放电,性能路线不用玩了,面对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您愿意开慢吞吞的燃料电池车吗?

     2、仍然不能脱离储能锂电池的支持,太复杂。

     3、反应堆实际效率仅50%左右,这还不算费老大劲裂解天然气、压缩气体的能耗,还不如直接烧天然气算了。水电解制氢?还是算了。在石油价格200美元之前,氢燃料电池车的经济性都不会低于天然气车。

    4、反应堆寿命较有限,家用车能满足,出租就别想了。

    5、储氢技术,呵呵,144升跑480公里,换成天然气能跑多少公里?1000公里?

    6、充电都能烦死人,怎么加氢?只有动员整个社会体系才能做到了。

    7、氢燃料电池,本身只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装置,并不能生产新的能源,所以它不是拯救能源危机的唯一选择,它只是另一种“储能电池”罢了,而且潜力有限。

     氢燃料车,不过就是几个有野心的无核国家,为了获得类核潜艇(长电动续航)的副产品。如果能忽悠到其它国家的汽车企业走错技术路线就更理想了!其实90年代美国人就忽悠过一回,不幸的是中国还真中招了。

    所以,氢燃料电池车技术,日本、德国、韩国最感兴趣,英法弃之如敝履。中美两国,由于体量巨大,倒是不妨投入部分力量做尝试,但不应该是汽车企业来做。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丰田为苍龙级潜艇开发的,拿到汽车上不过是废物利用。(详情请点击

     真要有车企当个事,就只能呵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