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3-24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

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

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词。

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区接壤处。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五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

在五公祠东侧,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他得知当地群众饮水困难,于是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浮粟泉甘美清冽,水面泛起小泡,状如粟粒,故名。

1915年,重修苏公祠时增建了粟泉亭、洗心轩、洞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有圣祠叠翠之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