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 | 一个人有谋略,到底有多重要?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鬼谷道创始人  |  国学自媒体人 |  鬼谷子研究者

典故 | 《三国志》、《鬼谷子》

配乐 | 《雨》

阅读完本文约6分钟

一个人有谋略,到底有多重要?今天我们讲一个用谋略改变人生的三国谋士!

建安24年秋,北方的天气骤寒冷,阴谋家曹操终于实现了天下诸侯梦寐以求的梦想,他在群臣的支持下加九锡,乘六马车,离天子衣冠仅一步之遥了,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好事,可这位马车上的男人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只见他眉头紧锁,似有心思。

是的,就在皇帝成为他的名正言顺的傀儡不久,侍卫呈报了一个噩耗:夏侯渊被杀了,被刘备的人杀了。对于这么一个骁勇战将,曹操从未怀疑过他的实力,甚至视为自己的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没这个本事杀他,除非……除非有人暗中献计。手法不似孔明,他是会谁呢?”曹操陷入思索中。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牛人被淹没在历史的海洋里,偶尔会被人提起,随即又被遗忘。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如果说诸葛亮给刘备献上的隆中对只是空中楼阁,那么他的献上的就是真金白银,地地道道的干货了。他的谋略在蜀国敢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其中也包括诸葛亮。他就是被古人称为“谋主”,被陈寿称为可相比程昱和郭嘉的男人,法正。

一般类比都是会一对一的对比,比如朱元璋就曾经跟刘伯温说,你就是我的张良,为什么法正会被类比成两个人呢?原因很简单,程昱擅长战术,属于谋一城的高手,郭嘉擅长战略,属于谋一国的高手,而法正既是战术高手,又是战略高手,是一个大写加粗的牛人。

牛人的故事一开始都是波澜不惊的,他们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能忍受那份波澜不惊的孤独,与寂寞为舞,与平凡为伴。算起来董卓死掉的那年,法正刚好16岁,出身于大知识分子家庭的法少爷,并未显露出惊人的天赋,至少在军事谋略方面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史料上也并未记载他的谋略到底是从何而来,在三国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如果他曾经拜师,肯定会有记载,可惜并没有。

最能让人信服的说法是他的谋略启蒙正是乱世,年纪轻轻的法少爷就饱尝乱世凉州兵的黑暗,让他意识到要想活下来,只靠文化知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使用谋略。

所以不要嘲笑那些自学成才的人,只要人在事上磨,也同样能磨炼出绝世神功。

于是那一年他跟孟达一起离开家乡,出门谋生。放眼天下,益州太守刘璋似乎是个靠谱的人,法正不会知道这个选择会浪费他十年的时光。读史料时,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在成为牛人总有会有一段苦逼的岁月,刘备如此、诸葛亮如此,我们的主人公法正也是如此。很显然刘璋并看不上我们的法少爷,干了十年只勉勉强强的当了个校尉。给阿信十年时间,在乱世混个校尉也绰绰有余的。

可对方是曾经大名鼎鼎的法孝直啊。这样就尴尬了,咋整?当然是跳槽!前面说过陈寿把法正比着程昱和郭嘉,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三位爷的人品都不咋样。有时候跳槽也是能看出人品的,比如诸葛亮跳槽就潇洒的多,人家娴熟的应用社会关系学,而贾诩和法正的跳槽方式就忒不讲究了,他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如何不讲究呢?通俗的说就是卖主求荣!卖刘璋,求刘备。一般老板最讨厌也最害怕这样的员工了。

“刘璋,你不是看不上我吗?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的!”

读者,你有没有过被老板看扁,坐冷板凳的时候?我们的法少爷在刘璋那儿足足坐了十年冷板凳,偶尔发发牢骚也很正常的。可这一切都被同事张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直到隔壁的张鲁要跟刘璋开打了,而且看起来他会傍上大哥曹操。法正意识到机会来了。这位张鲁同学可不是一般人,据说他是张良的后人。

于是张松献上计策,邀请刘备进益州,帮助刘璋对付张鲁。他的理由很靠谱,大家都姓刘,算起来还是远方亲戚。懦弱的刘璋听信了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孟达各带2000人迎接刘皇叔入蜀。这TM就是个套,典型的引狼入室啊。懦弱的刘璋不知道他已经别人算计了。这位外表温润的远方亲戚是从来都是吃肉不吐骨头的恶狼。很显然在乱世里,善良是肯定要吃亏的。

那天的天色将晚,法正带着200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刘备的阵营下,他带着刘璋的期望,同时还带着自己不为人知的心思。

刘备见法正来了就跃马出营,亲自迎接,那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刘备从来都擅长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正是这种气质让法正下定了投靠了决心。刘备设宴款待法正,两人都说着客套的场面话,约过了一个时辰,宾客渐渐散去,刘备说:“孝直兄风尘仆仆,一路前来,早些歇息。”说罢起身正要走。

“皇叔,请留步!”

刘备停住了脚步,问:“孝直,何事?”

“我给皇叔带来一份大礼,正想呈上”

“哦?”

“久闻皇叔天纵英才,将来必成大事,所以我给皇叔送上一份大礼。”说罢用手沾着水在桌上写了一个“益”字。

这个字让刘备觉得天旋地转,心血澎湃。见刘备不说话,法正说:“可惜刘璋懦弱,并无争夺天下的本事,却占着富庶的益州,实乃暴殄天物。刘备虽是天下英雄,却苦于无三尺之地。如皇叔占据易守难攻天府之国,将来图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此乃天赐良机。”

刘备见法正说的如此真切,却面露难色说:“就如孝直所言,益州易守难攻,只怕备无力居之。”

法正见刘备认可他的策略,便改了称呼说:“主公不急,有我好友张松作为内应,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就等主公决断。”

刘备说:“孝直兄,可有妙计?”

法正笑着说:“八个字:瞒天过海,鸠占鹊巢。”

三日后,刘军拔寨向益州挺进,当然看起来是奔着张鲁去的。不久后刘璋得到法正回书,说刘备已经答应攻打张鲁。一切来的太容易,后知后觉的刘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直到刘备驻扎在益州边境驻扎却久久不出兵,刘璋才发现这是引狼入室了,于是斩杀了张松,但一切为时已晚。

刘备这次真的豁出去了,他在赌。刘备的军团有多少人呢?史料记载不足万人,这纯粹是扮猪吃老虎的游戏,相比之下刘璋实在是兵多将广,而且还有郑度献计:

“刘备缺兵少粮,只需要坚壁清野,刘军自退”。

这个计策实在是击中了刘备的死穴,他是打得起,耗不起,只要刘璋奉行“论持久战”,刘备必败无疑,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蜀国。刘备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于是他问法正解决之策,法正喝了口酒说:“我也觉得这招挺厉害”刘备听完忍不住的咽了下口水。法正接着说:“可刘璋压根不会搭理他。”

果然,刘璋觉得赶走百姓坚壁清野,不太厚道,呵呵,还是因为善良。

历史告诉我们刘备军团其实只有几千人,要击败数倍于己的刘璋军团,谈何容易?但历史还告诉我们剩下就是法正的show time。我们知道刘备本身并不具备调兵谴将的本事,平时喊打喊杀行,高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真干起来就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很大的战争。刘璋的策略是全线出击直接狙灭刘备,于是派遣手下高手火速出兵。可他没料到,他曾经手下的一个小校尉,我们的法少爷却一路开挂,在没有粮草、没有外援,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团灭了刘璋军队。哦,对了,这里也有庞统的帮助,只是他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法正硬是带着不满一万人带着刘皇叔入川,给蜀国的建立奠定基础。这个功劳相比诸葛亮,谁高谁下,一目了然。

很显然刘备也是这么想的,于是重用法正,封他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而诸葛亮是军师将军。就这样法正帮助新老板打败了旧老板。不过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人品的问题还特意给刘璋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说:刘璋老板人很OK,就是身边的人不行,所以你的公司快倒闭了,最好投降吧。其实我很委屈啊,谢谢您的培养,我会想你的。哦,对了,我还是被冤枉的啊,我法正的人品杠杠的。

俗话说缺什么想什么,法少爷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品问题,他得势后,游侠气息就暴露无遗,比如善待朋友,排挤敌人。这时候有人在诸葛亮面前煽动了。

“你诸葛亮不是说乱世用重典吗?法正现在乱了规矩,你去治他吧。”

说这话的人典型是说话不嫌事儿大的主子。老滑头诸葛亮才不会上当呢,他就明摆着说,我怎么能把皇叔的翅膀给折了呢?我们一起愉快的假装看不见吧。

瞧,这就是艺术!

曹操别想了,杀夏侯渊的背后黑手正是法少爷,法正。

建安22年,刘皇叔占据益州之后与魏国名将夏侯惇、张郃相遇,刘备问计。法正说:“这两个人谋略不咋地,干他。”建安24年,刘备南渡沔水遇到夏侯渊,法正说:“干他”,不久夏侯渊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之死让曹操惊道:“我算定刘备想不到这步棋,一定有人背后帮他。”

可惜天妒英才,建安25年法正病逝,年仅45岁。为此刘备痛苦多日,哦,有悖于小说的是历史上的刘备易怒,曹操擅哭。刘备把仅存不多的眼泪献给了法正,也算是对这个谋士最后的送别吧。

而最后提起法正名字的时候,是刘备兵败白帝城,诸葛亮叹息道:“法孝直如果在世,就不至于如此了。”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相比我,刘备还是更相信法正啊。

又或者法正如果活着,压根就没诸葛亮什么事儿。

法正的风格和贾诩非常相似,他们都非常现实,善于洞察人心,审时度势。同时作为天才却又愤世嫉俗。但是天才从来都是高傲的,因为他拥有恐怖的判断力、谋略和口才,让刘备为他欲罢不能。

为什么他的故事甚少人知道呢?阿信(个人微信idguiguzi10086)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政治因素,蜀国到底有没有史官,一直是个千古谜题。在《三国志》中《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占三分之一,《蜀书》只占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而关于蜀汉的史作阙如,而且蜀汉也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为什么蜀国没有史官呢?我猜主要目的是为了:造神。只要没有史官,后人就不能从史料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史料,获得的只有虚假的故事。这着实难坏了史官,只好本着史料不够,故事来凑的原则,将故事改造成为历史。

这其中法正算是受害者之一。哦,对了,他跟诸葛亮微妙的关系,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蜀国不可能允许存在两个智囊,选来选去,嗯,就是诸葛亮了。

但如果让刘皇叔选,很有可能被选中的是法正。

二、个人因素,法正的人品的确不咋样,喜怒哀乐太易被人猜透利用,属于睚眦必报的角色,其实就是气量小。说到底他是个军事谋略天才,却不是政治天才。比如就有人拿他的道德说事儿,道德这事儿为什么会被传承下来呢?用鲁迅的话来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最基本应该符合大众价值观,大众从来喜欢道德高人。很显然法正的群众基础不行。

读完法正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要想成就自己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公众形象,一言一行都不能悖离道德法则,因为国人想来希望用道德说事儿,如果在道德问题上被人指手画脚,纵然能力再突出也依然会被人低看一等,相比诸葛亮的伟光正形象,法正的形象就相形见绌了。相比之下还是诸葛亮格局更大,更会做人,也难怪古人会说诸葛亮为肱股,法正为谋主。正所谓做事先做人。

虽然法正更真实!

我是个读鬼谷子的,一个用鬼谷子思维阅读历史、体察人心的人,一个脱离高级趣味,传播封建糟粕的人。

当我读完法正的故事,我就在想如果法正能读《鬼谷子》的“以陽动者,德相生也。以陰静者,形相成也”时,鬼谷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人们是弱者时一定要努力的磨炼践行提升自己。当取得成绩时一定要不骄不躁,保持平常心,以德服人。

毕竟,咱们老百姓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