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脾主四肢”理论与运动促进体质健康

 二爺vc5iekqqwf 2017-03-25

浅谈“脾主四肢”理论与运动促进体质健康

本文引自2013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摘要:本文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脾主四肢”理论与运动促进体质健康的关系。首先介绍中医“脾主四肢”理论及其内涵。其次从三个方面论述脾与四肢的关系。第一,脾的生理功能与四肢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第二,四肢的运动反过来促进脾的生理功能;第三,运动可以通过加强脾的生理功能来促进体质健康。最后结合临床举例说明运动怎样通过健脾的作用来促进体质健康。

关键词:脾主四肢;运动;体质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云:“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说明脾的功能主导了肢体的运动功能。

华佗在创立“五禽戏”的时候就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民间俗语也云:“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生理功能,帮助水谷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促进体质健康,达到防病养生的作用。

脾与四肢究竟是什么样关系呢?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饮食通过胃的“腐熟”功能,完成饮食的消化过程,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又通过脾的“升清”功能,将营养物质上输于肺,通过肺的“朝百脉”和“布散”作用,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四肢百骸,为其提供能量,完成人的运动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为四肢的运动以及其他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脾主四肢”具体体现在“脾主肌肉”上,如黄元御《四圣心源》曰:“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四肢的运动功能,取决于四肢肌肉的功能,而肌肉的功能,又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好,则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充足,肌肉壮实,运动功能强。

四肢的运动功能又是怎样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呢?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使人体内外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外不但结构相连,而且功能上相互影响,通过刺激四肢上的经络穴位,可以通过经络系统的信息传递,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这也是中医针灸推拿和导引养生防治疾病的机理所在。运动同样可以刺激四肢的经络穴位,达到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如手上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通过上肢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肠经和小肠经,从而调整肠道的生理功能;下肢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通过下肢的运动,可以刺激脾经和胃经,从而调整脾胃的生理功能。从现代医学来看,四肢的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能量代谢,同时能量的消耗又能够刺激脾胃的功能,加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满足运动对能量的需要。另外,四肢的运动可以加速胃肠的排空,减轻脾胃的负荷,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四肢的运动可以改善脾胃的功能。

运动又是怎样通过“脾主四肢”的功能来促进体质健康的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70%的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些生活方式之中又有绝大部分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1]。除了常见颈、肩、腰腿疾病以外,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与缺乏体力活动密切相关[2]

例如肥胖,从现代医学来看,属于代谢性疾病,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而导致肥胖,运动可以消耗过多的能量,减少脂肪的堆积,因而运动可以减肥。而中医认为肥胖与体内过多的水湿停聚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不但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而且还能够运化水湿之气,就是说脾与体内水湿的代谢有关,脾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体内水湿停聚,聚湿为痰,所以中医有“肥人多痰”,“脾为生痰之源”之说,认为肥胖往往是体内过多水湿之气停留的结果。所以,减肥必须要健脾除湿,而通过规律的运动,可以达到健脾除湿减肥的目的。

再如,糖尿病也属于代谢性疾病,是因为过多的能量摄入而又缺乏有效的运动锻炼,导致大量的能量以糖的形式储积在体内。血糖浓度的稳定有赖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摄入过多的能量,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为了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就需要大量的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的浓度,过多的胰岛素分泌,势必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早期,β细胞可以用代偿的方式分泌大量的胰岛素,长期的高负荷状态,最终就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使得胰岛素分泌由相对不足到绝对不足,导致糖尿病的产生。糖尿病在早期阶段,通过加强运动锻炼,一方面,可以消耗掉一部分过多的能量,降低血糖浓度,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回复,通过自身调节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另一方面,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的早期,也称为糖尿病的“蜜月期”,通过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从中医的角度讲,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过程与脾的“升清”功能和肺的“布散”功能有关,营养物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和肺的“布散”作用输布全身,供组织利用消耗,维持体内能量的动态平衡,防止糖尿病的发生。脾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利用障碍,所以,规律的运动,可以加强脾的功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肥胖、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密切相关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个很重要的发病机理就是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的机理又与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着有关,脂质在血管壁沉着,一方面会导致血管玻璃样变,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脂质在血管壁沉着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液循环受阻甚至不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等。有研究表明[3],血管硬化的早期阶段,通过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清除血管内膜脂质的沉着,使血管硬化进行逆转。可见,心脑血管疾病与体内过多的脂质有关,过多的脂质又与饮食和肥胖有关,而肥胖又与脾的功能有关,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离不开运动健脾。

综上所述,运动促进体质健康与“脾主四肢”的功能密切相关,运动可以刺激四肢的经络穴位,调整脏腑机能,达到健脾的作用。而脾的功能又与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关,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平衡是体质健康的根本保证。可见,通过规律的运动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体质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ooth FW, Gordon SE, Carlson CJ, et al. Waging war on modernchronic diseases: Primary prevention through exercise biology. J Appl Physiol.2007;88(2):774–787.

[2]朱建国,杨新春,王树岩等.体力活动和体质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799- 802.

[3] William L.H., MiriamE. N., Rod K. D.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2008: Gl-l-Gl 1-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