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 · 思丨听《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有感

 街心舞苑 2017-03-25

《梅兰芳的艺术人生》哦!



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周浅逸

 这次的傅谨老师是个谈吐优雅,底蕴深厚的老师,给我们展现了梅兰芳的瑰丽人生。在来上课之前,我对这次的演讲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但是越听越感觉有意思,逐渐思绪就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回到了铿铿锵锵的戏台,回到了既市井又雅致的京剧年代。

  我想,老师的演讲有以下几个最打动到我的地方:

1、梅兰芳小时候的境地原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小时候被表哥的光芒所掩盖,在堂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凭借着自己天资和努力,最后成为一代大师,真是令人动容。

2、梅兰芳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都停止了唱戏。我想,这对一个艺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没有戏,就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梅兰芳坚持了8年。这样的坚持,也许是愚,也许是衷吧。

3、凤二爷自屈身份,帮助梅兰芳。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自降身份的事情是非常伤自尊的,是很难以忍受的。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逃避,就是放弃。但是凤二爷真的做到了,虽然不知道是出于怎样的原因,但是我很感动。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对梅兰芳和京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经济学院金融系 袁放

  非常有幸聆听了傅谨老师的“梅兰芳的艺术与人生”的讲座。哪怕京剧于我只是儿时陪伴姥姥一起看CCTV11的模糊记忆,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梅兰芳大师的传奇一生仍让我感慨颇多。

  学艺在“全”。傅老师说梅兰芳只论花旦不如某人,又只论青衣不如某人,但是是梅兰芳既擅花旦又擅青衣的本领让他脱颖而出。我觉得,梅兰芳能将旦角中两大重要角色习于一身并融汇贯通付出的精力绝不比将其中之一臻于完美所付出的要少,但他了将旦角领悟的更加全面透彻了。

  “忠”心不改。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不想为日本人演出特意逃到台湾的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于是他决定: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之后尽管面对日本人的怒气与逼迫,梅兰芳仍然坚持拒绝。在我看来,虽说艺术是无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战乱年代能保持一颗忠心真的不易。

头脑要“新”。辛亥革命后,梅兰芳首创演出了一种旦角穿古装并以歌舞为主的京剧新剧目--古装新戏,《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嫦娥奔月》等都是梅兰芳编演的新曲目,广受好评。所以我想,这是不是也能带给现今的京剧带来一些启发,让京剧再次焕发夺目的光彩。

  再次感谢傅谨老师准备充分的讲座带给我们的盛宴。




来稿:管理学院 周浅逸、经济学院 袁放

配图:来源于百度图片

后台编辑:邹思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