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大千世界,既是朱安,也是张幼仪

 pyhou 2017-03-25










01



她,姓朱,单名一个“安”,简单的名字却过了孤寂的一生。她是被当下学生调侃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鲁迅的妻子,可她却从未拥有过丈夫的一丝爱,至死前说出“我也是他的遗物。你们怎么不考虑保护我,你们保护保护我啊!”这么心酸的话,她死时身边空无一人,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她,叫张幼仪,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才气纵横,前途无量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大才子第一眼见到她的照片就鄙夷地评价说她是“乡下土包子”,可想而知她是不受待见的,即使她怀孕了,当她对徐志摩说了这件事后,徐志摩的第一反应是,赶快打掉。但最后,她却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被他评价为“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






02



她们同样受到封建传统的约束,相夫教子的懂事没能得到爱人的心,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冲突让她们与自己的丈夫有着思想上的巨大落差。但她们最后的结局却相去甚远。为什么呢?只因一位选择默默忍受,空守了40多个春夏秋冬,盼望着丈夫的一丝怜爱,另一位选择深造自己,自立更生,成为一位专注认真自尊的新时代女性。



在被鲁迅喻为“吃人”的社会里,朱安与鲁迅的成婚,对两人来说都是悲剧的开始。在鲁迅的眼里,朱安只是母亲给的礼物,而朱安,却把鲁迅当成一生的伴侣,尽自己的全力相夫教子。兄弟反目,他们搬入新家,即使朱安掌管家中的经济大权,作为一家的女主人,和自己的丈夫每天却只能说上三句话,无非就是“吃晚饭吧”“吃早饭吧”“洗洗睡吧”之类的。



而自己的丈夫,为了减少和自己接触,甚至将一只箱子和箱盖分两处摆好,一处放洗好的衣服另一处放脏的衣服。后来,为了让远在北京的丈夫有人照顾,甚至写信让丈夫纳妾,却受到丈夫的鄙夷和指责,而这样一份纯粹的关切也被丈夫呵斥成“颇谬”。



当得知自己丈夫在外育有一子的时候,她甚至压抑了女人天生的妒性想要好好照顾丈夫和别人生的儿子,在丈夫去世后,还写信给那边的儿子说“你同你母亲最近有没有照相。寄一张来,我好想念的。”



大文豪的婚姻让人不禁一阵唏嘘。





03



想赢得尊重,首先得有资本。张幼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少时因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她很少有机会读书,成婚后,当徐志摩称两人的关系是“西服”与“小脚”时她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徐志摩离开她的那个秋天,她开始反思自己,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一切听从安排,为了讨好公婆放弃了一切的求学机会,这和裹小脚根本没什么两样。同意离婚后,她下定决心要活成自己的样子,不依赖任何人,从此,无所畏惧的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她先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后因善于理财担任了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裁;她独自抚养儿子,也很好的照顾了公婆,在他们去世时帮助徐志摩很好地料理了后事。离婚多年后,他们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开始聊天,徐志摩甚至开始能够欣赏她。



最后,在香港嫁给一位苏医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张幼仪的破茧成蝶,她的坚毅与无畏,让人动容。是的,年轻的时候有美貌的靠美貌,但多的是浅薄无知,当时光一去不复返时,沉淀下来的就是丰富的阅历和积累下来的学识,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一定会如愿。







所以,也许现在的你在自怨自艾,为什么没有遇到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也许现在的你正在享受家庭的幸福,感谢命运给了你一生的幸运;也许现在的你忙于孩子与事业之间,每天奔波劳碌活的像条狗。可是要知道生活的一角并不能决定你想要活成的样子。



哀其不幸的同时要正确看到当时的大环境,而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给自己一点时间,多看看书,多走走路。你会发现,人生的高度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与其原地等待止步不前不如让生活过得精彩,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