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桂枝

 xcaq 2017-03-25

桂枝

(2017-03-25 10:14:22)
作者 周水金
很多人都误以为桂枝是桂花树的树枝,事实上它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的嫩枝。......这个树有两个地方可以入药,一个就是嫩枝,也就是桂枝;另一个就是它的皮,就是我们平时烹饪用的桂皮,中药的名字叫肉桂。肉桂和桂枝功效也是不一样的,肉桂以后我们要讲到这味药物,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肉桂树的枝条,也就是桂枝的功效。肉桂树在民间又叫桂皮树,它的皮割下来可以当炒菜用的佐料,也是中药肉桂;细枝晾干,就得到了桂枝。


桂枝
肉桂树在南方的分布比较广,长江以南的地区基本上都有,但是最好的是两广地区,也就是广西、广东,当然最好的、最优质出产在越南的青化地区,这个地方是品质最佳的。
桂枝是怎么加工的?一般是在三月到七月这个时间,这个时候是树木最枝繁叶茂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去采,就把这个嫩枝砍下来或是剪下来,一般剪成0.3~1厘米长的一段一段的,剪下来的嫩枝用水浸泡以后再捞起来,捞起来以后要焖润到透亮,然后再切片晾干,就得到桂枝了,在临床上又分为桂枝和桂枝尖这两种药,桂枝尖就是0.3毫米甚至以下直径的这个嫩条,用桂枝最上面枝稍的部分,桂枝尖和桂枝的作用基本是相似的,但是桂枝尖作用的力度是比桂枝要更理想,在临床上想开更好一点的桂枝,我们就可以开桂枝尖。
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古代比如《伤寒杂病论》这本书里面凡是用到桂枝的地方的地方都写了去皮两个字,现在市场上也真的有人把桂枝外面的皮剥掉来入药的,可真的把皮剥掉了,这桂枝也就没什么用了。桂枝主要发挥功效的也就是这一层皮。为什么古代会写去皮呢?这去皮不是真正的让你把皮剥掉,是因为古代桂枝和肉桂是一起割下来的,也就是说桂皮和桂枝是一起砍收的,那个时候采也是和现在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是直接把树砍了,把所有的皮剥掉,然后把嫩枝剪下来,剪成一截一截的。现在肯定是不会把树砍下来的。古代桂皮,就是我们现在的肉桂,那个时候肉桂和桂枝是一起割下来的。如果用桂枝来解表的话,就会写去皮用桂枝,我的理解就是去掉肉桂,也就是说我们把桂枝和肉桂分开,而不是真正的让你把桂枝的皮去掉,因为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在这层皮上,如果把皮去掉了就和木头没有什么区别了,就不可能达到有用的效应,应该理解清楚这个概念,不是真正的把皮剥掉。
桂枝的药性是辛、甘、温。辛有散的作用,甘有补的作用,温就是偏温的性,可以散寒。归肺经、心经和膀胱经。
桂枝的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筋脉、助阳化气。有些书上写的发汗解表,这里写的是发汗解肌,其实桂枝的解肌作用这样表述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桂枝的解肌作用必须配合芍药来达到,我们后面还要讲的石膏、葛根都有解肌的作用,但是和桂枝的解肌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一下什么是解肌呢?解肌就是,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经常有这样一类病人,就是晚上睡觉时受凉或是姿势没有摆好,第二天早上起来脖子一边非常的僵硬,就是我们俗称的落枕,对于这种寒性的受凉的落枕,我们经常用到一个处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下去以后就会明显的感觉到颈部的僵硬松解并逐渐的消除,相当于这种肌肉绷紧的状态被你所用的药疏通了,然后处于一种柔和、软和的正常状态,这个相当于一个解肌的作用。但是桂枝不加葛根就不具备解肌的作用,而伤寒论里面讲的解肌的作用其实就是调和营卫的作用,后人将调和营卫理解为一个解肌的作用,其实和葛根的解肌是有一定区别的,现在大家可能觉得有点绕,有点听不明白,随着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大家会渐渐明白这个问题,特别是咱们以后学习了《伤寒论》以后。
桂枝的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因为桂枝辛、温,所以它有发散、解表的作用,另外它是温性的,所以可以解风寒性的感冒,桂枝的开凑、发汗的力度比麻黄要差,不如麻黄,但是桂枝善于宣发阳气,就是把我们身体的阳气调到肌表,如果用国家来做比喻就是把我们内部的兵力调到边界上去,对于外感风寒无论是表实、表虚都可以用桂枝。这里说的表实、表虚和我们之前说的虚实是有区别的,之前讲的虚实是什么呢?邪气盛就是实,正气不足就是虚,一个是强调邪气旺,一个是强调正气不足;这里的表实与表虚的标准就是有没有汗,有汗的叫表虚症,无汗的叫表实症,和我们中医理论里讲的虚实是有区别的。其实不管表实还是表虚证,按照《中医基础理论》来分的话,都是实证。
对于没有汗的表实证,就是寒气很盛,病人表现出来恶寒、怕冷,不出汗的一种外感症状,相当于敌人进来后把我们的边防线全占了,自己的人不能正常出入,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就需要桂枝和麻黄配合起来使用,麻黄可以使汗出来,桂枝可以调动身体内的阳气,然后把它调到肌表和邪气做斗争,达到宣发肺气、发散驱寒的作用。
如果是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的,我们一般和芍药一起用,用于调和营卫,就是说营气和卫气,发散解肌解表,桂枝本身就有解表的作用,这个时候身体的汗液一直在流失,身体营卫的功能就出现了障碍,要把身体中的气血调动过来进行斗争,白芍又具有敛汗的作用,防止汗液过多的流失,通过桂枝和白芍这样的配伍,一个发汗,一个敛汗,一张一弛,调动兵力又控制兵力这样的配合,来达到调和营卫的作用。
如果是身体本身阳气虚的人,又感受了风寒之邪,就直接配麻黄、细辛、附子,第一可以通过发散把外邪赶出去,第二可以温补我们身体的阳气,使身体的正气可以抵御邪气。
外感风寒表证受风寒引起的感冒,在三种状态下使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是没有汗的,症状是恶寒、发热、怕冷,用麻黄配桂枝,用麻黄汤;第二种是有汗的表虚证,就用桂枝配白芍,用桂枝汤;如果是属体阳虚的,就是本来身体一直就是阳气不足的,用麻黄、细辛、附子配伍。这是讲的外感风寒的,感冒还有外感风热的药,就不适合用这种辛温的药,这些大家要注意的。
2、温通经脉,可以治疗寒凝血滞的各种疼痛的证候,温通经脉,就是经脉受寒以后闭阻了,可以是阻了气机,也可以是阻了血,就是血瘀,或者出现气滞的情况。桂枝有辛散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这种功效,所以我们在筋脉不通时广泛的使用了桂枝这个药。
比如胸阳不振,也就是说心肺的阳气不足,我们常常用桂枝配合瓜蒌和枳实、薤白一起用,处方就有薤白、瓜蒌、枳实。还有就是瓜蒌薤白枳实半夏白酒汤治疗心阳不够,也包括了肺部的阳气不足,当阳气不足的时候就用到了桂枝的温阳的作用。像我们常见的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出现心悸、心气不足、心衰的病人在病证合适的时候,就在处方中配伍桂枝使用,这是使用到上焦,温通经脉用桂枝治疗因阳气不足造成的寒凝阻滞的情况。
中焦的虚寒,也就是胃脘部的冷痛包括上腹部的冷痛也可以用桂枝,《金匮要略》里面的小建中汤就用到了桂枝,温中散寒止痛,配合了芍药、饴糖这一类临床的药物,包括虚寒性的慢性胃炎、部分胆囊炎、胃溃疡这一类的疾病,都可以用到这个方子。
下焦的妇女月经方面的疾病,因寒凝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甚至出现闭经,不孕不育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用到桂枝温通的作用,像著名的处方温经汤。
温通经脉,一个是温一个是通,只要是寒性的病变、不通畅的病变,具有着两种性质的都可以配伍桂枝使用,也包括关节疼痛、风湿类的疼痛,还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这一类的病偏寒性病机的病变都可以用到桂枝,《伤寒论》里面著名的桂枝附子汤,治疗很多关节方面的疼痛,像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等。
3、助阳化气。助阳就有补阳的作用,桂枝性味里面有甘,甘味的药大多有补的作用,桂枝有温补的作用,不要以为桂枝是解表药就认为是治疗感冒的药,其实桂枝还有补的作用,桂枝补的作用是针对一系列阳虚证,包括我们的书上讲的痰饮蓄水,因寒性病邪引起的病证,也包括心悸这一块。
阳虚证的范围非常广范,像我刚才讲的桂枝归心经、肺经、膀胱经的,心阳不足我们用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汤、炙甘草汤;心阳不振会出现很多情况,比如心悸、心律不齐可以用炙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汤这一类处方;入肺经的角度来说,肺阳相对不足也会引起起一类的病变,比如下肢的水肿、气喘、气动往上冲的这种症状,这一类的情况都可以使用到桂枝,以桂枝为主的处方进行一些加减治疗;还有脾阳不振的,脾的运化能力下降,水湿内停导致痰饮的这种情况出现,病人就容易出现眩晕、心悸、咳嗽,这个时候都可以用桂枝和健脾化湿的药配伍使用,比如茯苓、白术之类的,《金匮要略》里面的苓桂术甘汤就可以治疗这种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的证型。
它归膀胱经,膀胱跟肾是一个系统的,如果是肾的阳气不够会导致膀胱气化不行,好比膀胱里面是一锅水,用火烧它就会蒸腾水就变成水蒸气了,水液就充分利用,输送全身各处。如果火不够就是阳气不足,水液就不能化成气,不能往上走,就出现气化不利,这时候水液全部往膀胱走,尿就特别多,或者膀胱气化不行以后,小便出现相反情况,小便减少,甚至出现小便不利,解不出来,出现水肿的情况。这种水肿除了用一些常规的利尿消肿药物,像茯苓、泽泻以外,还要配伍桂枝,一是可以温通肾阳,二是可以使尿液通畅,可以达到消肿的目的,就像《金匮要略》里面的金匮肾气丸就是。
我们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就是来自于这个金匮肾气丸减掉附子和桂枝。金匮肾气丸就是治疗肾阳不够、阳气虚这样的情况的,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物就是桂枝,后来是到了宋代,宫廷御医又是儿科专科医生钱乙,他把附子、桂枝去掉变成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了,所以说金匮肾气丸是六味地黄丸的老子,有了它才有了六味地黄丸的。桂枝治疗阳气虚的情况主要涉及到心系、肺系、脾系、肾系这几个系统,桂枝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来简单回顾桂枝的功效:
1、发汗解表。主要针对是外感疾病比如说风寒感冒,当然还有风寒之邪瘀痹在我们的肌表比如说皮肤瘙痒、鼻炎之类的,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桂枝。
2、它有温通经脉的作用。一个温一个是通,所有经脉痹阻情况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疼痛,因寒凝血滞引起的,在任何经脉痹阻都能到用到桂枝。
3、它能助阳化气。在临床上碰到各种系统阳气不够、气化不行而且又不通畅的时候,都可以用到桂枝这个药。
关于桂枝使用剂量的问题课本上推荐的是3~9克。说到桂枝的剂量,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真正热性的感冒是不能用桂枝、麻黄这一类温性的药,像风热性感冒,还有阴虚火旺、血热旺行这一类热性疾病,或者说阴液不足的疾病用这种药就不合适,会出现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清朝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医生叫金慎之,一次当地一个富翁的小妾,就是小老婆生病了,就找金医生看,金医生一看恶寒发热、汗出、舌苔薄白、脉浮,这肯定是一个风寒感冒,是一个表虚证,他就开了桂枝汤,因为他看到小妾的身体比较虚弱消瘦,本身气血比较差,所以他用的桂枝量很小,他只开了5分,现在的换算相当于1.5克,一分就是0.3克,然后富翁家人拿方就去药铺抓药。碰到了一个新到学徒工,就把5分抓到了5钱,这就翻到了10倍的量,结果小妾吃了以后就死掉了。
富翁就找金医生的麻烦,要跟他打官司,最后一查,证明是药房的学徒检错了药,然后认定是药房的责任,药房的老板赔偿了富翁的费用,而且在死者的坟前建了个桂枝亭。建桂枝亭干嘛呢?就是告戒中医药行业的人在中药的用量上要特别注意,用多了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死亡,用以警示后人。
事实上桂枝这味药在江浙一带很多医生用的比较少,甚至很多医生不开这个药。因为江浙一带受后世温病学派的影响,多以清热解毒治疗为主,也不仅仅是江浙一带,就是整个中国如患外感疾病,你去药店买药,只要是感冒的药基本上是发散风热的药,没有几个是温性的药。而在临床上也确实是以风热感冒多见,但是还有一部分是风寒感冒,所以说必要的时候,合适的时候,该用温药的时候还是用的。
桂枝这味药也没有刚才讲的故事那么吓人,当然是跟小妾的身体体质有很大关系,现在没有办法追究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死的,临床上如果是治疗外感引起的这一类疾患我一般用桂枝10克,如果是治疗关节类疼痛疾病可以用到20~30克,不用到20~30克的量效果不好。作为初学者,大家应该注意,用药的时候尽量按照药典的规定使用。
桂枝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这个药如果是用的量太大或者是辩证有错误,如果不是寒性疾病而是热性的疾病,或者是说阴虚内热的疾病,你大剂量使用,肯定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辩证要非常的重视,一定要准确!每个药物都有偏性的,它就是偏温,如果本身是温热的病,你再用偏温的药,就越用越错啦,你就肯定要出问题了,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在《本草经疏》这本书里面桂枝的功效是这么描述的:桂枝其用之道有六:曰合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也就是说桂枝有六大功效:
1、合营功效。合营功效和芍药一起使用的,代表方就是桂枝汤。
2、通阳。刚才已经讲了。
3、利水。利水作用主要是通过温阳作用去达到的,在临床上肾虚水肿,包括心衰、呼衰引起的水肿都可以用。
4、下气。中医有一个证叫做奔豚,就是感觉有一股气往上冲,那是因为阳气不够,气不能固摄导致的。桂枝的温通作用就可以达到降逆下气的功效。因为它的根本原因是阳气不足,把阳气补上去了,所以它就不往上冲了。
5、行水。这个是跟利水作用相似的,行水主要是通过温通完成的,桂枝可以补充我们身体的阳气,让机体把水液正常的输送到全身各处。
6、补中。主要是补充中焦的阳气。
再一次提醒大家,桂枝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它的嫩皮,就是桂枝表面的这层皮,它含有挥发性的物质,所以煎药的时候不要煎太久,煎煮时间过长它会挥发掉了,作用就会很差。同样的道理桂枝存放时间太久了,存放两三年,有效的物质挥发掉了,药效也会比较差,所以说桂枝最好使用当年采的,在使用桂枝的时候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桂枝尖,因为药房常见的桂枝都比较粗,现在大家为了赚钱,就会把整个树枝采下来,比较粗的地方质量就重,所以说总是看到把很老的树枝来充当桂枝出售,其实老树枝它接近桂皮的作用了。所以用桂枝尖,才是真正的桂枝的作用,这个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本文节选自周水金老师“轻松学中医2期班”《中药学》讲课语音整理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