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跨界”,让语文课充满艺术魅力

 清风明月8120 2017-03-25


学会“跨界”,让语文课充满艺术魅力

作者:如东县双甸中学 陆建胜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需要新视角,需要学会“跨界”,多角度审视,不能局限于学科本身.本文拟从音乐教学、体育教学、数学教学等“跨界”看语文,汲取有益营养,把语文课上得情真意切、简约明快、扎实高效,从而使语文课充满艺术魅力,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跨界”、语文课、音体数学科、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追求怎样的境界?过去,有人戏谑地称之“误尽苍生皆语文”,一些积弊总让人“浮云蔽日”。眼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人文化,也不乏拷问语文教学的“仁人志士”。现在的语文教学又有哪些躁动的病症?近年来,笔者和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样,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了不少思索与实践。细细检索,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探究,往往没能跳出语文看语文,没能突破“学科教学本位”的瓶颈,致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越来越缺乏生机和活力。如何打破“定势”,我们不妨跳出语文来看语文,学会“跨界”,多角度审视语文.

  《跨界》一书中提出艺术“跨界”新颖观点,指出艺术所涉及的主题,已不仅是纯粹的艺术本体问题。当代艺术与其他学科如何结合的问题,给艺术家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本书集合蔡国强、贾樟柯、叶锦添、张子康等当代艺术大家的思考与实践,展现出跨界的价值——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擦出灵感火花和奇妙创意。这对于我们语文人是不是有所启发呢?当我们拓宽视野,学会“跨界”,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就能使语文课重新焕发生机,充满诱人的艺术魅力。

一、透过音乐教学看语文,不使技术之叶障目

(一)现象

音乐教师教学生唱歌,必先范唱,再领唱,再范唱,再领唱,同时配上乐器,几个回合,学生也就学会了。遇到疑难处,老师再反复领唱,难点自然突破。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课后不管多长时间,学生总能唱出这首歌来。

(二)反思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上,也往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对一些重点段、重点句,也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理解、朗读,乃至背诵。然而,我们教语文的,往往过分关注指导“这个词应重读,那个字要轻读……”,缺少的恰恰是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抑或有朗读,但教师的读法还不如学生有感情。至于习作和阅读训练,教师过多地大讲特讲习作的中心、选材、布局,语言的生动、形象,阅读的步骤、方法,以及怎样做才不至于失分太多。真是滔滔不决,苦口婆心。如果我们跳出这个“定势”,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进行理性反思,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师恰恰缺失的就是音乐教师的“示范性”。试想,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了课文,领会了作者的表达意图、思想感情,我们还会读得不如学生吗?还需要“狐假虎威”地大讲特讲朗读技巧吗?其实,只需要“范读”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就不至于出现课文已经上完,大多数学生还读不下来,甚至还要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重复背诵之现状。再想想,如果我们教师不怕写作,把写作的技巧融入自己的“下水文”中,给学生做示范,和学生做交流,大胆地经常地进行“范读”和“范作”,学生还会课上完了还不会读课文,还会一提起作文就头疼、无话可说吗?这就需要我们当教师的首先要有勇气和耐力,具备这个能力。反之,教师尚且做不到,就很难想象我们的学生会读出文章的感情来,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但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清楚老师的“范读”、“范作”的引领作用有多大。

因此,透过音乐审视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中,是不是别过分迷恋“反复讲授”?是不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恰到好处的精当点拨,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无穷魅力呢?是不是可以通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悄悄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呢?

二、透过体育教学看语文,不使简洁精当缺失

(一)现象

每逢上体育课,学生的兴致比上什么课都高,他们会早早地排队等候在操场上。体育教师简洁明快地讲解示范后,学生马上就是热身运动和练习,那欢呼雀跃、龙争虎斗的场面往往一直能持续到下课。体育课几乎没有繁冗的环节,没有多余的附加、拓展和延伸。许多情况体育教师也参与其中,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满脸笑,一身汗。体育课的简洁精当,就是体育人的本质。

(二)反思

体育课以其简洁明快、活泼自由而倍受孩子们的喜爱,体育教师的干练爽朗也倍受学生欢迎。想想语文课,我们的语文教师恰恰缺失了这一点。

教学实践中,“语文是个筐,什么都来装”的现象并不少见。语文教师总爱繁琐地分析,冗长地讲解,惟恐漏掉一个知识点。从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到复习导入新课;从指导课文朗诵到勾划生字、新词;从理解每自然段写什么内容到全文共分几大部分;从总结主要内容到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课文重点研读到课外拓展延伸……一篇课文在我们“津津乐道”的分析下,变得支离破碎、纷乱无章,乃至出现“学生自读还明白,你越讲解越糊涂”之怪状。这种“泛语文”、“非语文”、“准语文”的倾向,应引起我们语文人的高度警惕,我们不妨像上体育课一样简洁明快地上语文,不妨像体育人一样干练爽朗地做一个语文人。

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简洁明快、活泼自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教师解读文本要深入、全面,确定教学目标简洁明了。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是美丽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着力于课文的内容进行解读,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如教学《父母的心》时,要理解作品中流露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父母的爱容易理解,而“淡淡的哀愁”怎么体会?我在课上,引导学生了解川端康成的生平,深入研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等,亲人的离世,爱情的挫折,使川端格外重视亲情,他的作品中体现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完美融合。解读文本要“知人论世”,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这种方法。另外,在学习《父母的心》中,教师还可以在课上,让学生用来印证许多小说知识: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伏笔、照应——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研读文本,确定目标简洁精当,教学过程才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其次,上课时要目中有人,切合学生实际。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老师上课时,要以学生为本,善于站在学生角度研读课文。如在教学秦文君的小说《伟人细胞》时,分析课文中的事件比较简单,但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品中的轻喜剧风格,学习幽默风趣的语言?这一点比较难。讲课时,我注意到情节设计的出乎意料,学生们在小学读过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作者塑造的金铃形象与贾里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们还很喜欢喜剧作品,如《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能不能联系学生阅读实际,使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回答是肯定的。让学生写作时运用幽默的语言,叙写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阅读与写作又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

总之,语文老师讲课时,如果能以幽默风趣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干练扎实的语文素养触动学生,进行有效语言迁移,灵活运用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他们倾听和表达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三、透过数学教学看语文,不使主体实践落空

(一)现象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不管上什么类型的课,我们都不难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练习,上板演练,小组互动……学生参与面广,动手动口动脑时间充足,学习情况得到了及时反馈。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往往还会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两道拔高的趣味题,很好地实践着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便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孩子的形象思维也得到了有机的训练。

(二)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以上做法也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借鉴。相对来说,语文课堂上往往忽视主体实践活动,特别是机械训练多,拓展迁移少;教师讲授多,当堂反馈少;学生人云亦云多,质疑精神少。而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生的语文技能、语文素养从哪里来?毋庸置疑,来自于字词句基本功训练,来自于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时下,好多语文人谈“训练”而“色变”,一谈“训练”就和“应试”等同起来。孰不知,语文教学绝不可忽视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一般来说,一本教科书,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是通过课文和单元来体现的。教师对教材所体现的语文基本功要整体建构、分步实施。要将教材序列中的单元训练重点合理分解,将其具体化,然后逐一落实到每篇课文、每一课时的教学中。也就是说,在一节课中,怎样练,练什么,都要精心设计,逐步落实。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40分钟内用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到训练之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教师说过的“讲台也要给学生留一角”,的确是智慧之见。

总之,跳出语文教学看语文,学会“跨界”审视语文,才能让语文课充满艺术魅力。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每一课上,能够像音乐老师那样,用情真意切的朗读和写作,真正打动孩子们的纯洁心灵;能够像体育老师那样,简洁明快地上课,进行充分的语言迁移,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像数学老师那样,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为例子,真正进行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充满魅力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种魅力的吸引和熏陶下,登语文知识之堂,入语文能力之室,渐入佳境,不断丰满,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造诣的一代新人。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3 ] 郭志明《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8

〔4〕李凤. 《无痕教学 润泽生命》. [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

[5] 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3.

 [6] 王静崔军霞《跨界》 [M] 新星出版社 2010.1.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