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原文及翻译 赏析

 ylq1962 2017-03-26

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原文

难曰:若夫节哀乐、和喜怒、适饮食、调寒暑,亦人之所修也,至于绝五谷、去滋味、寡情欲、抑富贵,则未之敢许也。何以言之? 

夫人受形于造化,与万物并存,有生之最灵者也。异于草木:草木不能避风雨,辞斤斧;殊于鸟兽:鸟兽不能远网罗而逃寒暑。有动以接物,有智以自辅,此有心之益,有智之功也。若闭而默之,则与无智同,何贵于有智哉!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何贵于有生哉! 

且夫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崇高莫大于富贵。”然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以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有财聚人,此皆先王所重,关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当求之以道义。在上以不骄无患,持满以损俭不溢,若此何为其伤德邪?或睹富贵之过,因惧而背之,是犹见食之有噎,因终身不餐耳。 

神农唱粒食之始,后稷纂播植之业,鸟兽以之飞走,生民以之视息,周孔以之穷神,颜冉以之树德。贤圣珍其业,历百代而不废。今一旦云五谷非养生之宜,肴醴非便性之物,则“亦有和羹……黄耇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皆虚言也!博硕肥腯,上帝是飨,黍稷惟馨,实降神祗,神祗且犹重之,而况于人乎?肴粮入体,不逾旬而充,此自然之符,宜生之验也。 

夫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当节之以礼耳。今五色虽陈,目不敢视,五味虽存,口不得尝,以言争而获胜则可焉,有芍药为茶蓼、西施为嫫母,忽而不欲哉!苟心识可欲而不得从,性气困于防闲,情志郁而不通,而言养之以和,未之闻之也。 

又云“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未尽善也。若信可然,当有得者。此人何在?目未之见。此殆影响之论,可言而可不得。纵时有蓍寿?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松柏,非导养之所致。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且生之为乐,以恩爱相接,天理人伦,燕婉娱心,荣华悦志,服食滋味,以宣五情;纳御声色,以达性气,此天理之自然,人之所宜、三王所不易也。今若舍圣轨而恃区种,离亲弃欢,约己苦心,欲积尘露,以望山海,恐此功在身后,实不可冀也。纵令勤求,少有所获,则顾影尸居,与木石为邻,所谓不病而自灾、无忧而自默、无丧而疏食、无罪而自幽,追虚徼幸,功不答劳,以此养生,未闻其宜。故相如曰:“必若欲长生而不死,虽济万世犹不足以喜。”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长生且犹无欢,况以短生守之邪?若有显验,且更论之。

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翻译

诘难说:节制哀乐、平和喜怒、控制饮食、调节寒暑,也是古人所修炼的。至于断绝五谷、摒弃滋味、窒息情欲、抑制富贵,则不敢赞许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从造化那里秉受形体,和万物并存,是生命中最有灵性的。和草木不同,草木不能够躲避风雨,逃脱刀斧;和鸟兽不同,鸟兽不能远离罗网逃避寒暑。有行动用于交流事物,有智慧用来辅助自我,这是有心的好处,有智慧的功劳。如果隐藏起来使它们黯默,则和没有智慧是一样的,拥有智慧又有什么可以宝贵的呢?有生命就有感情,称情则是自然。如果抗拒而使它们隔绝在外,就和没有生命一样,拥有生命又有什么可宝贵的呢?

况且人的嗜好欲望都喜欢荣华厌恶屈辱,喜欢安逸厌恶劳累,这些皆生于自然。“天地最大的美德是赋予生命,圣人最大的珍宝是名位。”“没有比富贵更崇高的了”,然则富贵,是天地之情了。地位尊贵则别人顺从自己就可以推行仁义于天下,富有则能满足愿望就能有钱财来聚集人众,这些都是先王所看重的,与自然有关,不可以隔绝在外。又说:富有与尊贵,是人们所希望的,只是应当用道义去追求。处在高位因为不骄傲而没有祸患,保有盈满因为退让节俭而不外溢。像这样,怎么能认为他伤害德性呢?有的因为看到富贵的过失,因为害怕而背弃它,这就好比看见吃饭时有噎食的情况,而终身不吃饭一样。

神农氏率先提倡食用五谷,后稷继承了播种的事业,鸟兽因此飞走,人们得以生息,周公孔子因此得以竭尽心神,颜渊冉耕得以树立品德,贤者圣人宝贵这个事业,历经百代而不废弃。现在您一旦说五谷并不适合养生,佳肴美酒也不是调和情性的物品,则“亦有春酒……皇考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都是虚妄的言语了。高大肥硕的牲畜,是上帝享用的美味;馨香的黍稷,实在能让神祗降临。神祗尚且看重这些,何况人呢?菜肴粮食进入人体,不超过十天就让人充实,这些都符合自然,是适合生命的证据。

人秉受五行而生,嘴巴渴望不同的味道,眼睛渴望丰富的色彩,有所感情则想要成家,饿了想吃东西,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应该用礼来节制。现在多彩的颜色虽然陈列着,而眼睛不敢正视,各种滋味并存,嘴巴不能品尝,用言语争论获胜后则可以。哪有把芍药当作荼蓼、西施当成嫫母,忽视而不想得到的道理呢?如果心里知道这些欲望而不能行动,性气因为防备而受困,情意和志气郁郁不能畅通,而说用平和来养生,我没有听说过。

您又说“引导保养得理可以穷尽生命,多的可获得千余岁,少也能有几百年”,这并没有尽善。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应该能看得到,这种人在哪里?眼睛没有看见,这大概只是影子回声那样的论调,可以言说而不可见到。即使有长寿的老人,也是秉受特别之气的一类。就好像树木中有松树和柏树,不是疏导保养所达到的。如果性命用巧慧愚拙来计长短,那么圣人穷尽道理本性,应该享有悠长的生命。而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多的活了上百岁,少的只有七十,难道是疏于保养吗?看来是天命有限,不是外物所能增加的。

况且生命之所以是快乐的,是因为有恩爱相接,天理人伦,燕婉娱乐心臆,荣华欢畅情志,食用美味来宣泄五情,享用声色来通达性气,这是天理自然,适宜于人的,三王也不更改的。现在如果舍弃圣人的道路而依赖区种,分离亲情割弃欢娱,约束自己使心神痛苦,想要积累灰尘露水来形成高山大海,恐怕功效在身死之后,实在不可希望。即使令孜孜以求,稍稍有点收获,则像尸体那样居住在世间,举目只能见到自己的影子,和树木石头作邻居。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病痛而自己针灸,没有忧烦而自己忧郁,没有丧亲而吃蔬菜,没有罪过而自我幽禁,追求虚无的目标希求获得侥幸的效果,功效不能酬答辛劳,用这样的方法养生,我没有听到过是合理的。所以相如说:“一定要像这样长生不死,即使经历万世也不足以欢乐。”就是说的违反情理丧失本性,而不根据天理。长生尚且没有欢乐,何况用短短的生命来坚守呢?

如果您的这种道理有明显的效果,请您再行论述。

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赏析

《难嵇叔夜养生论》魏晋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向秀的代表作品,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代表作品有《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但在当时他却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哲人、大文豪。

向秀所著一书、一论、一赋三种作品,均为问鼎之作:其《庄子注》开创玄学注《庄》新思路,后人难望其项背;《难养生论》匠心独运,与嵇康难分高下;《思旧赋》更是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与之比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