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20期: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

 残云伴鹤归 2017-03-26

 

 

第620期: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

 

按:本文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美国思想文化和英语教育。“审辩式思维”是critical thinking 的汉译,孙有中老师将之译为“思辨能力”。谢小庆老师曾谈到,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应主要在母语学习中获得发展,语文老师最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但是,在中国首先重视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却不是语文老师,而是英语老师。这篇发表于《中国外语》杂志2015年第2期的文章,体现了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重视,值得其他学科的教师借鉴。

 

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并提,并非因为思辨能力培养是外语教育的独特属性。事实上,思辨能力培养乃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

哈佛大学以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和思辨”(rejoice in discovery and in criticalthought)为其最高使命之一;剑桥大学也把“鼓励怀疑精神”(the encouragement of aquestioning spirit)纳入其根本追求。美国学者彼得·法乔恩(Peter Facione)以一言以蔽之:“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学会思考。”

《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古代的知识精英一直以“思辨”为人生的座右铭。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依托正是思辨能力。

显然,思辨能力培养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永恒命题,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对于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深化改革而言,思辨能力培养就更是重中之重的议题了。原因不言而喻,我们的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相去甚远。外语教育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视学科训练和人文通识教育,因而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低级思维层面展开。外语教育往往把语言的习得和知识的获取隔离开来,因而常常忽略了在四年本科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夯实语言,提高思辨能力。此种状况延续多年,现已危及外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向未来,外语教育必须超越“‘基本功’+百科知识”的培养模式,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实现根本突破。

这就需要全体外语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路径具有深切理解。那么,什么是思辨能力呢?简而言之,在情感态度层面,思辨能力指: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在认知技能层面,思辨能力指: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西方学者对思辨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规律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国哲学学会组织跨学科专家组研究发布的“德尔菲报告”(Delphi Report)提出的“专家共识”;(在本公众号的第90期《美国教育界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共识》、第103期《专家共识:审辩式思维也是一种精神气质》、第116期《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与测试的一些建议》和第287期《对审辩式思维6种核心认知技能和16种子技能的说明》中,有关于“德尔菲报告”的详细介绍。——小编注)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Richard Paul & Linda Elder)提出的“思维要素”(Elementsof Thought)与“普遍思辨标准”(Universal Intellectual Standards);保罗等学者(Paul, Binker, Jensen & Kreklau)提出的 35层级思辨能力指标体系;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认知分层理论等。这些比较成熟的思辨能力理论模型基本知识应该在全体外语教师中尽快普及。


外语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思辨能力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应该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在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展开的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表明:技能课程知识化(技能课程的材料必须系统呈现外语学科的人文基础知识),知识课程技能化(知识课程必须同时致力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持续提高)(参考: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和content and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及技能课程思辨化,知识课程思辨化,此“四化”为外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为思辨设定标准(教学目标),为思辨提供原料(教学内容),为思辨搭建工作坊(教学活动),为思辨培养教师(教学主体);思辨能力可以通过对跨文化问题的探究而有效提升,跨文化能力则可以通过思辨能力的提升而提升,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思辨能力发展有赖于自主学习,思辨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并最终促进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思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必须运用思辨的标准一以贯之地训练思维的各要素,使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第二本能(Paul & Elder,2007)。

外语教育如何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这已成为当前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命题,为外语教学研究开辟了生机勃勃的新天地。期待这一领域不断涌现新成果,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操作策略,最终促成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思辨化转型和升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