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教学展望

 昵称13352416 2013-08-28
(1)教学方式。国内英语专业教学强调的是基本功,即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关注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功能层面,忽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层面。很多课程的教学大多成了词汇课或语法课。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一味地按照“语言中心”式的教学大纲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重语言、轻思维的“思辨缺席”症。
    (2)课程设置。英语专业过分强调技能练习,导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等相关资源配置缺乏深层次的人文关注。基础英语教学偏重于单词和语法;听力、阅读满足于考试技巧的训练;口语课局限于重复日常简单会话;写作课注重于词语、短语、句型等语言层面的练习。而高年级课程中文学、文化等课程也由于时间短,加上考研、就业等压力,很少能够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到英语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中。
    (3)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一方面,国内学校通常会注重期末考试的分数,因此学生的学习、奖学金等评定主要以这种终结性评估为主,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加依赖于学生的日常表现、活动参与、分析反思。只有通过形成性评估的针对学习过程的记录、观察、反馈、反思才能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英语专业教学在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分别受到来自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干扰,以至于很多高校的教学以此为指挥棒,在加强语言基本层面学习的同时无暇考虑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社会意义。
     二、国内研究中改变思辨缺席症的尝试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相关学者做出了如下的研究:(1)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的构建和检验: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了层级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设计了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这些都为我国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前期工作。但是,导致思辨能力差异的原因很多,如智力水平、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校教育等等,因素非常复杂,测量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2)改革英语专业课程以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呼吁要从英语专业的教学转型、课程设置、专业四八级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根治“思辨缺席”的顽疾。这些措施为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总的来说是自上而下的方案,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如何设计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三、英语专业教育的展望
    综观以上可以看出: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学习者身份的缺失、英语教师身份的缺失。作为语言学习者,一定要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真正目的,意识到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构建一种理性的语言学习者身份;作为外语教育者,教师也应当在学习者和不同语言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上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同时也能够结合社会生活、现实语境,培养学习者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英语专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注重语言功能的同时,将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功能紧紧地结合起来,并置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摘自http://www.,SCI论文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