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厂】莲池书局:名称多样,通志最优(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7-03-26

但无论如何,对于莲池书局的寻访,可以确定下有两处遗迹,一是处在莲池书院内的编纂处,二则是今日琅瑚街的土地祠。我在网上查得,土地祠大约处在市府前街与城隍庙街交口之处,1992年9月当地进行旧城改造时,已将土地祠拆除,但是与之相信的城隍庙还有部分留存了下来,后来改为了宾馆,近两年正在恢复之中。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坐标,那我就前往保定,先去寻找城隍庙。


看到了三个高大的古树桩


趁高铁来到保定,在出租车上跟司机讲,我要去找城隍庙,司机反问我是不是就是曾经的古城宾馆?幸亏我在文献中看到过这个说法,告诉他自己就是要前往该处。但司机跟我讲,此宾馆早已停业,而今是否开放他不能确认。俗话说,货到地头死,既然来到了保定,即使看不到想看之处,那我也要到原址去探访一番。同时我想到当年的编辑部应当距莲池书院不远,否则的话,人员的往来会有太多的不便,而司机印证了我的判断,他说两者之间相距约三四百米。他的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书局很有可能就是设在琅瑚街的土地祠。


走近一看,原来是古玩城


确如司机所言,古城宾馆的招牌虽然还在,但却用蓝色金属板做成的大门封闭了起来,这种封闭方式一看就是施工工地,更为绝望的是,这个工地的大门是从外面上的锁,说明里面没人,敲门也没用。我又故伎重演,围着大门四处转悠,寻找着可以登高拍照之处,可惜正面的围墙太过高大,而今我已没有能力再做这翻墙越户之事,沿街的一面张贴着巨大的广告牌,上面描绘着改造后的效果图。


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内保留下了一处古建筑


穿过这个广告牌,古城宾馆的侧墙旁有一条胡同,而胡同的把角之处有一座清真建筑,走近一看,门楣上写着“清真女学”。我本想由此上楼,可以在楼上拍照到城隍庙里面的情形,而这个女学也同样锁着大门,于是我沿着这条小巷一直向深处走去,果真在侧面又看到了一个大铁门,透过缝隙能够看到院内的建筑物大多已经拆掉,而在中后方的位置还有一座大殿,可惜缝隙太窄,我的广角镜头无法伸进去拍照。


正门


正在此时,一位老者从此路过,他问我在搞什么名堂,我直言自己就是想拍到城隍庙,反问他从哪里能够拍到?他告诉我,沿着此巷一路前行,在院的北方有一个小学,如果能进入小学,就能够拍到此处。而后老人带我一路前行,果真来到了一所小学的门口。我在这里看到的校名――厚福盈小学,而这个小学却有着现代化的电动闸门。


进学校拍照,尤其是小学,这一向是个难点。但既然来到了门口,我总要碰碰运气,于是敲击旁边收发室的窗户,果真从里面探出一人,他问我有何事。我虽然是笨舌,到这种地步也要做巧舌用,一番说辞竟然打动了这位好心的门卫。他走出收发室,而后将门打开了缝隙,让我入内。我的此程前来,乃是从开封一路回返,在开封之时,我受到了该市图书馆馆长马慧萍老师的热情接待。


完好如初


临走之时,马馆长送了我一大盒子麻辣花生仁。我得到了这样的馈赠,源于她在开封赏饭之时,我夸赞过那一小碟花生米。但问题是我的返回途中,首先要到郑州转车,然后还要到保定寻访,这一大盒花生米的重量超过了我的行李,但我决定不辜负马馆长的美意,一直拎着它转战各地,而今遇到了这等好心的保安,却无以为报,这让我立即想到了这一大盒花生米,于是郑重地提出将以此为赠。


这就是城隍庙街


那位保安瞥了一眼说:“你还是接着拎着吧,我不要。”而今人跟人之间最缺乏的就是信任,看来他担心我的花生米中已经提前掺好了蒙汗药,于是我跟他说自己可以先吃几颗,边说边将此放到收发室的桌子上。保安坚决不让我打开,说:“拍照的事情我已经答应了,不吃这花生米也能拍到。”


看来,我今日的好心难以施展。正如他所言,能够拍照已然是我最终的目的,于是保安带着我进入此院。我问他如何能穿行到城隍庙内,他说根本不可能,因为两者之间有着高高的围墙。他的这句话让我大感失望,我十分唐突地说了一句:“那你让我进来干啥?”保安很淡定地说:“我让你上楼,站在楼上,你就可以拍到了。”说完他转身向另一侧走去,我刚要跟着他前行,他却说自己先去趟厕所,让我独自上楼去拍照。


直隶大剧院


登上学校的二楼,果真望到了大墙另一侧的城隍庙,可惜这两者之间隔着宽阔的大操场,我的广角只适合于拍近景,虽然换了几个角度,还是没能拍到满意的照片,但我觉得这城隍庙跟此校一墙之隔,我猜测这两者之间也应该有什么关联。等保安回来后,我向他印证自己的猜测,他果真兴奋起来,并带我来到学校的侧墙。


这一带被布置成了简易的碑廊,果真这所小学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而莲池书局也是这个时段所设立者。但一想到莲池书局,突然让我的脑子有了一闪念:不对呀,我找的不是城隍庙,而是莲池书局,城隍庙只是个坐标,不是我的目的地,我费这么大劲拍照城隍庙,真可谓买椟还珠。


再次来到了古莲花池


于是我立即问保安,他是否知道当地的土地祠在哪里。保安立即告诉我,就在琅瑚街上,但那个祠早被拆掉了。这个结果我当然知道,于是反问他琅瑚街是否还在,他说当然,然后又重新打开闸门,站在校门之外给我指点前行的路线。我向他表示谢意后,正准备前行时,他猛然说:“你等等!”而后冲进收发室,拎出了那一大盒花生米。


风景依旧


沿着保安所指路线,左转右转,前行了两、三百米后,终于看到了琅瑚街的路牌。站在此街之上,我的寻访目标当然是该街的老建筑,虽然土地祠已经没了,但跟它同时代的老建筑显然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然而我所处的十字路口,琅瑚街向左右两边分别展延,我不确定当地的土地祠处在左端还是右端,于是我先沿着左端向前行走,前行不远就看到了一处老建筑。


游客不见了踪影


从外观看,这个建筑应该是清代的老门楼,门楼的正前方还镶嵌着文保牌,沿此向内探看,门楼的院内堆满杂物,很像废品收购站,而院中有一男一女两位老者正在那里拾掇,我刚想进内拍照,那位老太太抬起头来,用严厉的眼光望着我,而后跟我说:“不要进来,里面有狗!”而此刻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门楼内的光线,果真在废料堆中看见一只大黄狗,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看来它把我视之为敌人,好在那位老大爷说话较为和蔼,他向我报怨到这里早已成为了文保单位,不能拆,但他们也没钱修建,而院中时时会掉下瓦块,所以他建议我不要进内:“说不定哪天,里面的正房就要倒塌了。”我顺其所言看过去,果真看到了已然岌岌可危的老建筑。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民国莲池书社排印吴先生群书奌勘子部本,牌记


我谢过了老人的好意,沿着琅瑚街继续前行,在一个十字路口上看到了三棵巨大的树桩,走近细看,这里竟然是“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保定办事处”,从外观看,这个办事处像是重新翻盖的仿古建筑,然而距这个保护部不足一百米之处,就是我刚刚看过的危房,我已然觉得这是一种绝妙的冷讽刺。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民国莲池书社排印吴先生群书奌勘子部本,卷首


沿此继续前行,又看到了一处老牌坊,里面竟然是保定古玩城,我本想进内打听一些老的掌故,却被保安堵了出来,于是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前行。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走过了这一带街区的三面,究竟哪里是土地祠的旧址呢?我专捡老人打问,结果还是不得要领,终于我刚才问过的一位老人,又转身跟我说:“你找的是不是永华园?这个园是这一带惟一真正的老建筑。”我不确定这两者是否有关系,但我还是决定前往一看。


直隶图书馆


这个永华园处在一片现代化的小区之内,而门口的保安也没有阻拦,我觉得这正是由于我手中有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一大盒花生米,我的这个形象很像是来这里投亲戚者。走入院中,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位老人告诉我的永华园,从外观看,此处老建筑是刻意保留下来者,因为其四周栽种着一些年龄不小的落叶松,走到另一侧,我在那里看到了正门,此门有着漂亮的石拱券,两侧挂着现代化的匾额,上面分别写着“保定作家群纪念馆”和“保定市文联书画院”。


楼上禁止参观


此院的大门敞开着,我径直走到院内,在里面未曾看到工作人员,这里总计有两进院落,尤为难得者,是前一进正房门檐前的几根石立柱,虽然石柱上没有雕刻纹饰,却有着精练的典雅,我感觉这应该是当年所建的祠堂,而在后院中我看到有人员走动,我担心受到喝斥,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就悄悄地退了回来。等返回到门口,我才注意到门楣上写着“宋氏宗祠”的字样,而各种文献中都没有提到当年的莲池书局占用过这个祠堂,看来,我想附会都找不到依据。于是又重新回到琅瑚街与城隍庙的交口,望着这里一间间的商铺,猜测着当年的莲池书局刊刻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楼下的摄影展


一念及此,又让我想到了莲池书院,虽然此前的若干年,我已经两度来过莲池书院,但那时的寻访目的并非是这个书局,而以我一根筋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到那里去探访一番。好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多远距离,于是我步行前往,在这条道路的顶头位置,是一座大商场,我在此处向一位老大爷打问,如何走到莲池书院,他告诉我,从商场的后门穿过,从正门走出,就是莲池书院。如此说来,城隍庙跟莲池书院处在一条路上,只是后来在这两者之间建起了一座大商场,使得道路有了曲折,如果能够直行的话,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会更近。而在其转弯的位置,倒是有一处颇为精美的仿古建筑,此处的牌坊上写着“直隶大剧院”。


楼梯是当年的旧物


从剧院门口走过,再转一个弯,马路对面就是莲池书院,我来到此地的时间是正月十八,假期已过,又是冬季,书院门口的售票处已经没有了上次看到的人潮。可能是淡季的原因,门票也比以往便宜了不少,花30块钱又重新进入了院内,里面的情形跟以往没有什么变化,但我注意到门口假山的背面竟然立着一尊像,这个塑像跟周围颇为不搭,当然我来这里关心的不是塑像,可是莲池书局究竟在哪里呢?我又回到入口处,去问那位年岁较大的检票人员。他告诉我说,莲池书院其实已 经没有了踪影,因为已经变成了一座商业大楼。我不确认他所说的大楼是不是我刚才路过的大商场,但由此间接地得知,恐怕书局当年的用房也已没有了踪影。


图书馆楼旁的碑林


碑林内景


上次来莲池书院时,因为人多,我没有顾上进直隶图书馆内一看,而今到是可以借机弥补这个缺憾。图书馆的大门敞开着,一楼正在举办着摄影展。我对自己的摄影一向没有信心,这到是可以借机提高自己的眼界,可惜的是,浏览一番还是不得要领。二楼已经封闭了起来,我无法看到上面的情形。


西夏文经幢


细看字迹,果真如此


对于这个图书馆的介绍,柴汝新在《从一幅楹联看直隶图书馆藏书之命运》一文中说:“直隶图书馆位于河北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六月,直隶总督杨士骧(1860~1909,字莲府,安徽泗县人)为把遭受庚子之厄后的莲池重新建成读书治学的场所,拨银4800两,交直隶提学使卢靖(字木齐,湖北沔阳人),在水东楼之北、原‘鹿柴’处建了直隶图书馆。该馆为一座两层42间的西式小楼,占地269平方尺,平面呈“凸”字形,凸出部分的顶部(三层)建有钟楼,馆名由卢靖题写。这是清代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建成后,杨士骧决定把莲池书院万卷楼劫后余下的图书缮本全部移交给直隶图书馆,同时添置一些新书,使该馆的藏书达2000余种,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正式对外开放。‘为了限制读者,来馆阅览需购买门券,每券收铜币两枚’。”


隔壁的建筑


以上的所言乃是图书馆的建制。对于这里的藏书,则在1958年归了保定市图书馆。我来这里当然也只能看这个当年的藏书之处,但是这座小楼建造得实在典雅,于是我走出门后,围着楼的四周到处看,这个楼的侧旁有一个独立的院落,里面布置成了碑廊的式样,上次我来的时候,只去了右侧的那个,而左侧的这个却未曾入内,于是我进入院内,浏览一番。


莲池书院法帖


最让我感兴趣者,则是在这里看到了两个西夏文经幢。因为元人灭西夏时,搞得太干净,西夏文献流传极少,两年前我曾经买得了几件,都被朋友们惊诧为捡了大漏,但石刻的西夏文,我却第一次看到。然而旁边的说明牌却称,这两个经幢刻于明弘治十五年,这个说法让我感到有些吃惊:不是说元人把党项文献全灭绝了吗?怎么到了弘治年间还会有这样的刊刻?看来,历史的意外由此而得到一个佐证。


荷尽已无擎雨盖


不要把任何问题看得太绝对,一切皆有可能,我今天虽然没能找到莲池书局的原址所在,说不清哪一天,又会发掘出怎样一个文献,将其予以明确的指认呢!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