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类明君——被敌人斩首的尼基福鲁斯一世

 RK588 2017-03-26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历史中,人们最容易记住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征服者查士丁尼,也不是悲剧的希拉克略,而是西欧第一位皇帝——查理曼大帝。

抛开法德意三国在当今社会强悍的影响力不提,从个人才干来看,查理曼也无愧自己皇帝的称号。

但今天要讲述的君主并不是查理曼,而是一位和查理曼同时存在的君主,罗马帝国的尼基弗鲁斯一世皇帝。

如果在看本文之前做过百度,那大家大概都从百度简短的介绍上看到了尼基福鲁斯皇帝一生的简介:政变等级,调查人口,然后被保加利亚人击败,就连他的头盖骨也被保加利亚的克鲁姆大汗做成了酒杯。

看起来似乎也就是一个中庸的君主,命运甚至还不如东方几百年后的明英宗,至少英宗皇帝还复辟再度登基,而尼基福鲁斯只落得一个尸首分离。

但仔细考究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后,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另类的明君。

一、临危受命

尼基福鲁斯一世皇帝登基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不再是查士丁尼陛下在位时那个让整个西欧跪倒在脚下瑟瑟发抖的强悍帝国了,更不像阿塔纳修斯皇帝在位时期那样无比富裕和辉煌了。这时候的罗马帝国甚至坐不上欧洲最强国的宝座了,在帝国的西部,查理曼大帝统治着拥有人口超过1500万的法兰克帝国,而在帝国的东南部,则是同样人口超过1500万的阿巴斯王朝。

(特别注释:此时的阿拔斯帝国已经初步分裂,统治核心仅有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昔兰尼加和美索不达米亚而已。波斯地区已经独立为塔希尔波斯王国,西班牙受后倭马亚王朝统治,从摩洛哥到特雷姆森的广阔土地属于伊德里斯王朝,而商业繁荣的突尼斯则归艾格莱布王朝统治。)

此时的查理曼帝国已经完成了边疆的初步巩固,国内经济也随着原本分裂的隔阂被打破而迅速发展起来,在文化和经济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个帝国进入了著名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而在东方的阿拔斯帝国,哈里发已经遏制了阿拉伯地区的部落冲突,并且对仍属于哈里发统治的区域加强了控制,实力也较之前的分裂时代大有恢复。

即使在帝国的附近仍然存在着让罗马帝国难以应付的敌人——保加尔人和卡扎尔人。保加尔人的领土遍布整个北巴尔干地区,甚至一度扩展到了帝国曾经的达西亚行省。唯一能给罗马帝国带来些许安慰的就是控制着黑海北岸大草原的卡扎尔人仍然坚持着和帝国的同盟,这极大的改善了帝国的外交环境。

现在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回罗马帝国,这时候的罗马帝国在经历了阿拉伯入侵,查士丁尼二世时代的内战、破坏圣像运动以及伊琳娜女皇对破坏圣像运动的反攻倒算之后,已经虚弱的变成了一个仅有色雷斯、小亚细亚以及希腊和意大利地区一些飞地的二流强国。此时的罗马帝国不仅没有了查士丁尼时代无敌的陆军,也失去了君士坦斯二世皇帝为了应付阿拉伯入侵组建的新式海军。衰落的罗马帝国正面临着法兰克帝国、保加利亚汗国、阿拉伯帝国三面围攻,这个衰老的国家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为帝,罗马帝国随着772年罗马陷落即已实际丧失的对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宗主权如今在名义上也丧失了。已经加冕为帝的查理曼并不满足于掌握西欧,他很快通过向罗马帝国伊琳娜女皇求婚的方式进一步表现了他的野心——他要做地中海唯一的基督教皇帝。

在伊琳娜女皇第一次退位之后,查理曼更是撕掉了温情的面纱,他先是摧毁了匈牙利草原上的阿瓦尔汗国,接着便率领大军直入达尔马提亚(如今亚得里亚海东岸,属于泛南斯拉夫地区),夺取了罗马人在这里建立的城市,查理曼帝国正式对罗马帝国宣战。

同样,阿拔斯帝国也在9世纪初重振了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声望,在巩固了自身地位后,哈里发对罗马帝国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新式战术——即一改之前对君士坦丁堡发动斩首作战的风格,改为对罗马帝国的边境进行小规模圣战和蚕食,通过逐步消灭边境地区的基督徒使这些土地变成罗马帝国无法控制的白地和空地,最终推进自己的边境线。

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罗马帝国都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则随着802年查理曼与阿巴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结盟而变得更加严重。

在内政方面,帝国内部圣像破坏派与圣像崇拜派的反复冲突也让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大到无以复加,是否崇拜基督教偶像这种教义之争让帝国经历了数十年如同当代中国文革一般的混乱。连续的战争失败、皇室的宫廷斗争、社会思想的混乱、斯拉夫人的劫掠让帝国在尼基福鲁斯皇帝登基前陷入了无兵可用、无钱可用、内政崩溃、外敌压境的绝望局面。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罗马元老院发动政变,把伊琳娜女皇赶下了台,曾经担任文官的尼基福鲁斯皇帝登基,是为尼基弗鲁斯一世皇帝。

图为:740时代的罗马帝国,此时罗马帝国还有拉文纳和罗马。

780年的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和安纳托利亚的领土,此时罗马帝国在希腊的领土还要加上图中不完全的塞洛尼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东部,可以看到色雷斯以西已经全部沦陷在了斯拉夫人手里,这时的领土基本等于尼基福鲁斯登基时的领土了。

二、内政改革

尼基福鲁斯皇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结束持续了数十年的破坏圣像运动。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宗教运动已经严重破坏了帝国的社会平衡,造成了社会内部的严重分立。尼基福鲁斯作为一个典型的圣像崇拜者并没有像前任伊琳娜女皇一样对圣像破坏派进行清洗,他甚至没有任命极端圣像崇拜者狄奥多西为牧首,相反他任命了一位温和派——君士坦丁堡救济院长尼基福鲁斯(与皇帝重名)担任了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在两位尼基福鲁斯的通力合作下,曾经一度撕裂了社会的宗教运动被彻底镇压了下来,尽管日后也偶有波澜,但随着尼基福鲁斯皇帝的不断努力,宗教势力已经基本臣服于重新强大起来的皇权了。反倒是发动叛乱的修道院都被皇帝剥夺了地产,这倒是为帝国的经济恢复提供了帮助。

接下来的问题是税务改革,对于已经日渐枯竭的帝国财政,出身于帝国文官政府的尼基福鲁斯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主要分为四步:

第一,尼基弗鲁斯一世即位之初即下令取消伊琳娜颁发的所有免税权,首都市民的人头税和商税减免、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商税减免、教会和修道院接受遗产的遗产税减免和接受馈赠的临时所得税减免全部被取消。这些税务减免大部分是源自伊琳娜女皇处于宗教热情而过分慷慨的赏赐,并非是对贫困人口的保护,因此取消这些税务减免并没有对百姓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初步恢复了帝国的财政。

第二,恢复了圣像破坏运动以来因社会动荡而久未进行的经济普查,重新评估纳税人和纳税单位的经济情况,让罗马帝国再一次完成了人口普查,使得国家重新获得对国家经济情况的掌控。

第三,他下令设立名为“炉灶税”的人头税以取代传统的人头税,过去的人头税仅针对城市居民征收而土地税仅针对农村居民征收,如今炉灶税是针对所有帝国公民征收,包括教会、修道院、慈善机构、佃农等也不能免除。尽管对于贫农和佃户有所征税,但是考虑到罗马帝国自军区制度实行以来,军区士兵等富人们普遍将替代贫困人民缴纳赋税视作自己的荣誉,因此这一条方案主要是针对掌握了大量土地的教会。到尼基弗鲁斯一世去世时,帝国缴纳炉灶税的税户超过了200万。

第四,建立税务联保制,规定弃耕土地由邻居代为缴税,缴税满30年后邻居获得土地所有权,从而保障了上缴土地税的总额,《拜占庭简史》作者特里高德认为君士坦丁五世时帝国最高收入190万诺米斯玛金币,而尼基夫鲁斯一世起超过300万金币。

在官方税制改革后,紧接着而来的便是对工商业的整顿方案。作为曾经在君士坦丁堡文官政府担任过首席文官的人(尼基福鲁斯登基时已经年过五十),他深知目前的罗马帝国民间工商业最大的问题便是富商贵族利用贷款压榨贫苦百姓,因此他在完成税制改革之后便把第一把刀挥向了私人放贷业务。对此他的解决办法是取消私人放贷,改为国家放贷,固定为较低的六分之一,这样便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贫困人民。

但尼基福鲁斯皇帝对于富豪也有补偿。那就是以国库为本金向君士坦丁堡的富商提供每人每年至少12磅黄金的贷款。这种半强制半协助的做法迅速恢复了帝国的工商业(商人们在有了更多的资金之后便可以做更大额的买卖,这极大的刺激了爱琴海沿岸工商业的恢复),并且也为帝国的国库提供了一笔新的收入。

三、重建军队

长期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日益贫困,能够满足农兵财产需求的农民数量急剧减少(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君士坦斯二世皇帝在设立军区制度时对农兵财产低限的规定,但是我们根据840年的立法知道,骑兵需要拥有720摩迪、步兵需要150摩迪以上的土地,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面对兵源锐减的局面,在担任首席文官前长期担任亚美尼亚将军的尼基福鲁斯皇帝吸收了过去在军队的经验开创性的建立了军事联保制度,这一制度即如果某一农庄没有满足农兵资格的人选,那由该农庄和帝国政府共同出资来供养至少一名农兵。

通过这一政策,原本缺损甚重的农兵编制大大补足,尼基福鲁斯不仅填补了旧军队的空额,甚至还建立起了包括伊卡纳提军团在内的新编制。在种种手段下他建立了一支拥有十二万陆军、三万水兵的强大军队,而在几十年前的君士坦丁五世时代,罗马帝国的海陆军总和也不过十万人而已。而且这些水兵也不像之前那样只是沿海的渔民,他们在尼基福鲁斯的调配下同样成为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农兵,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罗马海军的战斗力,为帝国保住了爱琴海的制海权。

四、初试牛刀

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后,尼基福鲁斯并没有忙着和查理曼或者哈里发决战,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斯拉夫狂潮时代几乎全部沦陷的希腊地区。

公元804年,他先光复了西伯罗奔尼撒(一度为斯拉夫人所占据),此外在次年击退了斯拉夫军队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反攻,后又在807年亲自率军推国界由色雷斯至塞洛尼卡。这样就把原本孤零零存在于希腊半岛上斯拉夫海洋中的几个城市孤岛再次连成了一线。

在夺回土地的同时,尼基福鲁斯皇帝逐步设立了马其顿军区(802年建立,用以加强对色雷斯西部和北部的控制),克法利尼亚军区(809年建立,用以加强对希腊西部和亚得里亚海的控制),萨洛尼卡军区和迪拉西乌姆军区(809年建立,用以加强对希腊北部和马其顿地区的控制),达尔马提亚军区(810年建立,用以加强对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控制),伯罗奔尼撒军区(811年建立,用以加强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控制)。通过这些军区的建立,尼基福鲁斯皇帝把整个希腊半岛和亚得里亚海东岸重新划归了帝国统治,这大大扩充了帝国的领土,也让希腊地区在被斯拉夫人毁灭了之后开始重新希腊化起来。

五、外交突围与帝国首战

在解决了内政问题后,尼基福鲁斯皇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打破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针对罗马帝国建立的同盟。

作为务实派的君主,他的第一个做法便是和异教的安达卢西亚政权(后倭马亚王朝,中国人称之为白衣大食)结盟,让后倭马亚的军队对法兰克帝国进行骚扰,减缓查理曼的入侵。

第二步则是把新建立起的海军调到西部,这既阻止了查理曼的进一步入侵,也对查理曼在意大利的领地进行了骚扰,让查理曼认识到速战速决消灭罗马帝国方案的不可能。

而尼基福鲁斯的第三步堪称神来之笔,他看透了查理曼对罗马皇位的渴望,因此在查理曼已经无法快速吞并罗马帝国的情况下,以西部罗马帝国皇位为条件与查理曼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谈判,当三年后查理曼彻底醒悟过来再次发动入侵的时候,尼基福鲁斯已经解决了东部的阿巴斯帝国,原本的两线作战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

第四步则是解决东部的边患——阿拉伯帝国。

面对阿拉伯帝国的零敲碎打,尼基福鲁斯组建了边民系统,这是一种模拟圣战系统的半军事组织,通过不断组织武装边民对阿拉伯帝国边境进行烧杀抢掠来报复阿拉伯帝国的圣战,这还进一步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后勤运输和保障能力。

为了减少阿拉伯帝国的准备时间,尼基福鲁斯主动挑衅了阿拉伯帝国,这让拉希德哈里发暴跳如雷,他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悍然入侵了罗马帝国,但在醒悟过来之后和罗马军队对峙了一个冬天便匆忙撤回,毕竟自己与罗马人作战的胜算比联合查理曼夹击罗马人要小得多。

但到了次年,拉希德哈里发便不堪受辱调集全国之兵再度入侵,这一次尼基福鲁斯皇帝对哈里发军队的准备不足,因此在克拉索斯战役中战败。在缴纳了赎金赎回战俘后,尼基福鲁斯重整旗鼓,趁着阿巴斯哈里发拉希德后退的过程中一路反击,占领了奇里乞亚的塔尔苏斯城,甚至掀起了塞浦路斯岛基督徒起义。这种行为让自称万王之王的拉希德自然不堪受辱,他决定发动大规模圣战,彻底打垮罗马帝国。

这一次拉希德调动了接近14万大军入侵了卡帕多西亚军区,整个卡帕多西亚军区惨遭阿拉伯军队的屠杀和蹂躏。尼基福鲁斯的军队要比对手小得多,因此他只率领小部队歼灭拉希德四处派出的分队而不与拉希德的军队进行主力决战。卡帕多西亚本身是高原地区,物产匮乏,拉希德的军队难以获得补给,又无法分兵前进,因此不得不在当年冬天撤退回国。

接连的几次进攻彻底耗干了拉希德的国库,他不得不答应尼基福鲁斯的要求——签订一个对自己的保住尊严有所帮助的条约。

在条约中,尼基福鲁斯皇帝答应每年给拉希德三万诺米斯玛金币的贡金,并且缴纳皇室成员每人十二枚金币的特别侮辱金。但拉希德则在这之后私下里赠与了尼基福鲁斯皇帝大量黄金,以感谢尼基福鲁斯皇帝的让步,一来一去尼基福鲁斯皇帝虽然亏了面子,但并没有损失里子。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因为他只用了一小部分军队就阻挡了拉希德发动的大规模圣战,因此他在这一期间完成了之前所说的对希腊的光复计划。在东线没有损失土地的情况下,尼基福鲁斯还在西线夺回了希腊半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胜利。而且拉希德也耗尽了阿拉伯帝国的国库,之前他曾和查理曼相约的联合进攻罗马帝国计划不得不就此告破。

对于尼基福鲁斯来说,如果他优先解决法兰克人,那阿拉伯军队随时可以从陆地攻击自己,但是如果自己优先解决阿拉伯人,那法兰克人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自己的海军。这样一来法兰克人要进攻罗马帝国必须经过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在陆地上绕行上千公里,查理曼并没有足够的物资来保证这样一场上千公里的远征。

六、欧洲只有一个皇帝

在解决了阿拉伯帝国的威胁后,尼基福鲁斯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拿来对付查理曼了。

查理曼在之前的罗马——阿拉伯战争中派遣了皇子意大利国王丕平入侵了达尔马提亚,试图沿着海岸线一路杀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君士坦丁堡,但正如尼基福鲁斯预测的那样,严重的物资补给问题让丕平的军队在尼基福鲁斯解决了阿拉伯帝国后也没有突破达尔马提亚。

面对法兰克军队压境的局面,尼基福鲁斯皇帝首先夺取了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打下了一颗钉子,这样就威胁到了丕平军队的补给线,丕平在这种情况下不不得不后退,双方在威尼斯对峙了足足六个月后法兰克军队不支而败退,丕平也因伤病在不久去世。

对夺取罗马帝国彻底不抱希望的查理曼不得不和尼基福鲁斯签订了协议,在协议中他被迫承认了罗马帝国在南意大利的领地:卡拉布里亚、阿普利亚、那不勒斯。查理曼先前征服的原属罗马帝国的达尔马提亚和伊斯特里亚归还给罗马帝国,而威尼斯则同样被罗马帝国收入囊中。

在击败了查理曼之后,尼基福鲁斯进一步不承认查理曼的皇位,在被帝国击败后,查理曼帝国的上下都认识到了罗马帝国的实力,而罗马帝国的拒绝承认带给了查理曼巨大的危机。查理曼努力的目标不得不从成为地中海唯一的皇帝变成为受罗马皇帝认可的西部皇帝,相比之下可谓落差明显。

七、华丽谢幕

在解决了东西线的两个超级大国之后,尼基福鲁斯的目光放到了北面,这一次他要彻底粉碎保加利亚汗国。811年,尼基弗鲁斯发动对保加利亚的战争,夺取马赛来,并越过巴尔干山脉进入莫西亚,克鲁姆大汗求和被拒。7月,帝国军队攻陷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在洗劫一空之后城市被焚毁,克鲁姆大汗再次求和被拒。不甘心失败的克鲁姆大汗纠集了他能找到的所有士兵,在武装了所有保加利亚的男人和女人后,他组织一支庞大但杂七杂八的军队,埋伏在瓦尔比卡山谷并伏击了罗马军队,这一次罗马军队尽管战败但损失不大,可保加利亚不惜一切损失突击罗马军队指挥部的做法导致了尼基弗鲁斯一世皇帝的战死,传说他的头盖骨被做成了克鲁姆大汗的酒杯。皇子斯陶拉修斯和大部分军队返回首都。在解决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之后,尼基弗鲁斯一世波澜壮阔的一生至此终结于巴尔干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

八、总结

尼基弗鲁斯一世的统治只持续了不到十年,但是他一扫之前一百多年的积弊,从内部让帝国重新高效运转起来,在外部解决了帝国最危险的敌人,开启了中期罗马帝国的复兴。他的统治影响相当深远。

首先,国家机器重新运转起来,财政和兵员得到保障,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通畅起来。这使得罗马帝国无论是内政管理还是防御外地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虽然圣像破坏运动在他去世后死灰复燃,但其规模和影响范围已与之前无法同日而语,也只是在首都范围内比较温和的进行而已。而尼基弗鲁斯构建起的这个强大的国家和巩固制度,使得它在再度经历长时间王朝交替内乱时,仅仅丢失了克里特岛(前一次则是尼基福鲁斯登基前的查士丁尼二世内战,在这次内乱中帝国丢失了意大利和大部分巴尔干,国土损失近半)。

其次,罗马帝国社会开始复兴,在他治下,国内社会动乱被制止,社会经济开始恢复繁荣而首都人口也从伊苏里亚王朝的10万左右恢复到了20万,并将在马其顿王朝时期恢复到40万;大量在战争中衰落的城市也开始复兴,从意大利到小亚细亚的威尼斯、叙拉古,亚得里亚堡、底比斯、科林斯、拉里萨、迪拉西乌姆、赛里斯,尼西亚、尼克米底亚、安格拉斯、阿玛斯特里斯、查尔西亚等都慢慢兴起,工商业活动复兴,帝国不再是只有君士坦丁堡、萨洛尼卡、特拉布宗三个城市的国家了。

农村也在逐渐富裕,传统的农村公社人口开始增加,他们在人身安全受到保护后开始努力开垦荒地,到10世纪时农兵已经可以拿出比中央军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而农民的富足生活也在多部文学作品中留下印记。

第三,帝国的外部威胁大部分解除了,阿拔斯帝国除了在迪奥菲鲁斯时期发动了规模不大的一次进攻之外,再未威胁帝国,帝国将在10世纪发动全面反攻,收复西里西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美尼亚,直到瓦西里二世时被反攻丢失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法兰克人在813年终于获得米哈伊尔一世的认可,其皇位获得了承认,但君士坦丁堡方面精明的只承认其为“皇帝”而非“罗马人的皇帝”,这使得查理曼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如愿(传统上罗马会主动把一切比较强大的国家君主称为皇帝,如先前的萨珊,对“皇帝”地位的认可并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而此后直到11世纪,罗马帝国都以皇帝头衔的合法性为诱饵或要挟,来迫使西欧强国屈从与自己的需求。

第四,他对巴尔干地区的希腊化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帝国的基本生存空间(“核心领土”),延续了希腊文明的火种,没有他的努力,今天的希腊国家甚至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图:尼基福鲁斯去世后的帝国

尼基福鲁斯一世皇帝,一个另类的君主,尽管身死,但却留下了一个重新振兴起来的强大帝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