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湿季又到,除湿太随意,分分钟加重湿邪!正确的祛湿方法是…

 昵称w4l7 2017-03-26


最近很多地区雨水不断,祛湿成为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确实,进入春季之后,人体就开始经历着“内忧外患”的湿邪入侵,在气候潮湿闷热的岭南地区尤为如此。因此,整个春夏季,“祛湿”是一个重要的养生主题。



不过,人人说祛湿,但祛湿的方法并非人人适合。祛湿的方法不当,不仅祛不了湿,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湿邪,损害健康!


春夏季节,是不是每一个南方人都需要祛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刘凤斌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如此,绝大部分的南方人在春夏季都要注重祛湿。但是也提醒大家:不能祛湿太随意,否则分分钟加重湿邪!


不分体质乱祛湿小心越祛越湿



薏米、土茯苓、鸡骨草,这是岭南地区春夏最常用的祛湿药膳方。的确,这三种中药材都是祛湿良药,然而,并不是一个方子人人都适用。刘凤斌说,祛湿之前,应当先辨体质,否则可能越祛越湿。


刘凤斌表示,岭南地区常见有三种体质人群的“湿”。一种是虚寒体质,一种是内热体质,还有一种则是虚实交加。这三种体质选用的祛湿方法应当有所区别。


虚寒体质



刘凤斌说“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很多岭南人都有脾胃虚寒症。脾胃虚寒的人容易犯春困,与湿邪有很大关系。”


虚寒体质表现舌苔白、舌质淡、胃口不好、容易困倦、怕冷。


祛湿方法:

此类人的祛湿食疗适合采用偏温的药材,例如在煲汤的时候适量加姜片、陈皮、砂仁、佛手等,或者炒菜时适量加入姜片、花椒等,有理气化湿的功效。


而常见的鸡骨草、土茯苓等对他们来说都偏凉了,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内热体质



内热体质表现:口臭、口苦、舌红、舌苔黄腻,容易烦躁、排便不畅、大便黏滞。有些人喜欢吃煎炸、烧烤、油腻食物,最容易形成内热。


祛湿方法:刘凤斌表示,内热不严重的人,可以用土茯苓、薏米等偏凉性的药膳;而内热严重者,可以用绵茵陈、蒲公英、鸡骨草等偏寒性的食物。


推荐茶饮:蒲公英赤小豆茶

配方: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马齿苋、芡实、荷叶、淡竹叶、槐花


以蒲公英、赤小豆、薏仁三者为主,其他作为辅助,混合后每天取3-5g泡茶饮即可,可反复多次冲泡。


蒲公英用来治湿热之症最为适宜,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


赤小豆相比于红小豆祛湿效果更好,要用时一般只用赤小豆,《本草经疏》记载: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


虚实交加体质



虚实交加体质表现舌质淡、舌苔腻而不黄、舌淡、胃口不好。


祛湿方法:此类人群在可以采用药材组合的形式,例如陈皮或苏叶加绵茵陈,藿香加土茯苓等,避免药膳过于寒凉或温热。


当然,祛湿不一定靠吃!这些祛湿方法人人可用。


祛湿不一定靠吃


一、忌口


不吃什么比吃什么更重要。平常,尤其是感觉到体内湿气重的时候,应当少吃煎炸、烧烤、肥腻的食物,少吃芒果、茄子、香蕉等偏湿热的食物,少吃芋头、糯米等难消化的食物。


二、运动


运动的好处多多,不仅有利于强身健体,还有祛湿作用。首先运动有助于生发阳气,在湿邪困住阳气的时候,有助于为阳气“加油”。其次,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运化功能强,人体就不容易被湿邪困住。再者,运动排汗也是一种有效的祛湿方式。


三、要适度不要过度


人体平衡是健康的最大目标,但很多时候,养生爱好者容易过犹不及。


例如春夏湿热,清热的食物自然符合养生之道,苦瓜、芥菜等苦味食物,绿豆、海带等凉性食物等都比较抢手。然而要提醒的是,脾胃虚寒的人要尽量少吃太过苦寒的食物,以免适得其反。


祛湿季,原来不能不分体质随便祛湿,否则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伤害身体,千万要注意!不同体质的祛湿方法应该牢记,赶快提醒一下身体的人吧,大家会感激您的!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