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特别容易让人困顿,然而,对于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想要“春困”却无比艰难。睡不踏实、入睡困难、毫无睡意……这一系列睡眠障碍是不少心血管病患者的烦恼。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吸烟、高血脂一样危害心血管健康,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更容易睡不好。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打破睡眠障碍这个“魔咒”呢?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欧阳平教授。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 欧阳平 睡眠不足6小时,高血压风险增30% 欧阳平介绍,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是相互影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发生率很高,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大多数心梗患者发病前,50%以上有失眠障碍。而失眠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如增加心梗、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还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等严重问题。 此外,睡不好能直接影响血压的控制。据统计,睡不够6小时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30%以上。“正常入睡时,夜间血压比较低,白天血压升高,血压的波动呈勺型曲线,而很多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睡眠障碍导致血压的波动是非勺型曲线,血压波动幅度也较大。”欧阳平说。 助眠小技巧,摆脱失眠困扰 欧阳平表示,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互为因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摆脱睡不好的困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注意保暖,控制室温。心血管病患者要改善睡眠问题,在春季也要注意保暖,在寒流侵袭时要注意加衣,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24度。 清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中医有“胃不和,则夜不安”的说法,因此,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不宜吃太饱,以七分饱为宜。心血管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午后要少喝浓茶、咖啡,晚上尽量少喝水。应多吃蔬菜和水果,还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钙和钾,如奶制品、豆制品、海带、黑木耳、沙丁鱼、核桃等。 睡子午觉,晚上11点前要入睡。中医认为,睡“子午觉”为养生妙道,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因此,晚上11点以前入睡,在11点到1点之间最好能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中午的11点到1点左右也要进行午睡。心血管病患者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 运动半小时,降压助好眠。适当的运动能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适宜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每天运动30~6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药膳助眠 心脾两虚型患者 症状:疲劳乏力、心慌气短 药膳方:莲子15克、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加瘦肉炖40分钟。 阴虚内热型患者 症状:耳鸣目眩、心悸烦躁 药膳方:浮小麦30克、百合30克、北沙参10克,加瘦肉或鹌鹑或猪骨适量,炖40分钟即可。 肝阳上亢 症状:烦躁、口苦口干、失眠多梦 药膳方:芹菜50克、百合30克、鸡蛋一个,煮汤15分钟加调料食用。 肝郁脾虚 症状:胃口差、睡不安、早醒 药膳方:薏米30克、山药10克、百合30克、小米30克煮粥。 阴虚阳亢 症状:眩晕、头痛、腰膝酸软、烦热失眠 药膳方:枸杞30克、山茱萸20克、百合20克、白米50克,共同煮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