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去的外国城市安全吗?答案就在这份权威排行榜中

 阿汤360 2017-03-26

◎作者丨掘金大师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纽约安全吗?上海、伦敦呢?

 

这一简单的问题中,大家所说的“安全”,多半是指某个城市的治安好不好。然而,一个城市的安全并不只有治安一个方面。

 

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此前发布《全球安全城市排名报告》,对城市给人的安全感做了综合评定。

 

评估指标包括4大项(数字安全、健康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个人安全)和40个小项,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医院密度、社会治安、政治稳定程度等。

 

报告选取最具代表性的50个全球和区域级大城市进行对比,其中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北,还有内陆的“北上广深津”。


参与评选的50个全球大城市(来源:经济学人)

 

如果你要出国旅游、留学、移民、投资,这份全球安全城市报告值得参考。下面,掘金大师就为大家梳理报告内容。

 

1综合排名:安全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性高

 

首先是各项综合排名。并不出奇,高收入城市的表现优于中等收入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在参选的50个城市中,三个亚洲高收入城市分列前三甲:东京、新加坡和大阪。

 

安全城市排名前20(来源:经济学人)

 

而前20的城市中,无一例外均来自欧美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城市。在国人最爱的移民目的地中,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均表现不错。当然,还有亚洲的新加坡。

 

经济高度发达,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也会较高,两者呈较明显的相关性。以新加坡为例,2015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入了4亿美元,建立起全城网络安全与闭路电视系统,将城市的安全保障系数提升了一个等级。而这种硬件设施的投入,是中低收入城市望尘莫及的。

 

令人意外的是,在大家印象中,常听说纽约一些治安较差街区又黑帮火拼、枪战,纽约居然也能排名第十?

 

这并不奇怪。25年来,纽约的人口从730万增加到840万,而谋杀率则从2262降到了335,当地治安有明显好转。此外,纽约在信息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表现突出,因此排名较前。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高收入城市都排名靠前。例如卡塔尔首都多哈排名29,当地的安全状况并不乐观。

 

中国城市中,香港、台北在各方面的排名比较平均,所以分列11、13位。内陆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上海(30),往后是深圳(32)、天津(34)、北京(37)、广州(38),表现并不突出。

 

2数字安全(digital security)

 

数字安全这一概念大家比较容易忽视,但随着互联网20多年来的发展,数字安全已经进入安全领域很久,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政策、电脑病毒等,都对每个人产生着不同影响。

 

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例子,如大家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公司泛滥,就是数字安全不到位的表现。如果数字安全不佳,很可能承受上当受骗、个人隐私被侵犯等后果。

 

在数字安全的排行中,日本、新加坡、纽约分列前三。中国香港也有不错的表现,排名第四。内陆城市中,IT行业发达的深圳排名最前,位列25;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分列34、36、37、41。

 

数字安全排名前十的城市(来源:经济学人)

 

由于承办2020年奥运会,日本政府通过一项《国家网络安全法令》,旨在保证奥运会期间,东京的网络安全;加之首都一直是日本数字安全大力投入的地区,因此东京高居第一位。新加坡的网络安全中心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也使其高居第二。

 

而在打击网络犯罪中,中国的投入相对有限,因此排名并不靠前。相反,在西方国家,网络犯罪和电信犯罪的比例要低不少。

 

3健康安全(health security)

 

人均期望寿命长短、环境政策、医疗保障便利度、医院和医生密度、食品安全、空气和水质量、婴儿死亡率、癌症死亡率等是构成这健康安全的最主要指标。健康安全也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安全”。


健康安全排名前十的城市(来源:经济学人)

 

在健康方面,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高居榜首。在排行榜的前十位中,欧洲城市占据六席,这主要得益于欧洲的全民医保系统和发达的医疗行业。

 

而综合排名第二且医疗技术发达的新加坡,居然在健康方面才排名12,因为这个城邦的医院床位和医生数密度较低,以及空气质量仅排在17所导致。

 

北京、上海由于医疗条件较好,排名内陆城市的前两位,分列30、31。可空气和水质量无疑给内陆城市拖了后腿,导致五大城市排名仍然比较靠后。

 

4基础设施安全(infrastructure safety)

 

基础设施安全的细分指标主要包括:交通安全强化、人行道友好程度、道路质量、电力设施质量、灾害管理、自然灾害死亡率、交通事故频率、行人死亡率等指标。


 

基础设施安全排名前十的城市(来源:经济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