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克施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述评(可参照彭刚)

 梦洛书虫 2017-03-26

安克施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述评

(董立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63-69.)

一、从“叙事”、“再现”到“经验”

 

1.    安克施密特也认识到了“叙事”概念在表达历史文本方面的不充分性。他认为,“叙述主义”这个术语往往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它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文本实质上就是文学叙事或者故事。

2.    为了克服这种因称呼引起的混乱和误导,安克施密特提出用“(历史)再现”(representation)来取代“叙事”。

3.    在海登·怀特看来,历史叙事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美学的文本建构,是对过去混沌的一种语言植入,它至多向我们提供一种比喻的或者审美的真实性。

4.    安克施密特赞同海登·怀特有关历史再现(或叙事)通过“把握”或“驯化”实在从而损害了实在的思想。但也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他对没有被叙事“驯化”过的对于过去的意识亦即“历史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历史经验”理论

 

从理论语境、目的、内涵三方面介绍历史经验理论

 

(一)  理论语境

1. 安克施密特认识到,当今西方文化界出现了一种显著的转变,这便是从广泛的意义系统转向针对特殊场景和事件的意义。意义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地在时空中传播,它与发源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2. 例证:与以前解构主义者热衷于意义的“离心性”不同,当前人们迷恋的是有关事件经验的“向心性”[1]

3. 历史学界和哲学界出现了从语言向经验的转变。

1) 首先,在史学实践领域,出现了大量心态史、日常生活史(Alltagsge-schichte)、新文化史和微观史著作。

2) 其次,在史学理论领域,先前对语言的过分强调使人们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如何逃离尼采所说的“语言的牢笼”,如何摆脱语言对过去的限定。

3) 最后,根据安克施密特的判断,当代西方哲学出现了两个发展动向,标志着同语言哲学的某种背离。

A.    过去哲学家们用语言哲学话语表述的问题现在经常改用意识话语来表述.

“经验”、“意识”和“语言”这三个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先是经验使我们与世界相接触,然后是有关世界的经验显现在意识中,最后是用语言来表达经验在意识中的显现。

没有经验就没有意识。

B.    其二, 原来默默无闻的美学近年来陡然成为了当代哲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艺术最近侵占了科学的大量领地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崇高的历史经验”就是一种审美经验。

(二)  理论抱负

1.    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实现双重目的

1)    首先,他试图以“历史经验”范畴为契机开创超越语言哲学的新局面。安克施密特明确表示,主要是超越认识论的哲学问题促使他对经验概念产生了兴趣[2]

他写作《崇高的历史经验》一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成经验概念的复兴,探索并解释历史写作和哲学领域的相关进展,特别是要表明历史写作能够教给哲学家一些什么东西。[3]

2)    其次,安克施密特试图用历史经验的哲学理论促成历史哲学的重新调整。

安克施密特决心把激动人心的情感和体验从“语言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把人心的温热和心灵深处的共鸣交还给有关历史和历史写作的思考”[4]

2. 历史学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叙述主义历史哲学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文本之外无他物(il n'y a pas dehors texte)

(三)  理论内涵

1.    拒斥再现主义

1)    安克施密特的“历史经验”是敌视和排斥语言的。它基本上是反再现主义的,强调历史经验之未受语言污染的“直接性”、“当下性”和“本真性”。

2)    在他那里一个明显的真理是,人们首先去经验过去,然后再写下所经验到的内容。

2.    超越主客二分

1)    用安克施密特自己的话来说,“崇高历史经验是一种既没有主体也没有经验对象的经验。存在的只是经验,崇高经验不是某人对于某物的经验。”[5]

2) 真实性问题是属于认识论的。   用安克施密特的话来说,“经验仅仅存在”(Experiences just are)[6]

3.崇高历史经验

1) 安克施密特经常把“崇高”与“创伤”(trauma)联系起来。

2) 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创伤”:创伤1和创伤2,前者是一种是对于“大屠杀”这类事件的创伤经验,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后者是对于“法国大革命”这类巨变事件的创伤经验,其主体是集体或者文明

3) 这是一个文明在意识到失去了自己的乐园且再也无法返回时所产生的那种失落和痛苦。在安克施密特看来,只有这种创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崇高”。

3) 有学者曾经向安克施密特提出过质疑,认为他的《崇高的历史经验》一书本身是一个矛盾:这本试图超越认识论的书终究是认识论的产物,它用语言来表达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三、结语

 

西方历史哲学进入20世纪之后似乎呈现了30年宿命色彩的演变发展周期。(20C40Y---70描述解释“;70Y “叙事”、再现阐释;再到现在的经验)作者认为安克斯施密特为历史学提供了新角度来思考其本质,这既符合二战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节奏(30年发生一次范式的转变),也是史学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1.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历史哲学似乎在发生着从后现代向后-后现代的新转变。安克施密特的史学理论嬗变折射出了这一转变的大体过程。



[1] Frank Ankersmit, Sublime Historical Experience, pp.2,12.

[2] Marcin Moskalewicz,“Sublime Experience and Politics: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Frank Ankersmit”, in Rethin-

king History Vol. 11, No. 2, June 2007, pp.252- 253.

[3] Frank Ankersmit, Sublime Historical Experience, p. 7.

[4] Frank Ankersmit, Sublime Historical Experience, p.9,11.

[5] Ranjan Ghosh,“Interdisciplinarity and the`Doing' of History: A Dialogue between F. R. Ankersmit and Ranjan

Ghosh”, in Rethinking History, Vol. 11, No. 2, June 2007, p. 235.

[6] Frank Ankersmit, Sublime Historical Experience, p. 2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