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货币格局变迁迹象明显

 风清月白的馆 2017-03-26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三年一度的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报告,2016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为5.09万亿美元,比2013年4月的5.36万亿美元下降5.0%。其中,人民币外汇交易量2020.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69%;全球占比翻番至4.0%,货币排名从第9位升至第8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王家强认为,美元交易量依旧独大,人民币交易量和占比均大幅上升,凸显国际货币格局的变迁。

  第一,全球外汇交易量下滑可能受到短期市场动荡因素的影响。BIS表示,其所调查的全球外汇交易量是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跌。我们认为,此次调查交易量的下跌与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密切关联。在市场动荡期间,尽管外汇波动性增强,但避险情绪上升和监管约束强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主体的即期交易。2001年调查数据的下降是科技股泡沫危机影响的结果,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外汇市场交易量同样大幅下跌,但未能在BIS的调查中体现。外汇交易品种结构的变化也佐证了这一点。即期外汇交易额从2013年的2万亿美元下跌至2016年的1.7万亿美元,但用于对冲或管理风险的外汇衍生品交易都逆势增长。

  第二,美元交易量依旧独大,人民币交易量和占比均大幅上升,凸显国际货币格局的变迁。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4月全球美元的日均交易量虽从4.66万亿美元降至4.46万亿美元,但占全球外汇交易的比重却从87%微升至88%。相应地,欧元和日元的交易量占比都有所下滑,凸显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依旧稳固,而欧元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显著冲击。与此同时,许多新兴市场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的占比显著上升,尤其以人民币交易量的占比增幅最令人瞩目,交易量大幅增长69%,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这与过去几年中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突出进展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英格兰银行的统计,2016年4月英国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份额相比2015年10月已经有所下滑。据市场估算,2015年10月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交易量的占比可能高达6%左右。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未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占比有望持续上升。

  第三,英国发生的外汇市场交易量和全球占比均下滑,未来前景不容乐观。从外汇交易的地域分布看,基于伦敦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的地位,2016年4月英国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占比高达37.1%,远超过排名第二位美国的19.4%。不过,从趋势上看,英国外汇交易的全球占比比2013年4月的40.8%显著下降。相应地,新加坡和香港的占比奋起直追,外汇交易量的全球占比分别从5.7%、4.1%上升至7.9%和6.7%,排名分居第三位和第四位。显然,两地的人民币交易量增长对市场份额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今年6月英国公投退出欧盟,未来英国在外汇交易市场的地位将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不过在短期内一家独大的格局不会根本转变。

  第四,大型交易商夺回部分市场份额,展现竞争推动着市场结构的变化。BIS的调查显示,大型外汇交易商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份额自1995年以来首次增加,并从2013年的39%增至42%。不过,“其他金融机构”依然在外汇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包括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买家。当然,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从欧洲货币的调查看,2009年前五大银行占全球外汇市场61.5%的市场份额,但2016年降至44.7%的历史低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