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故事47:一年之内苏轼收了两个弟子,晁补之和黄庭坚

 沉映香 2021-01-15

公元1072年,苏轼虽才三十七岁,却早已名满天下,士人争相与之结交,只要能得到他一语评价,立可扬名于世。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收了两名弟子,晁补之和黄庭坚。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山东巨野人。十七岁那年,父亲来到杭州做官,晁补之一同前往。目睹杭州的风景人物之秀丽,他写了一本《七述》以记之。

待到苏轼也到了杭州,久仰其大名的晁补之想拜入其门下。数次写信给苏轼之后,晁补之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将《七述》献给苏轼。

苏轼看过此书后,赞叹不已,评价道:“我可以搁笔了!”从此,晁补之的名声开始传遍大江南北。

为了增进学问,晁补之决定拜入苏轼门下,他也是苏门四学士中第一个拜师的。既然当了老师,苏轼也不含糊,经常与其通宵达旦探讨学问,晁补之也因此深受苏轼影响,比如此词: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十一月,苏轼奉命到湖州出差。湖州有一位苏轼的老朋友,名叫孙觉,杭州太守陈襄的弟子,也是北宋著名的学者,曾为《谷梁春秋传》作注,风行一时。

孙觉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黄庭坚的岳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此时已二十八岁,比晁补之年长七岁,在北京(今河北大名)担任国子监教授,已小有文名,对苏轼也是敬仰有加。

苏轼来到湖州后,孙觉拿出黄庭坚的诗文给他看,含有引荐之意。苏轼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称之为精金美玉,一段时间内逢人就夸黄庭坚必成大器,黄庭坚由此声名大振。

听闻苏大学士如此夸赞自己,黄庭坚自是受宠若惊,虽然还没有正式见面和拜师,已开始自称为苏轼的弟子。

黄庭坚是四学士中最年长的一位,只比苏轼小九岁,也是四学士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和苏轼并称“苏黄”,诗、词、文、书俱为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