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分分合合的历史关系原来是这样的!3分钟读懂泰州2100年地名变迁

 长庆wcqjs 2017-03-26




泰州古称海陵,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华夏,饮誉神州。

可是除了“海陵”,泰州在历史上还有过哪些名称呢?平日里,我们也许时常疑惑,我们的方言、习俗和海安、东台、如皋等地为什么会如此相似?这之间究竟有什么渊源?在这2100多年的历史里,泰州都经历了怎样的分分合合?


海阳

 古泰州南衔长江,东傍黄海,背靠淮河,江淮海三水际会,而泰州恰如耀眼的明珠浮出于三水之间。泰州成陆历史较早,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已有人类居住。

海阳是泰州最早出现的地名。先秦时代,海阳指江海交汇处长江北岸包括今泰州在内的一大片地方。从“海阳”二字可知,它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的。不过,海阳是地域名而不是行政建置名。

   

海陵县 亭间 吴陵县 吴洲

海陵县是泰州历史上设置最早的县。《舆地纪胜》说:“以其地滨海而高,故名海陵。”(卷四十),可见海陵也是以地理方位和地貌特征来命名的。早在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枚乘上书吴王刘濞的说词中已说到“转粟西向,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其中的“海陵”是见诸于史书最早的记载。

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以海陵古粮仓而得名

 

新莽时期(9至23年),海陵改称亭间(一说亭门)。古代称煮盐处为亭场,煮盐者为亭户,名为“亭间”或“亭门”。说明煮盐在海陵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海陵县县废。直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立。西晋末年,中原沦为战场。北方人口大批南下,海陵县也接纳了很多北方移民,在境内置县设郡。


唐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并以县设吴州管辖。四年后吴州废,恢复了海陵县的名称。《资治通鉴》说,唐光启二年(886年)海陵县有五万户居民。唐代是海陵县发展较快的时期。五代时兴化县、泰兴县、如皋县、静海制置院先后从海陵分离出去,海陵境域渐小,最后成为北接兴化、西界江都、南邻泰兴、东南为如皋,仅东北与海相通的格局。南唐设泰州后,海陵一直是泰州州治所在地。作为行政建置,海陵县历经汉唐宋元,存在1500年左右。

 

海陵郡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在海陵县东部增设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个县,并在五县之上设郡管理。 大概是因为它设在海陵县境内的缘故,  新设置的郡称为海陵郡

海陵郡到刘宋时境域扩大,增加了临泽县(故址在今高邮县东北)。萧梁时又有扩大,划进了海陵县,并将郡治移至海陵县。海陵郡一直保持到隋初。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诸郡”,海陵郡废去。同时,建陵县并人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在此之前蒲涛、临江二县已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海陵郡解体。43年后,唐武德九年(626年),宁海县又并入海陵县。从设置到废除,海陵郡存在172年。

 泰州出土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青釉双龙柄鸡首壶


 海陵郡的情况史籍记载很少,但从泰州出土的六朝瓷器量多质优判断,海陵郡经济状况当时处于上乘。


泰州 泰州路

南唐元年,在海陵县设置泰州。下辖海陵、兴化、盐城三县,后又增加泰兴、如皋二县和静海制置院。这就是所谓的“州建南唐”了。

 关于泰州命名的含义,曾在泰州任职的南唐吏部尚书徐铉,说是“取通泰之义”。所谓“通泰”,《周易·序卦》说“泰者,通也”,《汉书》说“泰者,通而治也”(卷三十六)。所以,泰州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名称。


       泰州首任知州褚仁规在《泰州重展筑子城记》碑文中说:“当州即汉朝旧海陵制邑也。自丁酉岁仲冬月奉敕旨改为是郡,莫不天文焕举,光数百载之镃基;地利显分,富一千里之黔庶。咸鹾赡溢,可为水陆要津,咽喉剧郡。是兹升建,为属勋贤。”这段碑文说明,海陵县之所以升为泰州,是因为海陵地处淮南东部水陆要津,盛产粮盐,民众富裕,将建置升格,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地利优势。


  泰州设置后,后周与南唐反复争夺,泰州成为后周的团练州。宋取代后周,统一南方,泰州军事价值减弱,遂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盐城改属楚州。金入占领中原。宋室南渡。淮南又一次成为军事对峙的前沿。出于军事考虑,建炎四年(1130年)以后,兴化、泰兴的统辖多次变更,绍兴十二年(1142年),泰兴县最终属扬州,淳熙四年(1177年),兴化县最终属高邮,泰州从此仅辖海陵、如皋二县。 


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


唐宋时,州县按其地位轻重,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宋代的泰州是“上州”,海陵是“望县”。

元代至元十四至二十一年(1277—1284年),一度设泰州路。这个“路”在元代是第二等地方行政区划,隶属于省,泰州路废后,泰州属扬州路,行政位置比宋时降低。明代改路为府。泰州属扬州府,从此不论有无辖县,泰州的行政位置均仅略高于县而已。明初,海陵县并入泰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如皋县改属通州,泰州成为散州,所辖范围大致是宋元时期海陵县的境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泰州不再与江海相通,泰州虽仍称“州”,但地盘只相当于一个县。

   

 自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泰州存在974年。尽管南宋以后泰州的行政地位日趋下降,但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并且人才辈出。

宋代煎煮海盐图


泰州是江淮间粮食生产地和集散地,也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南宋绍兴末年,海陵监的收入超过唐大历时全国盐赋总和。明代泰州分司所属10个盐场的盐产量,占两淮盐产总量半数左右,而且泰属盐引和通属盐引均在泰州制掣西运。由于盐务繁盛,木行业、造船业、过载业随之兴旺。


    作为行政建置的泰州废去后,泰州这个名称一直作为城市名称存在,不过所指范围并不确定。除指泰州城区外,有时也指原泰州境域内所有地方,实际成了一个泛指的地名。 


泰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治所和境域不变。泰县历时前后不到38年,颇为戏剧性的是一度有三个县政府并存分治。

 

    民国期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辛亥革命后,泰县先设民政长公署,后改为知事公署,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泰县建立县政府此为国民党领导的泰县县政府。

黄桥决战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新四军为了东进抗日,与韩德勤部在泰兴黄桥决战,并乘胜攻占泰县海安、东台等处,在海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亦称泰县县政府,管辖范围为泰县东部及如皋西部。这是中共领导的泰县县政府。

民国三十年(1941年),驻防泰县的国民政府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为抗日率部到里下河地区打游击,国民党泰县县政府随之转移,从此仅管辖下河地区部分农村。李部撤离,泰县县城沦陷,伪政权成立,使用的也是泰县县政府的名义,但管辖范围很小,局限于县城及近郊,这是汪伪泰县县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县政府返回泰县县城,汪伪县政府逃散。  


1949年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的群众夹道欢迎我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渡江参战部队老照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泰县县城解放,国民党泰县政权终结。1月22日,泰县一分为二,城区新设泰州市,农村仍设泰县,县治姜堰。泰州市与泰县原本一体,分开后仍然关系密切,入们常用“两泰”统称,也算是理所当然了。

泰州市 泰州县

 60年代泰州县苏陈三轮车分会工资收据一张


泰州市设置时仅辖城区六个镇,境域很小。以后不断调整,至1996年撤市建区,大小调整累计21次。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两次与泰县合并,又两次分开。第一次与泰县合并是1950年5月17日至同年10月7日。不足四个月即分开。合并后称泰县,县治泰州。第二次合并在1959年1月5日,合并后称泰州县,县治还是泰州,1962年5月24日分治。泰州市本是县级市,合并后称县,对它并没有特别大影响。泰州市、泰州县,都是以“泰州”作为专名再加“市”或“县”组成的地名,说明“泰州”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早深入人心,“州”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当作行政建置的名称了。

    

泰州行政区

 1949年5月,华中第一行政区奉命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设专员公署,下辖泰州市、泰县、泰兴县、靖江县、东台县、台北县、海安县、如皋县,专署驻泰县,受苏北行政区管辖。次年1月,苏北行政公署移驻扬州,同时,扬州、泰州两行政区合并,称泰州行政区,专署由泰县移驻泰州市。下辖市县也作了调整,为两市九县,两市是泰州、扬州,九县是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仍属苏北行政区领导。泰州行政区管辖范围之大,超过南宋以来的泰州。

泰州行政区民国临时股票


1952年底,苏北、苏南两行政区与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1953年1月,泰州专署撤销,改设扬州专署,驻扬州市,泰州行政区改称扬州行政区。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置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扬州市改为省管辖,泰州划归扬州市管辖。

      1985年1月1日起,泰州实行计划由省单独列户管理,省各部门在安排计划时,分别计算扬州、泰州两市的指标。下达计划时,在扬州市的总额中,列出其中泰州市的计划指标数。计划体制的这一改革,为泰州市创造了一个稍微宽松的政策环境,给泰州市增加了一些活力,对以后泰州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泰州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201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至此泰州市下辖三区三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



参考文献:《泰州印记》《泰州地方志资料选辑》

图文编辑:豌豆姑姑


     感谢热心网友昨天以来的批评指正和积极建议,综合网友意见《品泰州》对昨天文章出现的失误不完善和进行了更正,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凡昨天在该文留言和提出建议的网友(无味的芥末、卢卡斯、呀,唐唐、蓝喉、一生平安、MEK、老当益壮),请在后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您将获得由品泰州赠送的泰州大剧院4月3日赖声川话剧门票2张。

真诚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