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首削周王朱橚而不是燕王朱棣?

 昵称413468 2017-03-27

建文帝即位后,削藩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面对藩王们的嚣张气焰,建文帝别无选择,决定迅速采取措施,坚决控制事态的恶化。于是他不再犹豫,迅速走近原来与自己削藩主张十分接近的武力削藩派。

>

有一天朝毕以后,建文帝叫住了黄子澄,开口就问道:“先生,您还记得当年在东角门说过的话?”黄子澄马上叩首回答说:“臣实不敢忘!”

原来,朱允炆在当皇太孙的时候,曾在明皇宫的东角门与老师黄子澄有过一番对话。朱允炆问黄子澄:“现在各地的那些藩王叔叔们拥兵自重,他们中好多人都有不法之事,先生你说怎么办?”黄子澄回答说:“您的那些藩王叔叔所拥有的王府护卫兵力,只够他们自守,不用您过分焦虑;倘若他们真的发动叛乱,我们中央将掌控的全国军队开赴过去,看还有谁能抵挡得了?”

接着,黄子澄又给朱允炆讲了汉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故事。最后他总结道:“汉朝叛乱七国的实力不是不强,但最终它们都灭亡了。中央与地方藩王之间固然有实力大小、强弱的差异,但最终鹿死谁手就在于顺理还是逆理,中央讨伐地方藩王,理顺得很,那就必然会胜利;而地方藩王反叛朝廷,这个理是不顺的,他们必定要失败的!”皇太孙朱允炆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现在皇帝重提当年东角门密议削藩之事,他就马上明白应该怎么做了。黄子澄赶紧去找齐泰,皇帝曾命他与兵部尚书齐泰同参国政。

此二人都是坚定的武力削藩派,然而对削藩从谁身上下手却产生了分歧。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诸藩之中燕王朱棣势力最强,年龄最长,危险也最大,理应从他这儿先下手;燕王一除,其影响就会威慑到其他诸藩,这叫杀鸡给猴看,那些实力与智谋都比不上燕王的藩王们就会乖乖地就范。”

可黄子澄不这么看,他认为:“燕王为人阴险,城府很深,凡事从不轻易露于人,要想先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很难;再说,燕王这个人在他的藩地北平已经呆了近20年,树大根深,他跟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作战经验很丰富,如果朝廷从他身上下手,万一胜不了,或打了个平局,这朝廷的脸面不知会搁到哪里去?弄不好其他藩王就会乘机作乱,那时天下之局面就无法收拾。所以现在倒不如先从其他弱一点并有很多非法越轨行为的藩王身上入手才好。”

黄子澄进一步分析:“先帝在时,周、齐、湘、代、岷这几个藩王就有很多的劣迹和不法行为,如今他们又在燕王暗中煽风点火下蠢蠢欲动,从这些藩王身上下手可谓师出有名。而要在这些藩王当中再选择一个最佳的下手对象,那就是周王朱橚了。”

原来,这周王朱橚可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棣最亲的兄弟只有这个周王了,其他所谓的兄弟都隔了一层——同父异母。而周王从小行事任性,到了开封藩邸后又曾偷偷溜回老家凤阳,遭到朱元璋处罚。另还有人讲他在燕王的唆使下暗中图谋不轨,因此,削藩从他这里下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全局来看,朝廷一旦对周王采取了行动,这就等于把燕王朱棣的手足给剪除了,朱棣肯定会有所反应。要是燕王出兵来救,那朱棣自己也就成了谋反者的同谋了;如果他不出兵而是出面为周王说情,则如同谋无异。以朱棣的性格,他是不会不采取行动的,所以到时无论他怎么做,朝廷都有收拾燕王的理由了。

黄子澄说服齐泰后,两人第二天上朝寻机上奏给皇帝朱允炆。朱允炆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就让他们照此实施。

黄子澄跟齐泰正等待合适的机会下手时,这机会说来就来了。原来,周王府里有人出来告密,说周王朱橚在密谋造反。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告变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位教子无法的周王朱橚的亲生儿子朱有爋。

周王次子朱有爋上告周王谋反,建文朝廷听说后喜出望外,这样的事情来得太及时了。建文帝于是命令齐泰和黄子澄迅速着手处理周王谋反的案件。

建文君臣经过反复商议,决定派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带兵北上,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给周王朱橚来个突然袭击,确保削藩首战能够胜利。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即建文帝上台后的第三个月),建文朝廷放出风声来,说是接到北方密报,蒙古地区的一些北元残余势力最近有南向的迹象,为加强北方防务,防止北元的南侵,今朝廷决定派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军北上。

建文君臣的这出戏唱得还真不错,李景隆军队一路向北,周王朱橚没有什么疑心,因而也就没有做好负隅顽抗的准备。但当李景隆的军队经过开封,快要走过时,他们突然转向,迅速包围了周王府,当时周王朱橚一下子傻眼了,乖乖地束手就擒。

李景隆马上取出皇帝朱允炆的诏书,当众宣读。接着就将周王府一行人押往京师南京,周王及其诸子被废为庶人,流放到荒远的云南蒙化并被关押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