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

 一龙养生 2017-03-27
明医公开课第390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承淡安

编辑:大黄


灸法在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患中的应用验案


法是以特制之艾绒及艾绒制品,在人体表皮一定之部位,即经穴点上燃烧或熏灸,发生艾香与温热之刺激,通过经络以温通气血,调整生活机能,增进身体抗力,而收治病之疗效,及预防疾病的一种医术。


气管炎(燥咳之类)

原因

由于感冒或麻疹所引起,或其他急性传染病之续发。

症状

本病之主症为胸腔内作痒,频频咳嗽。有时微有热度。小儿最易感染。

疗法

以旺盛全身之血行得汗止咳为目的。

灸穴

大杼、肺俞、天突、三阴交。以上各穴,每日用念盈药条熏灸。

*念盈药条即以艾绒铺纸上,绒内和好药末,卷成烛形于穴位上熏灸的药条灸法,系笔者为纪念先父利人之功,故名为念盈药条。

调护

摒除油腻食物,多饮热水,覆被出些微汗。

预后  良

治验

患者王如金,男,50岁住邵武南门外,1954年春来诊。咳嗽月余,系感冒引起,经用念盈药条灸肺俞、气海、足三里,两次稍愈。第三次灸肺俞、风门,痊愈。


急性支气管炎(重伤风、风温咳嗽)

原因

由于感冒、鼻炎或喉头炎之波及所致。其他如吸入刺激性之气味、灰尘,麻疹、伤寒、流行性感冒等亦可引起。

症状

本病之主症为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频频,咳时震动胸腔作痛。初则咯痰少而粘稠,经过三数日咳出黄脓痰后,症状减轻,逐渐自愈。亦有全身倦怠、不思饮食、呼吸频数等症状。亦有体温上升转成肺炎者。

疗法

以消炎发汗为目的。

灸穴

头痛、恶寒、发热、咳嗽者,念盈药条灸大椎、风门、肺俞。喉痒咳甚者加灸天突、三阴交。日灸一次,重者须先针后灸,或助以药物。

调护

摒除油腻饮食。

预后  良


慢性支气管炎(老咳、痰饮咳嗽)

原因

本病有由急性移行而致者,有由烟酒过度而致者,亦有因心脏病引起之肺癖血而致者。总之,支气管久受某种刺激为本病之原因。

症状

本病之主症为咳嗽,每在清晨或晚间为甚,白天较稀。咳时初则不畅,痰难咳出。经过若干次之咳逆,排出多量之粘稠泡沫痰,始感轻快而咳停。稍重者,喉头有笛声,呼吸感有困难。重者,往往在咳嗽时不能平卧,必须起坐。

本病发生于寒令为多,或于气候骤变,季节更换时发作。在病名上,以咯痰少而稠粘者名干性,有多量粘痰排出者名单纯性,有稀薄透明之浆液痰者名浆液性,咯出之痰有腐臭气者名腐败性

疗法

本病名称有四,而疗法则一。治疗以加强肺气,旺盛血行,增加营养吸收,以达止咳化痰之目的。

灸穴

身柱、肺俞、灵台、天突、脑中、脾俞、中脘、足三里、丰隆。每日各灸米粒大艾灶5-7壮。病家畏痛者,可用念盈药条熏灸。能灸治2-3个月以上,平日再注意摄生,可以持续数年不发,且少发生感冒等症。

调护

胸背部必须经常保暖,屏除冷饮、烟酒,避免刺激性之饮食。

治验

1930年,余治一望亭殷埂上钱氏之痰饮咳嗽,病起于产后着寒,咳嗽经年不愈,咯痰稀白,咳甚于夜,终宵不得安枕。为灸肺俞、天突、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四次而愈。

又,患者张老太63岁,住苏州市调丰巷38号。症状:咳嗽,不能卧,已四年余,咳而痰少,夜间与天明则甚,自觉中脘部有气上冲。治疗:1952年12月9日,念盈药条灸肺俞、身柱、足三里、中院。12月10日,同上灸治,12月12日,气平能卧,同昨灸治。嘱伊回家自灸,痊愈。


支气管扩张(痰嗽、湿痰)

原因

本病多为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肺萎缩等病之续发,老年患者为多。

症状

本病之主症为痰多易咯。每于清晨起床时,先略有痰嗽,继即咯出多量之痰,间有夹杂臭气者。其痰若放置盂中,少顷分为二层,有臭气者则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黄绿色浆液,下层则为颗粒状之脓块,而无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

疗法

以健肺祛痰,旺盛血行,与加强营养之吸收为目的。必须久灸乃效。

灸穴

肺俞、督俞、脾俞、丰隆、中脘、气海、足三里,每日用小艾炷各灸3-5壮。或用念盈药条灸治。

调护

参阅上条。并须注意休息,思想开朗,增进营养,不能劳力。

预后

作长久之灸治有良效。


支气管喘息(喘促、气喘、哮喘)

原因

本病之真因迄无定论,综合诸说可分别为四:一为遗传;二为由于呼吸中枢之病变,发生副交感神经紧张,使小支气管发生收缩而致者;三为由于支气管之粘膜急性肿胀,刺激副交感神经而起;四为神经性,每由吸入某种香气而触发,或由其他疾患之反射而引起。总之,皆由于副交感神经之紧张而发生。

症状

本病之主症为多数于夜间突然发作,白天发生者较少。发作时呼吸异常困难,肺体膨胀,胸部紧迫,喉头喘鸣,发出笛声及鼾声。颜面苍白或带青色,甚至手足冰冷,全身冷汗,脉搏频数,间有咳时咯出多量之白痰者。发作持续之时间不一,有1-2小时者,有持续数日者,有日发者,

有一月数发,或数月一发者,极不一致。患者以10-20岁左右之人为多。

疗法

以平衡与旺盛血行为目的。发作时宜针治。发作停止一周之后,宜连续灸治2-3个月,有持久不发之良效。

治验

杭州社员陆丽滨:余多病,自幼即患哮,每岁必发。发时痰声辘辘,多而胸闷,夜间不得平卧。平时则脚软无力,脉弦面黄,精神疲倦。窃思哮咳发时,病灶虽在肺,而致病之源实在肾,补肾健肺,或可治愈。遂于去冬灸肾俞50壮,肺俞10壮,脾俞10壮,并灸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为助治。初灸时心微烦躁,口渴唇红,知系火力太盛,乃服知母、生地、玄参以清火。连灸3次,灸后精神渐佳,面有光泽,食量大增。十余年之痼疾,每年春季必发者,自去冬(1932)灸后,今春竟不复发。饮水思源,深感承师之赐。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