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也能学会李笑来,采铜和成甲的读书法

 生财大掌柜 2017-03-27

1,读过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读了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曾经也这样困惑过。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今天早上,小六领读《好好学习》时,让我们同时参考李笑来老师,采铜老师和成甲老师的读书方法。以下是我对这三位老师的读书方法的总结。


2,李笑来老师:精读,不是叫你每本书都精读


李笑来老师的读书方法的核心是“精读”。

在我看来,李老师的“精读”,是阅读好书时,把书中的精华都吸收,内化后学以致用,而不是什么烂书都精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理解速度,而不是阅读速度。

对于看书,我曾经也很迷茫:2015年,我看了两百多本书。但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多大进步。

后来,经过深刻反思,我发现有一个原因是:什么书都精读。

15年,我经常在自助图书馆借书。有时,只因对书名感兴趣,就借来读了。借了之后,才发现有些真是烂书中的战斗机。但是,我还是坚持从头到尾精读。读完之后,我的收获几乎为0。

于是,我向高人请教。他教我运用李笑来老师的“精读”法:好书才精读。他调侃我道,是有多想不开,才会把一本烂书精读?


3,采铜:读书四步法,你值得拥有


采铜老师的读书四步法是:


一,提问:读书前先四问自己。


一问自己,问什么要读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以终为始。

比如读《小强升职记》,我会先问自己,我是希望跟他一样升职吗?书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升职呢?

二问自己,通过看这本书,学到了什么?教是最好的学。

今年1月份,完成“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后,我把这15本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于1月20号在disc社群做了分享。

分享后,得到的反馈远比我想象中好,直到现在,都还有朋友问我要分享的音频文件,我自己也因此不断精进。

三问自己,书中有哪些知识是不懂的。

我习惯把不懂的部分写在笔记本上,之后上网问度娘,如果还找不到,再去请教高人。

四问自己,书中哪些内容有价值,不能轻易获得答案,值得长期去探索的。

曾有人在知乎问采铜老师,“为什么好人会变坏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长期探索。采铜老师的回答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学会独立思考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二,解码:破解有三层次。


(1)这本书讲了什么?

举个栗子,阅读《瓦尔登湖》,我们起码要知道,作者讲的是要摆脱物质的束缚,要有个人的精神追求吧。

(2)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书?

举个梨子,《白说》是一本讲述生活哲学的书,越能运用哲学来过日子, 你会越过越好。

(3)这本书是如何实现它的价值的?

举个李子,《把时间当朋友》是一部启发心智的书。如果你看了这本书后,能提升自己的心智,这本书就功德无量了。


三,操练:实操有三法。


(1)写作:不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都是耍流氓。

我以前看完书,也不喜欢写读后感这些。觉得自己都懂了,也没什么好写的。但光看不练,知识不坚。

有一次,有位朋友问了我《三国演义》里面的几个简单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他补刀道:“你真的看了这本书吗?怎么跟没看一样。”

受到刺激,我之后看完书都会写作输出。因为文章会对外,自己也不好意思写的太烂。我会边写边思考,怎么让别人读了我的文章也有收获。越思考,我学到越多。

(2)游戏:当运用知识像玩游戏一样有趣,何愁学不会?

在《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中,小六介绍了一款“forest”的时间管理app。你在里面设定“专注25分钟”,这段时间不滑手机屏幕的话,树木就会长得更帅,如果滑了,树木就会变得枯萎。

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所以不管手多痒,都能忍住在这25分钟内不用手机,做事的效率变得更高了。



用forest这个app管理时间

3)设计:学会知识的套路很深,设计帮你看得更真。

读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我按照渴望的“dream house”设计自己的房子。于是,只留下怦然心动的物品,其它不怎么用的就扔扔扔。


四,融合:知识间的连接有三类方式。


(1)迁移:朋友胡灿学习完disc理论后,把《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生涯四度”融入disc的四维度中,这就是知识迁移。

(2)印证:读完《番茄工作法图解》后,我反复做了很多次测试。验证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40分钟,45分钟,哪个是保持专注的最佳时间段。最后,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是25分钟,其次是20分钟。

(3)互补:《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中,作者认为要提高写作,要多看“哲学,逻辑和心理”三大学科的内容。后来看其它书时,我发现很多作者都是这三方面的高手。知识的互补,让他们写作时如虎添翼。为了提升写作的水平,我现在很努力的学习这三个学科。


4,成甲:学好临界知识,走遍天下都不怕


成甲老师的读书方法是跳读法,主要学习自己想要的临界知识。

你读书时,是不是会从头读到尾?

我曾经就是这样,读完了一本书,却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

后来,我去请教高人。他教给我跳读法,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只需读完这部分,找到解决之道,剩下的能吸收到多少是缘分。

我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有了主次之后,读完一本书后,不再那么健忘了。

而对于临界知识,读完《好好学习》后,我学会了用黄金圈思维多问几个why。在不断问自己why的时候,有些事物的底层规律慢慢就能找出来了



得到成甲老师点赞,开森!

5,殊途同归,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经过反复试验,我现在的读书方法主要是:挑好书精读,带有目的性去读,以输出分享为前提去读,边读边多问why,掌握临界知识。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