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定规矩,你要这样做

 小猪电子业 2017-03-27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养育一个有规矩的孩子,或许是很多家长所期望的。

在生活中,大人们最揪心的是孩子与父母对着干,被孩子闹得不知所措,苦不堪言。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孩子的“不听话”或者“不服从”,可能会让很多家长颜面尽失。因为遇到孩子叛逆的时候,很多父母普遍认为:一是孩子必须服从自己;二是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乔治.M.卡帕卡认为,引发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六大因素,即家长的态度与心理预期、家庭的内部冲突、外界压力等。以心理预期为例,不少家长以为孩子的行为是故意的,认为孩子明知应该怎么做,却故意跟家长对着干。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叛逆行为只不过是他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副产品”。例如当孩子沉浸于自己的玩具世界中时,家长硬要带孩子出门,孩子多半会以哭闹的方式抗拒。即使大人对孩子下了五六次命令,孩子依然会我行我素。乔治.M.卡帕卡说:“家长越是急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越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碰到这样情况,父母的心态显得非常重要。世界上并不存在让“熊孩子”瞬间变乖的特效药,所以父母首先要学着控制自己情绪,保持冷静,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面对孩子。大人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指望孩子一味盲从家长的权威,“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孩子有抵触情绪是很正常的。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别急着追问“孩子究竟怎么了”,而要多想想“我该做些什么”。


那如何跟孩子定规矩呢?我们可以借用乔治.M.卡帕卡介绍的九大法则:面对面说话、告知可能的后果、面壁思过、列任务单等,它们彼此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这些法则中,第一条是如何跟孩子定规矩。乔治.M.卡帕卡认为,“定规矩要简单、具体”,要想定的规矩有效,则需注意三个要点:“提醒孩子看着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站在旁边看结果”,这也是制定规矩的三步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吸引孩子的最有效方法是叫孩子的名字,要注意眼神的交流,近距离地发布命令;在与孩子说话时,态度要温和尊重,语气要坚定;切不可以自己的威势给孩子制造过多的强迫感,更不可大吼大叫,也不要以央求或询问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不要跟孩子争辩,直接告诉孩子要做什么即可;家长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只需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大约持续15分钟),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不可忘了表扬孩子。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要不要实行惩罚呢?我们可以给孩子一点“小惩罚”即可,例如“没收玩具一天或几天”、“今天不许看电视”、“今天不能吃零食”、“提前半小时上床睡觉”等等,其目的是要让孩子从中汲取教训。但大人在执行后果的时候,绝不能迟疑,要坚决、果断,切不可用极端手段恐吓孩子。即使孩子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回心转意”,大人也不能心软,切不可“朝令夕改”。但如果孩子的表现确实不错,就要当场表扬他,具体说出他好在什么地方。假如孩子发脾气时爱打人,越闹越凶,大人不仅要保持冷静,而且要让孩子面壁思过。等到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大人只需告诉孩子为什么被面壁思过,无需训斥或说教。


我们知道,惩罚是逼不得已的策略,有时候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效果,倒不如与孩子“约法三章”,而且越早越好。设计的任务清单须简洁明了,刚开始时只能布置以天为周期的任务,所列的任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水平,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设计积分点。但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完成了任务,大人还是给他相应的积分点,不能因此而收回他的积分点。久而久之,孩子的自觉力也能不断增强,还能使孩子做作业又快又好。

总而言之,父母在与孩子定规矩的时候,要遵循一种爱的、积极的养育法则,其前提是大人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定的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以奖励为主,尽可能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这也是正面管教的一项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