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人话 讲二十四史【商朝篇】051、杀不杀?

 金色年华554 2017-03-27

读遍史书,我算是总结了一个规律:凡是鸿门宴,一般还是杀掉的好。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每每出现类似桀囚禁汤,以及鸿门宴之类的博弈,放生的那一方,也就是强者,往往都要倒霉(一般也只有强者给弱者摆宴的,弱者给强者摆宴适用于宫廷政变)。

比如说:

桀囚禁了汤,没杀,最后夏朝灭亡了。

纣囚禁了周文王,没杀,最后商朝灭亡了。

项羽请了刘邦,没杀,最后西楚灭亡了。

更始帝放过了刘秀,没杀,最后反正他败了人家胜了。

曹操放走大耳朵,没杀也没继续囚禁,最后麻烦没完没了。

……

黄四郎放走了张麻子,没啥,最后惨死碉楼。

蒋公放走了毛委员,没杀,最后灰溜溜地撤出了大陆。

近人评价蒋校长有个段子非常深刻,叫“民主无量独裁无胆”,一言以蔽之,就是喜欢装逼。其实青天白日党什么勾当没做过?暗杀玩得头头是道,结果真要让他杀人的时候偏偏就不敢做了。我们假设一下,那时候他要是真把毛委员给做掉了,我党有谁能堪当年之大任?

就事后的历史来看,二代肯定是最有能力的,但是当年的他资历不够,肯定不能服众。领袖只可能是一代集团里选,刘副是管党务的,总理又偏于执行命令,老总当年的威望最高,但能力又比较单一,总之胜利终究是我们的,但是大陆却不一定要丢在校长手上。

有时候真不要小看了突发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想当年罗马消灭民主制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凯撒遇刺硬是将这个过程推迟了17年;日本战国已然接近尾声,织田信长之死也硬是将这一结局推后到34年后——就这点时间,足够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了(能混到权力巅峰的,年纪大多不小,尤其在中国)。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就在于得势的一方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能驾驭好局面。但是如果历史发展到你不得不通过一场阴谋来解决问题时,那就已经说明形势已经蛮严重了。将祸患消灭于未然,实为上之上策。

比如桀要是现在做掉了汤,以时下商族之实力,显然不足以推翻夏朝。当然你也会说这就是激发矛盾了,没错,这确实是激发矛盾,但是咱们要这么想:

如果商族是有逆反之心,你今天就是放回了他们的领导人也是永远不可能得到他们原谅的,所以终将有一战,那么何不先打乱他们的领导班子呢?

而如果商族没有逆反之心,那么你就是杀了他们的领导人,他们也不敢说什么,那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桀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囚而不杀来吓唬汤,让他乖乖听从自己的调遣,别再搞什么小动作——他当然不可能有一个人反对自己就杀一个,那是杀不尽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汤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吗?

这就要考验桀的战略眼光了。

不是每个对手,都是能与你争天下的。所谓大势所趋,在政治上往往表现得很简单:不是刘邦就是项羽夺得天下,不可能是田横、英布甚至韩信之流;不是南朝就是北朝能统一中国,不可能是柔然、突厥等国;不是国就是共能赢下革命,不可能是什么民主党派。

公元前17世纪时候的东亚政局情况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能风光横扫天下的,不是正统的夏朝,就是无敌于天下的商族,这已经是明摆的事情了。或许除掉商确实要伤筋动骨,甚至最后为他人做嫁妆,但是大家都是活在当下的,有一个麻烦摆平一个就OK了,自古无不灭亡的王朝,能不砸在自己手上就行嘛!

但是桀最终还是将汤放了回去。史书说是伊尹等人利用了桀贪财好色的弱点而进贡了一堆的美女宝贝,最终“感动”了桀——这是扯淡。真正打动桀的,是对汤的侥幸心理,是对自己小聪明的自负情绪。在他看来,汤是不值得一提的,吓一吓,就一定会继续服服帖帖做自己走狗的。

然而商在离开夏台的时候却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后这里便是我的母校,而我,就是‘夏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