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影像5--痴呆罕见类型-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范爹 2017-03-27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特征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内脏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本病于1968年首报。

BRAIN》报道了57例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 NIID),作者将NIID分为散发型与家族型。散发型在51-76岁起病,病程1-19年,绝大多数是痴呆为首发和主要症状(94.7%)瞳孔缩小和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多见,部分患者出现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如震动觉下降,有时下肢麻木感。震颤、肌强直和共济失调亦可出现。26.3%的散发性患者出现行为异常如激惹,失用,沉缅赌博,去抑制行为。癫痫大发作(13.2%),意识改变多见(39.5%,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21%患者出现亚急性脑病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和意识改变,经急诊入院,脑脊液排除病毒与细胞感染,MRI发现脑局灶性脑水肿伴有强化(图1),大剂量甲强龙冲击可改善症状,消除水肿和强化。患者执行功能慢慢下降,部分患者出现木僵状态。65.5%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肌电图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受影响。
                             图1



MRI可见明显的白质脑病,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至脑回根部,病灶弥漫且对称。FLAIR上示高信号边缘较模糊,额叶明显。皮髓质交界处DWI呈高信号。疾病初期,额叶皮髓质交界处见小片状高信号,随病情进展,高信号沿着皮髓质交界区逐渐发展,但即使在晚期亦不会累及深部白质。

                                                   图2



图3


作者根据临床症状将NIID分为痴呆起病和肢体无力起病二种类型,前者40岁后起病,绝大多数病例以痴呆为首发症,部分出现轻度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共调失调,震颤,肢体强直,无肢体无力主诉,和感觉异常,但存在亚临床神经损害。

后者起病16-39岁,下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随年龄增长,肢体无力渐发展,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发展。痴呆和白质脑病相对轻,病程20年,还不出现。部分患者,整个病程中不出现痴呆。但MMSEFAB轻度下降,无共济失调,震颤或肌强直。

家族型两种类型均有。

临床无特异性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