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談董氏奇穴之光明人皇與十四經交信復溜三陰交之關係

 dlhz49 2017-03-27

談董氏奇穴之光明人皇與十四經交信復溜三陰交之關係



董氏奇穴下三皇、光明穴的定位及與三陰交復溜交信的關係,是研究董氏奇穴必須了解的前提,浮動取穴(人皇或為現行之三陰交或在三陰交上一寸取穴。董氏光明穴則或取復溜或取交信),印證了董老師的高明,對於古法取穴有深層認識(董老師並不是每個穴都浮動取穴),學生尊從取穴也證明了得到真傳,可惜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也不發問,就任意批評,這些人可以說並不懂董氏奇穴,關於奇穴下三皇光明與十四正經穴復溜交信三陰交之間的關係與定位,下面這一篇短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臨床用針,要求穴位準確。如何正確取得穴位,《標幽賦》曾說:「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但針灸俞穴之發現取名定位時間及書籍所記並不盡同,隨著時代推移發展,經過醫家之實踐認識,絕大多數的穴位已漸趨統一,在我的針灸經穴學中並列有《針灸大成》及《金鑑刺灸心法》兩種取穴法,兩書同一穴位就有很多相異之處。但我的書中另附有一段『體表定位』取穴,方便捨尺寸而以體表組織型態定位正確取穴,因此出版後三十多年來未做更動,此書也被譽為二十世記最佳之針灸經穴學。


目前以體表組織型態定位取穴,還是有幾個穴位有著爭議,如交信復溜三陰交等就是其中之一,董師之光明穴或取交信或取復溜,與貼筋貼骨治證之不同的體應有關,實則也與此兩穴取穴歷代諸書頗有分歧有關。董師之人皇與三陰交作用及位置相仿,但常以浮動上下取穴,亦與此穴取穴歷代諸書分歧有關。


董師之此一取穴法,我在四十多年前跟董老師學習時即已看出端倪,老師要我去翻閱歷代諸家對復溜穴位的記述即可明白。並說:自己領悟,到時候才教出去(非其時勿教)。師教如禪,不必問,不需問,要靠自己去悟。今年五月間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講課期間,與學員醫生問答及課後交流頗為密切亦頗具深度,學生多能理解人皇在三陰交或上或下之意,以及奇穴光明或取交信或取復溜之意。這就表示已是公開更多要點關鍵的時候了,當即以太極倒馬及體應為中心講述奇穴。七月初在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班講授易理中醫,更是公開了不少奇穴臨床應用的秘訣。這裡就根據主要針灸文獻及資料存在分歧之處對復溜穴位置作一探討,使能更了解董老師取用人皇光明的方法與原則。
以下就以復溜穴之位置為中心做探討,旁及交信及三陰交。


復溜穴首見於《靈樞》,屬足少陰腎經,為本經之經穴。《靈樞·本輸》云:「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意即復溜穴在內踝上二寸之動脈搏動之處,明代以前的針灸文獻如《甲乙經》、《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所載亦如是。此處之動脈,當指脛後動脈,由於動脈在人體分佈上的差異,和古代醫家各自實踐經驗的不同,故而有云在內踝上或內踝後上之分。因而所載有踝上二寸,除踝二寸或一寸等不同論述。再看下列諸書對復溜位置的記述:
《針灸大全》:「在內踝上二寸」。
《神應經》〉:「在內踝上,除踝一寸,踝後五分,與太溪相直。」
《針灸問對》卷之下: 「踝上二寸復溜停,溜前筋骨取交信。」
《針灸聚英》卷一下《針灸大成》卷六均謂:「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二穴只隔一筋。」
《類經圖翼》七卷:「在足內踝後上,除踝二寸,陷者中,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筋。」
《循經考穴編》:「穴在內踝上二寸陷中。」又說「注:此陰交微前些,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條筋耳。」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下簡稱《金鑒》〉:「從照海行足內踝後,除踝、上二寸許,前傍骨陷中。」在《金鑒》交信穴條下則說:「從復溜邪外上行復溜穴之後,二寸許傍筋旁。指出交信在復溜之後。」
《針灸集成》卷四:「在交信後五分,與交信並排。」


縱觀以上文獻所載本穴位置,有各種說法:
1.在內踝上二寸動脈中者,(《靈樞·本輸》《甲乙經》《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太平聖惠方》《針灸資生經》)
2.在內踝後除踝二寸者,(《類經圖翼》)
3.在內踝上除踝一寸者,(《神應經》)
4.前傍骨是交信者, (《針灸問對》)
5.前傍骨是復溜者,(《針灸聚英》《類經圖翼》《循經考穴編》《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


可謂眾說紛云。言「前傍骨是復溜者」,反較「前傍骨是交信者」更多,與現今一般書多言交信在復溜之前大異其趣。
今再以張景岳之《類經圖翼》所載三陰交、復溜,交信為例,探測其所述位置,它說:
「三陰交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
「復溜在內踝後上除踝二寸,前傍骨是復溜」。


二穴一說在踝上,一說在踝後上。其踝尖至踝之後緣一般有七八分至一寸之距離,然其說二穴均謂在脛骨之旁,其理難通,
又其所述之交信穴「在內踝上二寸(未言除踝)、少陰前、太陰後,筋骨筋。」這裡也來與復溜對比一下,復溜在內踝後上,交信穴在內踝上。又云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如此:言在踝後上之復溜穴反在前,言在踝上之交信穴卻在後,豈不自相矛盾。同時其云復溜在除踝二寸,交信在踝上二寸,果如斯言,則交信當在復溜之下一寸處.又怎能說「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呢?


試再以《醫宗金鑒》所載此三穴之位置來比較看看,它說:
「內踝、踝尖上三寸,夾骨陷中,三陰交穴也。」「
從照海行足內踝後,除踝上二寸許,前傍骨陷中,復溜穴也。」


由此觀之,其所述二穴之位置,三陰交在踝尖上三寸(即除踝二寸),復溜除踝上二寸(即踝尖上三寸〉許,據此復溜穴與三陰交穴實或同一水平,若根據踝尖至踝之後緣一般有七八分至一寸之距離,則復溜穴當在三陰交之微上方。而交信穴條下則說:「從復溜邪外上行復溜穴之後,二寸許傍筋旁。指出交信在復溜之後。」


如此則交信穴就更難確定其部位了。如書所載:「復溜斜外,上行復溜穴之後,二寸許後傍筋,交信穴也。」。考此穴以復溜斜外,上行復溜之後,似與復溜穴相並,則當為在三陰交之上。其云:「二寸許後傍筋」之「二寸許」,是除踝上二寸許?還是在復溜穴後之二寸許?其義似不明,故其定位實難以此為准。


雖然存在這些分歧,但總要給出一個固定位置,方便取穴及安排其他穴位位置,目前一般似以《神應經》所言:「在踝上..除踝一寸,踝後五分,與太溪相直,」也就是說在踝尖之上兩寸踝後五分,與太溪相直取復溜穴。
交信位置首見於《素問》,屬足少陰腎經,為陰蹺之郄,其部位據《甲乙經》所述:"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此穴在少陰太陰兩經之間,前有脛骨,後有比目魚肌之肌腱,諸書多定位在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復溜穴前。然終究不知《針灸聚英》《類經圖翼》《循經考穴編》《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等書何以要說「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


由於存在上述分歧,而董氏奇穴三皇穴取穴係根據區位取穴,因此人皇或為現行之三陰交或在三陰交上一寸取穴。光明穴則或取復溜或取交信,則係根據體應作用而取穴。在復溜及交信範圍內針刺,皆能作用於眼目,故稱董氏光明穴。其它還有地皇穴也是浮動取穴,可以參看上述諸書,這裡就不再多述。

三皇之上穴一般以天皇副穴爲主,位置很確定,天皇直下一寸半,距脛骨有五分一小指距離,並不貼骨。然后取人皇。地皇亦浮動取穴,或在人皇上三寸,或在腎關下三寸。是一組脾肝腎皆治的集合穴。能治之病症病種極多。


董氏奇穴的幾個浮動穴位,頗有深層意義。師學如道,無意無必無固,非常名非常道,乃是真道。浮動取穴主要是區位取穴,三皇穴即係以區位取穴,即是以倒馬為主,倒馬之區位取穴,與單一穴點取穴不同。兩穴可連成綫,可成為帶,可包圍成區,可成整體太極。治療範圍就不是一個奌,而是帶、區、大範圍。董氏奇穴之精髓在倒馬,原稱回馬,這裡面有著深厚的易理內涵,包括了太極、陰陽、三才、五行、六經,(開合樞)、八卦、河洛原理,其中有著針序及圓邉印1仨殞σ桌碛邢喈斨?芯考罢J識,自能理解。或是懂得易理中醫就能更加深入發展發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