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积发热一剂退——双胞胎妈妈的中医临证手记

 369蓝田书院 2017-03-27

#吾儿医案一则#

弱子周五夜临寐前诉腹痛,遂问其在幼儿园进食何物,自诉幼儿园晚饭为咖喱炒饭,甚喜,遂狂吞两碗,再追问是否更衣,答曰本日已便。

因便通且无他不适,余当时并未加以留意,揉其腹后嘱儿安睡。


至半夜,儿痛醒亦将余拍醒,触摸其身滚烫,四肢及腹部尤甚,视之,腹部见肠型,闻之,肠鸣音亢进,触之,腹柔软,叩诊鼓音,胃脘部及脐周压痛,无反跳痛,予“蚬壳胃散”一勺白开水餸服,数分钟后嗳气连连,诉腹痛减,仍发热,嘱继续安睡。


次日晨起仍发热(39.4℃),腹痛时作,偶有头痛,脉滑数,舌苔厚,细问昨日便质,曰软烂近水样,嘱其父至药房购葛根芩连丸成药未果,遂自拟葛根芩连汤加味回家熬煮:

用药如下:

葛根20g 黄芩5g 黄连3g 

大黄2g 炙甘草10g 大枣10g

上六味,先用3碗水煮葛根,减至2碗,纳诸药,小火熬至大半碗,滤出。


因含黄连过苦儿哭不纳,为哄其喝药,又另外熬生姜黑糖水与原药液一比一调兑,白天分3次少量频服,傍晚泄下大量臭秽水样便,热退(36.6℃),腹痛亦无再发,近2日均只进食白粥等调理。

周一即可正常回幼儿园,嘱儿不可再贪吃。

临证心得:

1.小儿贪食无节制,为致病之主因。

2.大黄配炙甘草、大枣等味甘和缓之品能起缓泻而加强清里热之功效。

3.因幼子素体脾虚,食积发热又需用苦寒之品,然苦寒中辅助大量甘温之品,则可防止伤胃气,寻思亦是“甘温除大热”之意。

 

以上仅为余个人心得体会,欢迎各位行内老师点评与拍砖。



后记  

我是个早产儿,从小都大病小病不断,3岁前,医院基本就是我第二个家。

由于家里伯父和伯母分别是儿科医生和护士,在我印象里,堂姐们虽然住在医院的家属区里,却没真正去医院看过病,即使有小毛病都是在家就解决了,防范于未然。

所以我小时候多么希望妈妈是个医生,即使生病了也不用去医院了,或者即使去医院,由妈妈亲自治疗,也会减少很多恐惧感吧。

 然而,让我很欣慰的是:“妈妈是医生”这种福利我虽然享受不到,起码我儿子们能享受得到啊~

由于我家孩子是双胞胎早产,体质比一般同龄孩子要弱些,虽然我毕业后多年没从事临床,但也没放弃学习中医,从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上坚持给孩子规范和调理,他们至今长得还算不错,即使幼儿园里呼吸道疾病高发时,他们也仅限于轻微咳嗽,并未发展到肺炎喘嗽。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希望各位父母家长们切记,愿天下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