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汉交替时的这两位母亲,让我想到……

 恶猪王520 2017-03-27

在上班路上,我看到一个腰上扎着一条红白相间色粗尼龙绳,骑电动车的五十多岁男人,向我而来时,我感觉到他的装扮有些不正常。当他和我擦肩而过时,我看到后座位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瘦小老妈妈,双手正紧紧的抓在尼龙绳上,头尽可能的贴在骑车男人的后背上。这么温馨的一幕,让我感动了许久。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才体会到父母曾经在我们身上所倾注的艰辛。在开始教育自己孩子时,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父母,成了我非常关注的话题。对教育类的文章,从育儿宝典,找到了心灵鸡汤;从虎妈狼爸,转到了随性放养;从西式教养,转到了中国典故,只要是与父母教育有关的话题,我都会稍微的留点意,希望能给自己以启迪。


看我们中国古代历史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乱世给了英雄人物表现的机会,而追溯英雄人物以前的故事时,也总会追到家庭对他们的熏陶。当讲到很多成功人士的幼年教育时,父亲大多是缺失的,功劳多在于其母亲。这不是说只有母亲才能将孩子教育好,而是说在那时,因为家庭成员地位以及分工的不同,让在家里相夫教子的母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主角。不过,能够在史册留名的母亲也不是很多,几乎都是一百年左右才出一个。


写到这里时,我们会突然发现,在秦汉交替的这五六年间,竟然连续出现了两位青史留名的母亲,她们分别是陈婴的母亲和王陵的母亲。这其中肯定有原因,不过,不是我这篇文章探讨的重点,我想探寻的是她们给我们的启示。

史载,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的影响下,东阳县(今江苏盱眙东阳)民众起兵反秦,县令史陈婴,因为在东阳县很有威望,被全票推选成了造反领袖。



之后,应者云集,队伍壮大很快,起事的头领们接着又想拥立他称王。陈婴的母亲听到要儿子称王的消息后,劝阻他说:“我听说那帮人劝你称王,咱们是什么人家,哪有当王的命啊?你要是当了这个王,离死也就不远了。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就没有听说过你们家祖上出过达官显……咱们家就是这个命,得知足,不能有非分之想。依我看,你莫不如投奔别人,如果大事成了,你也能当个王侯;如果失败了,天塌下来自然有人顶着,只要你不是带头人,不会被注意,逃掉也容易。”陈婴很认可母亲的话,于是率队伍投奔了项梁。


陈婴


史载,王陵是刘邦的沛县老乡,刘邦没起义前,王陵家是沛县的大户,名气很大的王陵根本看不起刘邦。刘邦起义后,王陵自己也起义了,自成一军的占据在南阳。到了刘邦出汉中与项羽争夺天下时,王陵率军投奔了刘邦。项羽为了收服王陵,在将王陵的母亲王老太太劫持到军中后,派人给王陵送去了威胁的书信。孝顺的王陵一听母亲被抓,急忙派心腹去和项羽谈判。在宴请使者时,项羽以后辈的礼仪对待王老太太。在送王陵使者返回时,王老太太对使者说了几句话,她说:“以前在沛县,我也见过汉王。别看当时不怎么样,可我也看出来不是一般人。现在我落到项羽军中,也观察过,这小子绝对不是汉王的对手。以后,天下迟早是汉王的。你回去替我给儿子捎个口信,让他一定要好好跟着汉王,别因为我分心。我都一把年纪了,不想拖累儿子,今天就死到这儿,你赶快走。”说完后,老太太拔出使者的佩剑,自杀了。生气的项羽,更将老太太的尸体扔进了油锅。



当家事与国事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的时刻,也总是母亲最先站出来,鼓励孩子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于是,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男人的背后,也总是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从单独教育孔子成材的孔母,到择邻三迁断机杼的孟母;从画荻教子的欧母,到给儿刺字的岳母;从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陶母,到为不劝儿降曹自尽身死的徐母;从劝阻陈婴不要私自称王的陈母,到以死劝说儿子忠心侍奉汉高祖的王母……


这些母亲都值得我们敬佩,特别是那些单亲母亲们,她们更是将最无私的爱给了孩子。也正是因为孩子的立志读书,她们自己的识体明理,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再加上孩子自己的上心,才将孩子培养成了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的人物。在这么多的母亲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陈婴的母亲,家境殷实,不仅将孩子教育得诚信谨慎孝顺懂理,更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给陈婴以发展指引,让陈婴和家族都能够功成名就并善终,让自己也能颐养天年,这才是皆大欢喜,功成圆满。


名人母亲们的育儿功绩我们不敢太奢望,但她们的理念和努力却值得我们学习,甚至于在几千年后今天的父母群体身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些历史名人母亲的影子。


为了能让孩子有好的教育,找人花钱择名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班补课学特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自己省吃俭用硬扛病;为了不让孩子分心,总说着自己好的善意谎言;为了给孩子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自己总是在大包大揽。在老师的讲评中,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成了父母的事情,甚至于作业,我们也总会看到这样的话,孩子的成绩代表了家长的付出……


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而孩子又不太懂事。


父母的艰辛,孩子们不愿意也不想知道,甚至于是完全对抗性的抱怨,这其中的滋味如果不当父母,确实是无法体会的!


不过,好在终归还是有一种解决的办法,那是尽心尽力的用时间熬,熬到他们长大,熬到他们自立。在熬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才可能会将孩子带向最好的自己,引到你所期望的那个方向。


而这个熬,不是混,是坚持,是储备,是成熟。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这句话说的非常好,我就用它来结尾吧!

作者:木林;个人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mulinsuib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