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如何改造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天地人和w 2017-03-28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理解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原生家庭」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审视「原生家庭」,我们能看到自己本质的优点和缺点,潜力与局限。在承认「原生家庭」深刻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一些改变。而我们的下一代,又可以在我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这是一种既现实又积极的态度。


顺便说一下,很多同事、朋友对我的思考角度感兴趣,希望理解我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达到一定的思考深度。本周末我会讲一个相关的话题,「如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希望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深刻的朋友,不要错过。

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如何改造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by 天天Sylvia | 买时间的人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与父母独立,始终处于受害者心态,被「内在父母」控制。即使成年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功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与父母从精神上独立,完全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当他们遇到挫折,会像我过去一样,将一切的不好归咎于原生家庭——


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流,是因为从小父母感情不合,总是吵架。


事情没做好就会无比紧张,自我批判,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要求太高。


还有人一边讨厌父母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一边在事业家庭选择上对父母言听计从,「都是他们让我做的,没有办法啊」。


过去一年我在接触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亲密关系、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不可改变。作为成年人,我可以选择继续「受害」,也可以选择扭转局面。万万没想到,我真得做到了,效果之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1.

昨天写完《二十多岁是重建自我的最佳时期》后,我将草稿第一时间发到家庭群里。妈妈看到了,让我别写父母关系不合这段。


我说:这是客观事实,不用回避。


她说:我这么多年坚持,真得是想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尽管没有达到预期,让你受伤害,老妈觉得做人很失败。


我说:现在不是很好吗?可以写出来,说明一切都好了,否则我是不愿提及的。如果你有压力我就删掉这部分。


她说:好,那你随意,老妈不影响你,别有压力。


我说:这真得是很重要的改变,我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过去是你和老爸的努力,去年我也努力了,然后有了不错的改变,说明我长大了,不是吗?


2.

今天收到一个采访,对方问我: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里,最让你自己感动的是什么?


我说:家庭关系的改变。过去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我对家庭非常抵触。大学时,不知道如何跟家人相处,放假很少回家,父母气得直接骂我冷血。


但去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心态从受害者转为改变者,开始积极主动跟他们沟通,并且一直在给他们分享我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


然后他们的观念也跟随我一起发生了变化,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高了很多。


爸妈变成了我的粉丝,每天都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安利我的文章。现在我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也很相爱,是我二十多年没有过的体验。


3.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里昂说,「总是如此。」过去我也这样认为。


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我是个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还经常会在独处的时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场景,那些画面一出现,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泪,好像瞬间回到了小时候。所以我一直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不会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负也不会喊出来,通过理智让自己平静和忘记。


我有一个朋友,长得美,身材好,学历高,但对自己好不自信。她的父母都是领导,对她要求很高。她说从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汇报,每次她都很紧张。成年后,工作中跟所有领导沟通,无论对方多么亲切温和,她在心里都会很忐忑,就像那个孩子一样。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父母,和一个内在小孩。内在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内化形成。内在小孩就是心中那个自己,是你过去经历的全部。如果你的父母很温柔,那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对你呵护备至。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不断批判你。


4.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想要释放能量,学习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旅行、读书、社交、工作方方面面都打理地很顺利。有一天,我发现已经完成了毕业前设定的所有目标,但我依然很压抑。无论是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与成就,还是休息时在海边度假,或者过年回家,我始终开心不起来,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


我这才意识到,这种不快乐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因为过去的经历。我的内在小孩还在过去不稳定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她在等人救她出来。但我还地活在受害者心态里,爸爸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像同龄女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轻松快乐点呢?我既委屈又愤怒,都怪你们啊!我没有意识到,那个可以拯救内在小孩的人,就是我自己。


后来,我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是童年的自己。我每天会花一点时间,走到过去的自己面前,看看她在经历什么,她有什么情绪,她是开心,还是难过。我知道她很孤独,很胆小。我想她说说话,陪她聊会儿天。一开始,她对我很陌生,毕竟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相处,专门跑去NGO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学习跟孩子沟通。


渐渐地,我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有一天,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生活不是一直像小时候那么艰难,我是个成年人了,可以接管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选择,按自己的态度生活。


然后我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天天,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只是因为你是你。无论你是胖是瘦,是优秀还是普通,我都会爱你。


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拥有来自内心的爱与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滋养我自己,也可以滋养我身边的人。


5.

每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时代。


我重新去思考我的父辈祖辈,才意识到他们是充满伤痕的一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只要树立一遍历史大事,就知道他们在成长中经历了什么,战争、饥饿、文革、改革开放、各种特殊事件。


我中学时喜欢历史和文学,读了不少书,看了很多回忆录,却从未把身边的人放入历史环境里,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和评判他们。我接触的那一代人,很多都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对子女也束手无策,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


那一代人有文化和心理创伤,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如何疗愈。这种创伤,还会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中传递,可能影响到几代人。当我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后,意识到这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真实、独立、完整。


小时候,父母教我我们走路吃饭,读书写字,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路成长起来。现在他们老了,思想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学到新知的我,应该用知识反哺父母,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6.

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多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家。父母可能是永远的支柱,也可能是永远的痛。


我曾经陪一个抑郁的人,看他痛哭到深夜。已经是人生赢家,好像拥有了一切的他,说起自己的父母还是那么难以释怀。


我不希望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不希望自己始终在受害者角色抱怨父母,不希望家庭分裂,不希望越长大越不被父母理解。


我希望他们能幸福,能够自给创造幸福;希望他们能健康,能和谐相处;希望我们家可以变得很温暖,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与尊重我。


无论我未来作出什么选择,他们都能信任我,让我放心去做。至少,他们不要是总是在朋友圈转发鸡汤和谣言的人。不要是催婚和逼迫孩子必须回家工作的人。


7.

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学习——


  • 推荐优质微信公众号,帮他们优化信息渠道,多读科学、前沿、靠谱的文章。以及我个人喜欢的内容,让家人在信息和知识更新上尽量与我同步,这样可以有更多沟通内容,也不会收到谣言和鸡汤:)


  • 分享读书笔记和约见行家心得,主要关于学习方法、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亲密关系。我会很详细的写下自己思考过程,发大段大段的文字,反正是家庭群刷屏也不会被嫌弃。爸妈看到我这么努力,也会被我感染,自己多学习多了解。


  • 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遇到什么好玩的人。让他们对我在北京的日子放心,不会有太多的担忧。


这里面,有一些小心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 把父母当小孩,要哄;反之,把小孩当大人,有事要商量;


  • 少讲道理,要动之以情, 学会撒娇和示弱;


  • 尽量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方案再告诉他们。


  • 让他们为你一起做些小事情,提高参与感,多互动;


8.

这一年的沟通,效果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


最近我经常遇到一些爸爸亲戚朋友的孩子加我微信,说「天天姐,伯伯给我分享了你的文章,说有事情都可以向你请教」。我哭笑不得跑去问我爸,他每次跟人家吃饭都要讲到我。他说,「这么好的孩子,忍不住要炫耀。」


当有长辈劝诫我:「女孩子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太辛苦,还是回家吧。」我爸爸会说:「她真得长大了,很多观念我们已经跟不上了。她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让她自己决定。」


我妈更是让我感动,她几乎是最了解我的人,她说:「天儿,我感到你完全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好了,你想得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她对我做得事情都很理解和支持,告诉我尽管放心的做自己,多探索多尝试,不要有经济压力,也不要害怕失败。


她会看所有我分享的文章,跑去一个一个打赏,萧秋水老师说:「你有一个英明睿智的妈妈,真得是幸运。时代不同了,上一代如果不掌握新的知识,就无法融入新时代,你妈妈不一样啊。」


9.

原生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流行,都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但是命运总是在自己手里,如何面对,如何选择,还是由自己决定。如果始终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推脱到父母身上,那可能永远无法独立,永远不能做自己。


最近没什么新愿望,希望爸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每天散散步,注意身体健康,开心就好。


原生家庭带给你什么影响?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的体验,都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作者天天Sylvia,一个有趣有爱的90后姑娘,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过去一年读了128本书,约见了100位牛人学习,还体验了长程心理咨询。我会在这里分享我的成长经历与生活趣事,你能找到这里,我很开心,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封面图 by Jake A J Walkden


本周会员语音


张辉:想夸一个人「聪明」,莫过于说:「你思想很深刻」。但是普通人如何能做到「深刻」呢?周末我就来和会员朋友讲讲这个话题,主题是「如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次语音我希望让大家认识到,抽象思维并非天赋,完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不想错过这个话题的话,就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吧!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上一期会员专享语音,如约和会员朋友分享了「年轻人要做哪些准备,才能避免中年职业危机?」这个话题。工作十六年以来,我经历了很多次小危机,也经历过了一次大的危机。很多危机的表现其实是「风暴来临之前的焦虑感和无力感」。感谢这些危机,我越发明白自己的优势和未来的方向。这次会员语音中,我系统的总结了自己对于中年职业危机的认识,也提出了应对策略。


本次语音截至周日,收到超过400条会员反馈,我从中精选了30多条,与大家分享如下。顺便说一句,在review所有会员反馈的时候,我发现,除了三十岁左右的职场人士,居然有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甚至是在校的大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真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会员 杜婷婷

很开心可以在25岁的时候就能听到这段音频,可以跟多的去了解以后自己面临的问题。


@会员 小云

很庆幸,在自己30岁,宝宝1周岁的时间听到了辉哥的这段录音!我因为宝宝而放弃工作已经1年了,这1年里我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不过同时伴随的是越来越重的职业焦虑。我常常在想,天天屎尿屁,自己不能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沦为没用的中年妇女!可是,该怎么开始,怎么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一直困扰着我。从关注「改变自己」到成为「改变自己」的会员,慢慢的,我找到了去除焦虑的途径:

首先,接受焦虑。把焦虑看成一个改变自己的契机,而不是一直深陷焦虑之中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积极地看待焦虑,问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当自己陷入某个怪圈圈无法解决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或找有见识的朋友或找网络达人,为知识付费显然是个找解决方案的捷径!现在的我,接受了自己的焦虑,走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

其次,重新深度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问问自己的内心做什么最开心?自己的经历、所处的家庭、事业环境又是如何?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听了辉哥的录音,我找到了并且更坚定了自己:接地气的职业目标、自己喜欢的特殊技能、现在就开始关注理财。在优先级或者说时间分配上,我会更偏重职业目标、然后是特殊技能、最后是理财。因为这是我目前阶段最合适的分配原则。

最后,做个扎实的行动派。从听辉哥的录音那天起,我已经连续2天早起了。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有弹性的计划,并且在一点一滴地做,我相信自己能坚持,在自己有质变的那天,我就能够证明,我是个扎实的行动派。

张辉:接受焦虑,认识自己,做个行动派,这是很好的总结。


@会员 Susie

先感谢一下辉哥如此敬业,感冒了嗓子很难受,还坚持把语音分享给大家,非常感动!不过辉哥最近还是要尽量少用嗓,别让嗓子容易疲劳,这样感冒才好得快。

说到今天分享的内容,刚好是和周围朋友最近都在聊的,虽然我目前还不到30,但说到未雨绸缪,那是越早做越好的。就好像我们都是一艘船,只要有了方向和目的地,就算有时海上的风浪很大,把我们刮偏,但我们都知道该重新转向哪里,这就是提前规划的意义。

辉哥的HOW都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只是我会开始焦虑如何分配时间到这些方面,其实辉哥也不是没讲过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但好像懂了那么些道理,时间依然未被好好规划?不是辉哥讲得不好,我想是我不够自律吧,还需要再努力完善自己。用心理学来分析我这种情况,那是12岁以前肛欲期没有发展好,自控力不强,那成年后就得补课。成年后补课很难,但也得补,毕竟我才活了20多年,还有时间。不过也会焦虑有这么多事要做,感觉要是生了孩子(我是女生)的话,更加拖慢了完成的时间,不过没关系,我先焦虑一会,说不定焦虑完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Anyway,每次看到辉哥的分享语音都会有一种很强的安全感,感觉自己很幸运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或者说,辉哥比我站的高,他看到了我们「矮个子」还看不见的东西,分享给我们,然后我们也慢慢长高了,这种感觉很好,即使发生什么危机,我也不会被由此带来的焦虑打倒,我会觉得,总会有办法的,嗯。要不听听辉哥的语音,看看有哪些以前的能和现在的困难搭上边的,听听即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至少心定了,脑子慢慢就会清醒。谢谢辉哥和改变自己。大家一起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如己所愿,美好幸福。


@会员 MiracleWong

过去的五天里,带着耳机听了好多遍,因为自己没有到中年,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但是自己又是程序员,肯定是和自己相关的。突然灵光一现,找到了本次回复的切入点:『预判需求』

举个例子,大学时曾经帮导师处理表格,好几百个,因为不懂相关的Excel的高级知识,只能手工去核对,很耗费时间,暗暗地告诉自己以后要学习Excel相关知识。可是明天过后,我没有处理Excel的需求,学习的事情就忘记了。直到一个月后的某天,又遇到了几百个表格,又一次想起了当时要学习的决定,这一次在手工处理了几个小时后,当天就购买了相关的课程。将Excel相关的vlookup函数、数据透视表、宏等内容一次性学习,下一次在遇到大量表格时,几分钟就搞定了。

同样的道理,大学时提前付费学习Word排版和PPT设计,自己的论文格式和答辩PPT就在其他人绞尽脑汁找模板的时候,我就全部搞定了。省下的时间远远的超过学习这些知识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当时地预判收获很大。

通过『预判需求』这个观点再一次去体会辉哥地音频,就会发现,其实就是让我们去预判自己的家庭负担、身体状况、职业技能、收入状况等需求,看看我们现在的能力在将来能否合格和胜任。

提到『预判需求』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人们在顺风顺水地时候,谁会去想到改变和学习呢?知识那么多,选择学习哪个呢?万一预判错误,不是浪费嘛?还是回到原来吧,毕竟人们都是趋利避害地。

如何去让自己去『预判需求』呢?除了辉哥在音频中提到的『尽早焦虑』『投资理财』『利用自由支配时间』『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我在加上自己的两点思考。

一、深入思考自己真正的核心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起将来的需求,去量化,不断地调整。如果不能,怎么去提高呢?如果可以,怎么做得更好更优秀呢?

二、十倍思维。以十年的长度、十倍的能力去判断,将自己地薪水乘十,看看自己和相应职位地能力差距,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

张辉:这个「预判需求」总结的很好!


请加入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