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建“上海外婆家”——记一个典型的上海新农村改造规划案例

 QuanLiRen2016 2017-03-28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第一阶段城镇化的病根,在新型城镇化里,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热点,正是为了弥补前期粗放城镇化的不足。

 

上海整体的城镇化率位居全国前列,但一直以来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上海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得一大批体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传统村镇、街区逐渐消失。而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使之成为“一座追求卓越的城、更具活力的创新之城、更加生态的绿色之城、更富魅力的幸福之城”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今天给各位介绍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上海新农村改造规划的典型案例。

 

嘉定,作为上海汽车业的重要基地,是上海各郊区中最富庶的一个区域,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改造领域最具领先和创新意识的地区。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称。作为一个历史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地区,2017年,一部只有九分钟的动画短片《相思》一经上线便迅速燃爆网络,它就是以嘉定地区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的。

 

动画片《相思》的场景


地处上海市郊西北部的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是上海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的农宅改造首个建成的自然村。自2006年初开始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毛桥村已远近闻名,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项目的主创规划师刘凤仙在解读这个项目时谈到,这个特色村落改造规划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保留式改造”的手法,原则上不进行大拆大建。在原有的村落基础上,完善了村落基础设施,引进了旅游产业,强化了这个村落的主题文化特色,植入沉浸式旅游的观光手法,对新农村产业的提升进行统一规划,达到了村落现代化改造的手法。


1

“保留式改造”,留住了毛桥村乡村的原汁原味

毛桥村隶属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地处华亭镇最北端,上海市郊西北部,北与江苏省太仓市交界,处于嘉定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距离华亭镇区约2公里,距离嘉定城区约10公里。


毛桥村区位图


毛桥村村口


在这次保护规划中,其新农村建设秉持“保农亲农不去农”的改造原则,不失农家风貌,不离农民生活习惯。在不失“农家本色”的前提下,通过“八改”(改厕、改橱、改房、改路、改网、改水、改河和改绿)达到“八化”(外墙白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和生活优化),充分体现“农味”。虽然毛桥村的每家每户都已装上了液化气灶具,但几乎所有的村民家中都保留了江南农村常见的烧柴火的灶台。


其“保留式改造”对于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发具有十分广泛的借鉴意义。毛桥村的“保留式改造”的优点说到底保留了原有自然村落的格局、保留了村民的原有生活方式,保留了乡村的历史文脉。毛桥村的民居建筑风格多样,体现上海不同时期建筑特点,其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具有典型的江南传统村庄的人文景观和优势。

 

毛桥村的改造更多地注重保留“自然风味”;注重保存江南民居原貌。正因为实施“保留式改造”,毛桥村的“百年老屋”才得以保留。“百年老屋”现在成为镇村重点保护对象,并已成为毛桥村的一大景点。


毛桥村“百年老屋”


而对于普通民宅,则通过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整治的方法,进行规范化的指导。



2

锁定乡愁文化,打造“上海外婆家”

毛桥村的新农村建设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未来该如何规划,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典型案例:袁家村。这个独树一帜,人气超过陕西排名第一的旅游项目兵马俑的村庄,其模式如同一座照亮中国新农村文化旅游蓝海中的灯塔,而其核心,便是锁定了区域民俗文化这一亮点。袁家村通过定位将关中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该地区特有的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乡愁文化是引起大众旅游最重要的心里缘由。如何理解和打造乡愁文化,一百个项目有一百个不同的诠释。它可能是小桥流水,可能是美味佳肴,可能是浪漫的田间游玩,可能是暖暖的家庭亲情关怀,也可能是某种宗教般的精神寄托。对于毛桥村,我认为可以将其定位为上海西北最具水乡特色风貌和农家风情的传统型村庄,打造体现上海传统乡村“乡景、乡情、乡俗、乡愁”的“上海的外婆家”。人们对于外婆家思念情结,将会把他们引领至此。老年人来这里追忆往事、安享静谧;中年人来这里踏青访绿、修养身性;青少年在这里创业创作、感受乡土。



3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活动,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

回到“外婆家”必然要有游玩,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旅游需求便是带孩子们去体验乡村,去游乐。


如何在乡村里做亲子游乐呢?很多人从这个模式上很难找到最合适的定位。这里不是要打造大城市游乐场式的疯狂刺激,也不是营造迪士尼式的卡通动漫世界,需要的是结合独有的田园风光,打造野趣的、乡村独有的安静甜美的感觉。



而毛桥村便可以利用本地乡村资源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生态休闲农业、慢村生活体验、乡土文化互动集合在一起,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构建有机蔬果片区、农家风情片区、水乡稻田区、花田景观片区、休闲农庄片区、乡土文化片区、林下休闲片区七大特色旅游片区。



于此同时,整个农业游览片区的估计话策略还主要聚焦于提升规模农田的可达性与休闲性。毛桥村的现状西北部农田为在村农业企业的规模化蔬果生产基地,田块整齐化一,采用封闭式管理。而在改造规划中,规划考虑增加农田的开放性,设置' 田园绿道“接入毛桥旅游环线;在满足农业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植入餐饮、休憩、游玩等功能如生态餐厅等;优化大棚的设计,突出创意。




当然,仅有休闲的主题还不够,要激活这样的村落,更为重要的是活动的带动。无论是从营销的意义上,还是公众对集会的需求来看,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方面国内做得最成功的公共活动营销要属乌镇的节庆。如今的乌镇,通过举办戏剧节、互联网大会等世界级活动盛世,已经升级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城市社交平台。因此活动意味着项目功能的升级,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


对于毛桥村而言,也可以现有毛桥乡村画院为基础,发展传统艺术以及乡土文化的展示交流大会,设置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保护中心,定期举办非遗文化活动,激发大众对本土非遗文化的兴趣,培育传承人,同时丰富毛桥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前来体味文化深蕴的“外婆家”。



同时,在整个村落的公共空间营造方面,也是进行了进一步的增加和完善。规划方案中,将毛桥村内原有的打谷场、场院、原有广场、闲置地等整治为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配置休闲座椅,老人活动设施、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打造成组内村民邻里交往的场所。



在整个村落的旅游规划线路上,也是打造了多元化的游线系统。沿慢行休闲观光环建设慢行道系统,可利用现状道路断面改造、增加滨水木栈道、新建慢行步道的方式,塑造风貌各异的路段风貌,丰富慢行体验。通过滨水环境整治,增加游船服务,形成水上游憩环线,串联滨水活动,在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项目等地段设置游船码头。



4

打造市场爆点,营造乡愁氛围

良好的产业链整合才能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也是整个乡村得以持续运营的根本所在。经济发展起来需要通过产业,在乡村地区普遍意义上只有两个产业,第一个是农业,第二个是旅游业。


观察袁家村的产业配置不难发现,关中美食无疑是其中最具能量的引爆点。相较之下,毛桥村农业基础较好,亦可突出毛桥“有机大米”、“健康蔬菜”、“瓜果飘香”等外婆家的味道,引导有机蔬果种植,以绿色生态作物牌打造市场引爆点,并通过“毛桥有机健康农场”模式满足游客需求并走向外部市场。



在旅游文创方面,袁家村的休闲和文创业态也是别具风味。虽然小镇整体格调是关中民俗,但在其休闲及文化店铺的设计风格上,却充满了台湾和丽江式的文化情怀。


而对于毛桥村这个“外婆家”而言,更是可以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通过对店铺的精致装修、文创产品的精心设计、文案的暖心策划将乡愁文化融合到村庄中,营造一个浓郁的乡愁氛围。



5

保护性整治为主,打造滨水外婆乡

在未来村庄整治过程中,依然采用“保留式改造”,在延续村庄原有布局结构和建筑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以现有设施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可加强对传统建筑特征的修复和保护许氏住宅,同时优化提升传统建筑周边空间环境,并以本土材料改造公共建筑新建。


正如荷兰羊角村一般,其一大特色就是芦苇屋,早期居民贫困,只能就地取材,使用芦苇屋顶。如今,芦苇屋已经成为成为羊角村最具特色的景观,政府部门为了保持羊角村的原始风貌,特别规定买这里的必须是“第一住宅,而且不得随意更改房屋外观。



对于农田的整治,可精细化打造宅旁、零散农田,提升景观品质。采用自由式的田块肌理,增加田间道路,植入农业景观、休闲设施,提升农田休闲活动功能, 提升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形式,提升观赏性。


农田格局


对于水系的整治,可增强滨水公共空间体系塑造,保护传统亲水设施,维护传统水乡风貌。结合旅游项目,依托慢行系统、游船系统建设,适当增加休闲驻留设施如码头、木栈道、观景亭、垂钓台等,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滨水公共空间网络。营造“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外婆水乡意境。



6

构建企业、村民、政府三方共建模式

在整个乡村改造的运作上,这个项目也转变传统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由上至下“输血式”村庄建设模式 。政府实行引导,助力的手段,吸引企业或村民自组织生产开发团体参与建设,形成政府、村庄、村民、企业多方合作平台机构,从而改变政府计划和政府财务推进的方式,构建“乡村共建,共创共赢”的乡村建设模式,促进“美丽乡村”自下而上的良性发展。


政府通过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并通过规划控制保证村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村民、企业、村庄可成立合作机构共同参与村庄建设。村民可通过参加培训提升技能,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增加收入;成立”自主营造团队“,以自有住宅院落整治与乡村环境维护为起点,让居民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让居民感受到空间改造前后的不同,重视乡村环境改造议题,形成参与建设幸福家园的氛围。


企业可通过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策划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享受村庄整体品牌提升收益,突出自身特色,避免同质竞争,资源互补,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如NGO 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科研教育机构等,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再造的项目数不胜数,但模式大体趋同。如何将文化和故事结合现代设计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和场景再创造,并利用先进的现代服务业管理手段将经营有机的盘活,是破解这类项目症结的根本。


对于毛桥村而言,如果能用工匠一般的精神沉下心来做文化,做旅游,将“外婆家”这一充满乡愁韵味的定位传达给游客,那么其前路将一派光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感谢项目主创规划师刘凤仙的悉心介绍,




更多内容,请参考领易咨询中国小镇深度观察系列文章:

从大数据看古北水镇缘何成为国内景区“系统性成功”的最佳实践案例

博物馆旅游小镇,是否为一种新型的、可复制的产业小镇模式?

连续5年,年复合增长率52%。TOP 10企业华夏幸福是如何做小镇的?

阿里挑头的产业小镇——云栖小镇,是怎么直追硅谷的?

《在我们眼里,这些才是蓝城小镇的核心技术

《中国最著名的基金小镇是怎么做成的?

《总投资2000亿,看绿地如何在上海崇明岛做小镇?

《棋高一着的良渚文化村,赢在哪里?

《进击的宋城

《2016年中国房地产大转型,从核心城市到产业小镇

《乌镇雅园,中国最成功的养老度假小镇

《还原拈花湾,最新一代文旅度假小镇是如何操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