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不幸福?去基因里找答案 | 国际幸福日

 天馬躍中原 2017-03-28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村上春树提到的“小确幸”近年很流行,“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让在“知足”与“追逐”中忙碌的人能有片刻的喘息与回味。


幸福这种主观感受,与精神因素及身体健康状况都有关系。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好奇了:幸福与我们的基因有关吗?


幸福感就写在你的基因里


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报道并不少见,据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指数高于另一些的原因,还有科学依据。2016年初,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杂志刊载了一份对幸福和基因的研究报告,显示幸福指数高的国家民众具有特定的遗传特征,“他们的DNA更可能包含涉及感官愉悦和痛苦减少的特定的等位基因”。曾经也有研究显示,脂肪酸酰胺水解酶的变体rs324420的A等位基因能阻止加强快乐、缓解痛苦的化学物质降解,影响我们的快乐程度,而这一基因存在地最为普遍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西非的加纳和尼日利亚,以及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拉美北部国家,这些国家的国民自我感觉也最快乐。研究者猜测,也许因为赤道附近、寒冷地带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人在长久的演化过程中,需要容易快乐的突变,才能有好的心态去对抗艰苦的环境。


同年刊登于Nature上的研究则提到,科学家们首次确定了“与幸福和其他特征相关的基因变异”这项汇聚了17个国家、140所研究中心的190位科学家参与的研究,分析了近30万人的基因组,试图发现与幸福感、抑郁症及神经过敏症相关的遗传变异。最终研究者找到了与幸福感相关的3个遗传变异,与抑郁症相关的2个遗传变异,以及与神经过敏相关的11个遗传变异,这些基因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胰腺组织中表达。



之前的研究中也提到,有些与脑神经递质有关的基因,被认为与我们的幸福感有关联。比如情绪调控者——5-羟色胺(5-HTTLPR),这一基因的长短与情绪变化正相关,“短型”基因的拥有者,远比“长型”拥有者更容易抑郁,而且,他们一生中遭遇的不幸越多,差异就越明显。据2009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与日本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5-羟色胺基因普遍较短。再比如MAOA基因,它能控制多巴胺及其他酶的分解,能够有效地对抗抑郁。拥有两个MAOA基因副本的女性比只拥有1个MAOA基因副本的女性要快乐,拥有1个MAOA基因副本的女性比不拥有这一基因的女性要快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快乐。


这些研究并不是试图说明基因决定你是否幸福,它只是揭示了基因可能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有一定关联,进而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感受。我们感觉幸福与否,和周围环境、生活经历也有关系。如果你感觉不那么幸福,不妨看看《哈佛幸福课》,导师丹尼尔·吉尔伯特认为,我们有能力调节情绪,变得积极,让自己感觉幸福。



我们能为你的幸福做什么

今天是第五届国际幸福日。自2013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联合国启动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它们的目的是消除贫穷、减缓不平等现象以及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公益让人感到付出的幸福,有科技加持的公益则能造福尽可能多的民众,带给大家更为踏实的帮助。


华大基因理解的幸福,便是造福。


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而生的华大基因,在十几年间运用基因科技实现人类健康、农业育种等领域的突破,关注社会民生,通过科技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通过公益合作助力社会发展。


华大基因主办及参与过多次公益活动,与多地合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对抗出生缺陷,在罕见病救助、全球公共卫生、抗灾等方面,都有华大基因的身影,如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的检测、印度洋海啸遇难者身份鉴定、埃博拉病毒检测等。2016年11月,华大基因与深圳市妇女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深圳女性远离两癌”的倡议,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乳腺癌、宫颈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除了科普活动,还将为深圳市10,000名低收入女性提供免费宫颈癌致病病毒基因检测。


近日,我们发起“深圳女性远离两癌”志愿者招募计划,希望热心公益事业,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而不求回报的人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公益中体会付出的幸福。


【参考资料】

>>>Nature首次定位幸福基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