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湖六籍文章艳 >> 圣域诗联 >> 欢迎你的光临!

 江山携手 2017-03-28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人。少年时期的李贽就颇有文名,一日与友人登游泉州赐恩岩寺,登高而望,写下对联:


  

一览观沧海;

三台自草亭。 

  到了寺前,见有一天然观音石像,众人称奇,李贽却有所思,题写一联:

 不必文章称大士;
  虽无钟鼓亦观音。

  虽然是题观音大士,但联语中表明志向,亦是后来李贽人生之写照,至今此联仍在寺中。

  李贽求取功名后,历任官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本来仕途光明,但他却公开以异端自居,认为《论语》等儒学经典并非万世之至理,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重视功名。”因此受到排挤,后被调任云南姚安知府,赴任之前,回福建泉州老家一趟,时正是战乱之后,百姓生活艰苦。有感于此,他到了姚安后,立即题一楹联在府衙: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

  他在姚安任上,多为百姓谋福,但是遭到同僚妒忌、上司打压,有人以他的“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之说为借口,弹劾他品行不端、欺压百姓、贪赃枉法。李贽面对于此,质问可有证据,却无人拿出实证,李贽当时就写下一联: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载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后来上级调查他政绩突出、口碑极好,不再追究,那些想陷害他的人也无可奈何。虽然如此,李贽毕竟厌倦官场,因此后来辞官隐居龙湖,发奋著作。他在龙湖出家,有人劝他,他写道:

 我为尔,尔为我,大家游戏;
  僧即俗,俗即僧,好个道场。

  为僧后,感慨世事过眼,因此谦逊地写道:

 少作书生,未见登堂入室;
  老为庙祝,粗知扫地焚香。

  在龙湖,他写就了《焚书》、《藏书》等经典名作,但这却让当朝者抓住把柄,污蔑他“敢倡乱道,惑世诬民”,被下入狱。他在狱中,虽然受尽折磨,依然如出家一般,丝毫不改颜色。后来听说将他著作尽皆焚毁,不许存留,绝望之余,一怒夺下狱卒的刀自刎而死,一代思想家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虽然他的著作遭到当朝及后来清朝的禁止和焚烧,但依然大部分流传下来,或可告慰他的英灵。后人有联评说他:

 龙湖六籍文章艳;
  函谷千言道德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