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四味中药你天天吃!

 杏林独者 2017-03-28


字数统计

阅读时间

全文大约

1200个字

读完约需

2分钟

 导语:中医上的“药食同源”,指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古代医家提出“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可见,在中医学看来,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也有异处,民间亦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中药名】生姜

【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晶的新鲜根茎。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2.用于畏寒呕吐;3.用于中鱼蟹毒、呕吐腹泻等症。


葱姜蒜是炒菜时最常用的辅料,葱姜均是味辛性温之品,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情感剧还是悬疑剧,不管外头是瓢泼大雨还是大雪纷飞,总会有人为回家的男/女主角递上一碗热姜汤,顺便还有一句“喝点姜汤祛祛寒”。冬天出去聚餐,还经常会有贴心的小伙伴点上一份姜汁可乐。生理期疼得不想动,舍友塞给你一杯热水,不用低头就知道,一定是红糖姜水......由此可见姜驱寒通脉的功效,绝对是深入人心的!


【中药名】葱白

【药用】本品为石蒜科植物葱的新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通阳。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2.用于腹泻、腹痛等症;3.用于小便不利、腹胀、腹痛等。


相比之下,同为解表剂的葱白似乎就不那么有名了。说起葱,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往往都是“京酱肉丝”、“小葱拌豆腐”、“煎饼卷大葱”……葱白咬到嘴里味道辛辣窜鼻,感冒流了几天鼻涕的都能……咦?怎么鼻塞好多了?


因为葱白豆豉汤能“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翻译过来也就是,刚刚感冒,身体发热但不出汗,感觉怕冷,头痛鼻塞的人可以用葱白豆豉汤来治疗。




【中药名】大蒜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钩虫、蛲虫病;2.用于痢疾、腹泻、肺痨等;3.用于疮疡初起。


外面买回家的卤味,吃前拍两瓣蒜拌一拌已经是常识了吧。大蒜杀虫的能力这里就不赘述了。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大蒜鲜有人知的另一个本领:消积滞。没错,大蒜能治消化不良,尤其是食欲不振和肉食积滞。所以下次出门吃自助餐撑到难受,就不用四处找山楂啦,掰两瓣蒜搞定!(ps:推荐搞定前再嚼两粒花生米,可以去去嘴里的蒜味儿。)




【中药名】芫荽(别名:胡荽、香菜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发热无汗等症。


香菜,这是厨房里常见的一种绿色蔬菜,爱吃它的人和讨厌它的人一样多。香菜是个好东西啊,上能治感冒下能治脱肛,中间能透痘疹、开胃。当然,也是因为味道过于辛香走窜,和大蒜一起被不少人“嫌弃”。




【中药名】川椒、花椒、蜀椒(晒干用)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花椒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辛、大热。有毒。入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寒湿泄泻等症;2.用于虫积腹痛或吐蛔等症。


说到花椒,第一反应就是麻辣的川菜。花椒的功效可不少,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牙痛、蛔虫、疥疮等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牙痛,犯起来的时候不妨捏一粒花椒咬在牙齿间。因为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一会儿就不痛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干冷的冬天会出现一大批皮肤瘙痒的患者,除了减少洗澡次数和“轻搓泥”以外,用花椒水来擦擦患处也会缓解瘙痒难耐的症状。



【参考文献】

1.云中歌. “药店”就藏在你家的厨房里[J]. 农家参谋, 2016(4):32-32.


  编辑校对排/Small铭,校对/青橘医话学术部,图片/网络素材。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华养生网,部分删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