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边塞诗人吴兆骞

 苏迷 2017-03-28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这首描写长白山巍峨壮丽景色的诗是清初诗人吴兆骞所作。
  吴兆骞,1631年出生于吴江松陵一个官宦之家。他自幼聪明,少年时就才华过人,青年时参加了江南著名的学术团体——慎交社,因才干过人受到当时文坛领袖吴伟业、陈之遴等人的青睐。吴伟业称赞他与陈维崧、彭师度为“江左三凤凰”。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参加江南科考。因受科场作弊案牵连,不得不到北京参加复试。复试时,他抗议清廷派兵丁持刀胁持监考,拒不答卷。因此被判死刑,后改终身流放东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
  1659年3月,吴兆骞被押上了流徙塞外的艰辛之路。经过长达半年的艰苦跋涉,于初秋抵达宁古塔。当时的宁古塔仅三百多户人家,气候酷寒,流放到那里的人往往九死一生。吴兆骞在《上父母书》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击咫尺皆迷,
  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出身江南官宦之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其困难可想而知。
  吴兆骞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他没有向艰难困苦低头。知识和诗歌给了他力量,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第一个教的是宁古塔第一个被流放人陈嘉猷的长子陈光召。后来,宁古塔将军巴海专门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他两个儿子读书。
  在困境中吴兆骞以苦为乐,与方拱乾父子等流放文人一起谈论学问,作诗唱酬。1665年,他与张缙彦、钱德惟等人创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文学团体——七子之会,“月凡三题”,写诗唱和,写出了大量诗歌作品。
  吴兆骞到宁古塔时,正值沙俄匪徒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抗俄民族英雄沙尔虎达、宁古塔将军巴海等将领统帅广大军民坚决抗俄,多次打击俄寇。
  吴兆骞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弃个人恩怨,坚决拥护保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他几次随军出征,参加清军打击沙俄匪徒的战斗。他目睹沙俄匪徒的种种罪行,亲身感受边疆各族人民对俄匪的痛恨和对国家的热爱,深切感受到清军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在战地写了许多歌颂广大军民抗击侵略的诗歌。“苍茫大碛旌旗引,属国壶浆夹马迎。料知寇兵鸟兽散,何须转斗摧连营”,这是现存最早关于抗击沙俄的爱国主义诗篇。吴兆骞的抗俄爱国诗歌广为流传,鼓舞和激励了宁古塔军民的斗志,他也赢得了边关将士们的尊敬和信赖。
  吴兆骞在关外生活了二十多年,宁古塔这个“塞外绝域”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凝固于他的笔端:“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帐夜》)“江涛滚滚白山来,倚棹中流极望哀。襟带黄龙穿碛下,划分玄菟蹴关回。部余石砮雄风在,地是金源霸业开。欲读残碑询故老,铭功无字蚀苍苔。”(《渡混同江》)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黑林》)……吴兆骞将自己戍居塞外的不同思绪,写成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
  长期的流放生活使吴兆骞的作品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扫他在江南时期的轻柔艳丽的文风。塞外黑土雄阔苍凉的自然风光与他悲壮幽怨的流人身心的交融,形成了有别于人的风格。后人评述他的《秋笳集》是“悲凉抑塞,真有崩云裂石之音”,因而有“边塞诗人”之誉。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论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兆骞诗天赋特高,风骨遒上。”当代学者关治平在文章里写道:“苦寒绝地的山山水水和风土民情,都收入到诗人的笔下,读他的《秋笳集》,你会感到那漫天白雪中的金戈铁马,长河日落的壮丽图景,仰望万古悲凉中的豪迈,审视一枝一叶的情结。”
  康熙二十年(1681),经纳兰容若、徐乾学、顾贞观等诸多友人全力营救,吴兆骞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两年后,他回到了阔别二十五年的家乡——苏州吴江探望亲人。但长期的边塞严寒生活,使他已不能适应江南的水土气候,大病数月后,不得不回京治疗。第二年客死在京城,时年五十四岁。
  吴兆骞在流放期间创作了近100首边塞诗、抗俄爱国诗及以宁古塔名胜古迹为题材的作品。他的《北渚望月》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描写镜泊湖的诗,《上京》则是我国最早描写渤海国上京龙朱府遗址的一首诗。他还对中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谁言吴越多柔弱?姑苏自有好男儿。吴兆骞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在宁古塔这块荒凉之地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启蒙文化,为边塞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施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