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温胆定志汤是由柴胡桂枝汤、温胆汤、定志小丸、四逆散等合方化裁而成,有温补心阳、疏解肝郁、豁痰开窍、养脑醒神的功效。 案例一:刘某某,男性,60岁,住院号6894,于2010年6月22日就诊。患者于2009年患脑梗死致言謇、右半身不遂伴烦躁不安,经多方治疗症状未有明显缓解,故就诊并收住院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抑郁症史。入院时情况:神清,言謇,右半身不遂,烦躁不安,纳呆,寐差,入睡困难,多梦,二便可,舌暗红苔白腻,脉细。中医:缺血性中风。西医:脑梗死。高血压抑郁症。该患者以右半身不遂,烦躁不安等为主症,依据舌脉辨证,证属胆郁痰扰,法当化痰通络、养血柔肝、清心安神。中药以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加活血通络之品,处方如下:柴胡15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0 g,桂枝15g,白芍15g,枳实15g,竹茹15g,陈皮15g,茯苓20g,菖蒲30g,远志3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桃仁19g,红花10g,地龙10g,川芎15g,鸡血藤30g,上方药服用14付后,烦躁不安较前缓解,入睡较前加快,做梦减少。予前方继续治疗,又14付之后患者烦躁不安基本消失,睡眠也明显好转。 按):患者既往抑郁症史,脑梗死后进一步导致烦躁不安,夜寐差,其抑郁症状加重,郝万山教授认为抑郁症的病机是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本例患者亦因肝郁日久,致心胆阳虚,痰浊内生,蒙蔽脑窍,而出现烦躁不安,寐差之症,故采用温补心胆阳气,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之法。中药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加减治疗,其中定志丸中人参可益气安神,茯苓祛湿导浊,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醒脑神,但其力不足。加小柴胡汤疏达郁结、振奋肝胆脾胃,桂枝汤则温补心胆之阳,滋养肝心之体,温胆汤涤痰醒神,上述诸方中柴胡、枳壳、芍药、甘草即四逆散,为舒阳郁、畅气机之祖方。诸方相合,攻补同施,寒温并用,共 成温补心胆、疏肝解郁、豁痰开窍、养脑醒神之剂。 案例二:李某某,女性,76岁。主因失语,情绪烦躁一个半月加重一天于2010年3月2号就诊。患者于2010年1月9日与家人争吵后出现神识不清,对答不切题,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查头颅CT示:右颞顶基底节丘脑大面积梗塞,予活血、改善脑代谢治疗,2天后出现烦躁、打人而浑然不觉,行为失控,请精神科专家会诊,予抗狂躁等药物治疗半个月后症状减轻。近1日上述症状复现,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入院。神清,精神可,反应迟钝,感觉性失语,时有烦躁,对答时有切题,感觉行为异常,打人而浑然不觉,行为失控,四肢活动欠灵活,可有配合,纳可,寐尚可,大便2日一行,小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诊断:中医:缺血性中风痴呆病西医:脑梗死急性期血管性痴呆3级高血压病。诊疗过程:患者以烦躁不安为主症,属中 医郁证范畴,依据舌脉辨证,证属胆郁痰扰,法当疏肝解郁,化痰通络,清心安神。入院后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加减以祛湿化痰通络, 养血柔肝,清心安神,处方如下:柴胡15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0g,黄芩1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枳实15g,竹茹15g,陈皮15g,茯苓20g,菖蒲30g,远志30g,桃仁19g,红花10g,水蛭粉5g冲服。14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温服。 2010年4月22日拟柴桂温胆定志汤合杏仁茯苓甘草汤以宣肺,安神定志,处方如下:柴胡15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0 g,黄芩1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枳 实15g,竹茹15g,陈皮15g,茯苓30g,菖蒲30g,远志30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粉5g(冲),生龙牡各30g,杏仁15g,淡豆豉15g,栀子15g。服14剂后烦躁、感觉行为异常、行为失控较前好转,继续前方治疗,两月后烦躁基本消失,行为可以很好的控制。 按):患者以烦躁、打人而浑然不觉、行为失控为主症,属情志障碍,结合患者症舌脉,乃为肝失疏泄而致胆郁痰扰心神,予 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而《素问· 六节藏象论》日:“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类经》日“ 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魄为神之一,其性属阴,大凡耳目心识手足动作皆为魄之主,故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性的感觉和动作均属魄范畴,均可从肺论治,中药合用杏仁茯苓甘草汤以宣肺养魄。 案例三:韩某,女性,52岁,因夜寐惊呼1月,于2010年6月13日就诊。患者于1月前惊吓后出现夜间入睡后不自主惊呼,经多方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症见:神清,精神略差,夜间入睡后不自主惊呼,饮食二便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肝在声为呼,患者夜寐惊呼需从肝论治。且结合患者症舌脉,证属肝郁痰扰,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处方如下:柴胡15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10g,黄芩1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枳实15g,竹茹15g,陈皮15g,茯苓30g,菖蒲30g,远志30g,生龙牡各30g(先煎)。以上方药服用14付后症状消失。 按):《内经》日“ 肝在声为呼” 。且其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亦为肝郁化热之征象,故当从肝论治,以柴桂温胆定志汤和枢机、解郁结、畅三焦,以平肝豁痰安神而收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