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剑讲太极 |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xlh医者仁心 2017-03-28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呢?在太极拳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斜中寓正等这些都是阴阳交融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来具体阐述打拳时如何理解。

先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首先从前面的内劲原理当中已理解到太极拳棚劲是松出来的,那它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松得越透,棚劲越足。比如说对方推我,我抬臂棚住。通过正确的太极动作要领,利用棚劲抵挡住来力,此时对方使劲推我也不动分毫,如蚍蜉撼树,此时我舒展挺拔,就似大军压境而依然镇静自若的军师,神态安详却自有坚刚,但同时我们仔细观察被推者外形,却看到他(或她)的做法是沉肩坠肘,周身放松,肌肉处于一种柔软松驰的状态,此时即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状态。

为什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呢?在柔软中无劲,就会变成松和懈,而纯刚无柔则容易脆,大家知道打造一把好的刀不光有刚度、硬度,还必须有韧性,否则很容易折断。打拳也是如此。我们发力时并没有把肢体伸展到极致僵直状态,因为那发出来,光有刚劲而没有弹性,因此拳理要求手棚如弓,曲中求直,同样应证了刚柔相济的原理。比如双推手,发力时拥身而上,利用整体的移动保持手臂弯曲,发力短促而有弹性,也是这种刚中带柔的体现。

再讲合中寓开,开中寓合。太极拳也称开合拳,正是利用整体的开合而进行阴阳的变化,但是开并非没有任何束缚的开,如果没有合拢拉扯的意念,就很容易变成散或僵,这样很容易导致气血不通,完全破坏了身备五弓的形体要求,反之,我们在做合的动作时,如果一味放松收缩,却无任何保持撑圆的意念,就会产生丢和懈,没有棚劲。

比如说在练习开合桩时,吸气时双手打开,此时手背领劲,向两侧拉伸,身体保持含胸、收腹、松胯、松肩,使得胸腹部始终有虚空感,就如同别人端个大球送给你,你需要在身前腾出空间,才能容纳,这时双手开得越大,越是有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感觉。因为保持含胸,胸合背开,后背棚起,连通两臂,使整个身体呈球形,那么这种开的动作,其中就蕴含着周身为球的合拢状态,无论我们如何膨胀,终究还是一个合拢成形的球,如果无限制的打开,就很容易把开合桩变成广播体操中的扩胸运动。

我们再讲斜中寓正。众所周知,打拳需要立身中正,但陈鑫拳论有云:始则遵守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到达神乎规矩的境界时,理论上说就可随心所欲,不再受外形束缚,但内含中正却始终不丢。就如斜行的动作,从名称上我们已看出此动作有倾斜的姿态,但重点仍要保持住内在的中正,那么如何判定动作是否到位呢?——在大身法运行此动作时,身体会向右倾斜弯腰,转而通过蹬腿,重心挪至左腿,再起身变为中正身法。在整个倾斜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做到“斜中寓正”,因此也就要注意两点:一身体向下倾斜,主要是由松胯沉腰完成,而不是弯腰低头;二身体倾斜时意守百会,虚领顶劲不丢,如同杂技演员,顶碗俯身,绝不可使臆想中的碗从头顶跌落,这样身法虽斜,却意在中正,头顶神明。神不丢,意不倒,依然八面支撑。否则低头哈腰,对方一拨即倒,就斜而不正了。

综上所述,我们将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及斜中寓正这三个方面,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原理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运用。大家在练习时要根据具体动作细心揣摩,阴阳之理虽然看似简单,运用起来就要繁琐得多,对此,习者不可不详察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