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有用的人,是不断改变自己的勇士

 lin远 2017-03-28



《未来简史》是一本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就让我们每天跟着领读达人一起完成【读书计划】

文 | 建华

来源|国馆共读社区



今日共读目标


科学革命:今天我们与领读达人@建华 

一起共读本书第9章:

1-4 parts(277P~318P)的内容。


在昨天的阅读中,作者不断质疑自由主义看上去最牢固的根基——自由意志。在作者看来,“自由意志”、“个人”这样的抽象概念,无法在实验中得到证实,因此是需要被抛弃的。把这些概念抛弃掉以后,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阅读下一章节了。

今天我们将阅读第9章“大分离”。题目的意思,其实在最后才揭示出来:第一个意思,人类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将人类分成两个阶层,一部分是经过升级的超人类,一部分是看起来没什么用的普通人,这两部分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在人种中好像产生了分离;

第二个意思,是各项工作渐渐从人类手中过渡到智能算法的手中,也就是说,人类与工作分离,控制和决定社会走向的将会是人工智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带着几个问题:

第一,人工智能到底是如何取代人类的?人类在所有领域都不可以保持优势吗?

第二,未来的人类,真的不可避免变成无用的阶层吗?


作者在本章一开头,就给出了三个论断:

首先,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

这似乎很好理解。在军事领域,过去的战争运用的是人海战术。记得刘邦曾经问韩信,你可以带多少兵?韩信回答:多多益善。战争是靠人堆出来的,人多的时候,每人一口水都能把敌军淹死。

但是,现代战争早已摆脱了人的控制,也超越了人的局限,变得无远弗届:在战场上,作战的双方可能是无人机和机器人,操控战场的司令,可能是黑客、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而作战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秒钟。

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按下一个键,流水线上的机器以精准的手法装配产品,而且可以24小时运转而毫无怨言,根本无需任何人工。

不管怎么说,人类退出这样的领域,可以说是可喜可贺的。


作者给出的第二个论断是:社会系统可能仍然需要人类,但并不需要个人。

人工智能将社会连成密不可分的网络,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中彼此传递,人类整体信息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数据库,人工智能通过每时每刻检索数据库,就可以判断出社会处于常态还是非常态。

举个例子,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早上伦敦居民在搜索引擎谷歌中输入“头痛”、“发烧”等类似词的频率是10万次,而某天早上居然飙升到30万次,那么谷歌就可以知道:流感正在肆虐!

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类整体有用,而个人没有用。但在这里,作者似乎有个逻辑漏洞:没有个人,何来人类整体?作者把人类整体当做一个实体,而把单个人看做另一种实体,人类整体的作用当然必定要大于个人。但如果没有个人构成人类整体,人类整体的数据不反过来服务于个人,人工智能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意义何在呢?


作者在本章给出的第三个论断是:社会系统可能仍然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用,而这些人就是超人类的精英阶层。

人类本来就存在贫富差距,而未来贫富差距的进一步体现就是:富有阶层可以通过一系列价值不菲的生物技术(如我们在第1章“人类的新议题”读到过的生物工程、半机器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改善甚至是改造自己的身体,而穷人却依然可能无法享受这些医疗突破,尤其是群众性的医疗改善。

读到这里,未来到底是美好的还是残酷的,已经让人看不清了。但正如有句话说的:恐惧是进化的动力。不管是让生物技术来帮你进化,还是你自己帮自己打鸡血、自己进化,也许我们应对万变未来的唯一有效的手法就是:

不用管社会把你划分在什么阶层,你都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永远升级变化,就像背后永远有条狗(人工智能)在追你一样,夺命狂奔。




音频来自国馆主播:薛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