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泽文化系列:禹贡大河

 大陆泽文化 2017-03-29

禹贡大河

 

大禹治水距今已四千余年,他的足迹遍及九州,治水规模浩大,但其中最主要的工程还是在黄河流域。关于黄河的疏导路线,《尚书?禹贡》中有一段经典论述如下:“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禹贡》一文中描述的这条河,被称为“禹贡大河”。 战国初期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公元前4世纪以前)自宿胥口以下北流,至今巨鹿县东北流向,走漳水水道,北过大陆泽,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即史书记载的“禹贡大河”;

大禹选择此地开挖分洪渠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对黄河治理路线有几句简单明了的总结:“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洛)汭,至于大伾。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东海。”这段文字并不难懂。原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抵达大伾山时,居高临下,如脱缰的野马,滚滚而下,给下游平原造成极大的冲击。为此,大禹经过数度失败之后,才决定在这里力挽狂澜,引水沿着山坡北上大陆。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济水》中,对此处形势有过精彩的描写:“…伊、洛合注大河,南则缘山,东过大伾,回流北岸,其势郁懞,怒涛湍急激疾,一有决溢,弥原淹野,蚁孔之变,害起不测,盖自姬氏之所常蹙。昔崇鲧所不能治,…”最后两句中的“姬氏”和“崇鲧”,指的是黄帝和大禹的父亲鲧。文字中透露,入主中原的黄帝就曾经为此头疼不已,而以治水失败载入历史的鲧,很可能就是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被革职判刑,流放到羽渊。岂只上古,有史以来,黄河在武陟一带决口无数,都给下游造成了灭顶之灾。仅就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禹治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值得中华民族大书特书的辉煌一页。

大禹治水轰轰烈烈,波澜壮阔,涉及的范围之广泛、动员的人力之众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曾有过的。不要说遍及九州的治理工程,单就在黄河下游扇面形的平原上,就疏浚、挖掘了十数条骨干河道。除了上文提到的两条分洪渠,其中较大的工程还有开辟漯水、(今徒骇河)疏浚济水、并从荥泽引水向东通过泗水进入淮河。骨干河道之间,又十里一大渠、一里一小渠,挖掘出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沟洫。通过这些河渠沟洫,将频发的山洪以及因海浸形成的多年积水排入大海,使广袤的华北平原又呈现沃野良田。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再造了九州河山,为后代子孙重塑了家园,而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伟大而丰富的精神遗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斗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